发布日期:2025-08-05 16:01: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从军营到警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二中队中队长刘世清,将部队锤炼的担当与智慧倾注于城市交通治理。“共治”凝聚合力,“智治”提升效能,两者的紧密结合,成为他破解基层交通管理难题的金钥匙。
解城市“堵心”困局
7月31日,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热浪裹挟着焦躁。正值高峰期,大量出租车如长龙般盘踞在机动车道上候客,后方车辆寸步难行。而几步之遥、本应发挥疏解作用的专用出租车通道,却被密密麻麻的非机动车“鸠占鹊巢”。
“师傅,你看,你的出入和就诊人员在这里形成了交叉冲突点,安全隐患很大。我们把专用等候区用起来,是为了提升大家的效率和保障安全,还请多理解支持!”刘世清耐心地向出租车司机林师傅解释道。
自今年6月11日调到城区二中队以来,刘世清便一头扎进辖区路网。数字警务室平台的海量数据是他的“作战地图”,密集的实地走访是他的“战场侦察”。短时间内,城西街道范围内11处亟待整治的隐患点被他精准锁定,市一院门口的堵点首当其冲。
面对顽疾,刘世清主动牵头,通过城西街道道安办邀请市住建局、市一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对策。“单打独斗解决不了根源问题,必须形成共识和合力。”刘世清态度鲜明。
经过数轮会商,一套多管齐下的整治方案最终敲定:由医院负责清理并长效管理违法占道的电动车,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出租车专用等候区指示牌;同时,由交警部门劝导违法出租车司机,并加装智能抓拍设备,对违法占道行为形成强大威慑。目前,整治工作已全面启动,预计一周内落实到位。
军魂铸警:
从纠察尖兵到智慧交警
刘世清,1975年生,1994年12月踏入军营。在部队期间,他因过硬的素质与高度的责任感,被选拔担任旅纠察队队长。
“纠察队就是部队里的‘派出所’。”刘世清说,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他。在军营的严格秩序中,他锤炼出了高效的执行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处理复杂状况的协调能力。
2006年,刘世清转业加入温岭公安交警队伍。身份转变,初心未改。他将在部队培养出的严谨作风和为民情怀,无缝融入街头巷尾的交通管理中。
更难得的是,刘世清紧扣时代脉搏,成为公安数字化改革的坚定践行者和先锋。早在5年前任职城南镇交警中队时,他就大力推进中队数字警务室建设。如今在城区二中队,他更进一步,倾力推动数字警务室从“有”向“强”跃升。
“在将近20年的交警工作当中,我深刻体会到,‘共治’与‘智治’是破解难题的两大法宝。”刘世清在数字警务室的大屏幕前告诉记者,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辖区的交通流量和警情分布。“‘共治’,就是要打破交警单兵作战的局限,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智治’,则是科技强警的必然要求,数字警务室就是我们基层中队提升感知力、预判力、处置力的‘智慧大脑’。”
“智治+共治”的理念已深深融入刘世清工作的方方面面。7月中旬,在辖区横峰菜场违法摆摊、车辆违停这一长期顽疾的整治上,他依托数字警务室精准研判、快速调度,牵头组织3次联合执法,短短11天便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