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解锁温岭企业“数智密码”​

发布日期:2025-07-09 17:51:4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字体:[ ]
分享至:

在智能工厂里,随处可见的机械臂上下挥舞,24小时不间歇生产;在5G工厂里,“智慧大脑”借“数”打通产供销全链;在“未来工厂”里,42秒生产一口锅成为现实……这些智能图景,正在见证温岭智造的飞速发展。


向数改要效益,以“智”变引“质”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温岭企业打通“任督二脉”,解锁“数智密码”,齐唱“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优美“二重奏”。去年,温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长59%,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7.6个百分点‌。不久前,温岭10家企业入选首批浙江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数量居台州首位。


“智慧大脑”赋能


企业数改有助攻


电子压力控制器生产线上,机械臂代替了人工,仅需两个人就能完成从配件到成品的全过程生产;壮观的立体仓库前,所有原材料和成品被自动识别、搬运,AGV物流车在繁忙穿梭中精准执行每一项任务;注塑车间里,全新上线的数字孪生系统,让每一条生产线、每一台设备都有了对应的“数字化孪生体”,与现实工厂内的“物理本体”保持着全然一致的工作状态……


在中科环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场关于数字化的变革正在上演。


“我们正在和产业大脑合作,通过应用5G、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通研发、销售、仓储、生产、设备、质量、财务各环节数据,实现数字技术全场景渗透。”中科环力供应链负责人薛峰说。


早在10年前,中科环力就在尝试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上线了生产运营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但其功能以ERP+MES系统为主,各部门单兵作战,部分流程还依据纸面文件传送,同时由于车间产线生产设备缺乏数采系统,导致信息滞后和管理效率低下。如今,得益于泵阀(泵业)产业大脑提供的数字化改造服务,这些生产“痛点”正在被逐个击破。


生产目标、任务完成率、产品合格率等指标数据被实时记录;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艺参数和过程参数都被实时采集。“对于检测到不合格的产品,系统还会对缺陷类型进行统计分析。”薛峰说,“比如,企业今年生产的塑料件问题排名前三的是异色、烧焦和气纹,根据这些排名统计,企业就能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优化提升。”


据悉,中科环力数字工厂项目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本月即将完成验收,预计设备使用率可提升30%以上、生产故障率降低40%以上、研发周期缩短20%左右,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提升30%以上。


不单单是中科环力,2022年,温岭结合当地泵与电机产业特色,上线泵阀(泵业)产业大脑,为企业提供可复制、通用性、个性化、模块化等数字化改造服务。“通过搭载供应链集采、智能化改造、数字供应链等各类资源服务,我们上线运行了18个业务模块,企业注册数达1843家。”温岭市产业大脑有限公司数字化负责人江宗达说,“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8家温岭泵阀N+X样板点企业,同时签订集采合同、数字化改造合同破亿元,还获评成为工信部2023年度先进计算应用典型案例。”


“聪明工厂”渐增


温岭智造加速度


如果说,“产业大脑”是具备组件能力和场景解决方案的中心,那么“未来工厂”则是由新模式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装备普及等组成。


这样的“未来工厂”,在温岭制造业企业中为数不少。


作为此次首批浙江省先进级智能工厂之一,去年年底,利欧泵业5G+数字孪生智能工厂成功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它是水泵行业全国唯一入选案例,也是温岭第一家国家级5G工厂。


“我们为什么要打造5G工厂,目的就是让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生产管理更简单。”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湘兰说。依托5G工厂,利欧泵业实现了生产计划按日管控,日生产订单配套完成率从2022年的55.7%提升到现在的97.8%,月度生产订单总完成率达到99.98%;一次下线合格率从前年3月的94.8%提升到如今的98.9%;库存周转率提升44%以上。“我们还把300多家供应商纳入供应商协同平台,供应商从手机接单到扫码报工再到结算,都能通过系统实现。”


新界泵业在去年也入围了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该项目占地面积达419.14亩,总投资22.14亿元,将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构建以MES、能源管理系统、QMS、WMS等信息化系统为虚拟载体,以成品集中码垛、智能化转子生产线、冲压焊接自动线、电机自动化产线等装备为实体载体,旨在打造年产1500万台高效智能泵的“未来工厂”。


“我们遵循‘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样本到全链’的改造方针,以泵业这个支柱产业为突破口,用‘产业大脑’数智平台整合优化价值链,用‘未来工厂’智造体系梯次提升产业链,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版基本全覆盖,成功创建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县域试点。”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省级未来工厂(试点)2家、智能工厂8家、数字化车间6家,培育制造业“云上企业”7家、省级5G全连接工厂4家、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