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08:52: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走进台州森林造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处理过的废水正通过再生水管道重新注入生产线。“我们自建污水处理厂,让94.97%的水循环起来,吨纸耗水量从行业平均15吨降到3吨以内。新政出台后,省下的水能变成真金白银。”公司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应凯耀指着水表说。
不久前,《温岭市“吨产论英雄”水价激励改革实施意见》发布,对以森林造纸为代表的节水标杆企业来说,节水成果即将迎来市场化变现机遇。今后,企业车间循环系统里流动的不只是水,更是可交易的资产。
分类激励催生节水改革
在市节约用水服务中心主任柯连凤的电脑屏幕上,近300家自来水年用水超万立方米企业的数据正在滚动。“吨水工业增加值占60%权重,税收、就业、用水重复率等指标同步考核。”他轻点鼠标,这些企业将被划分为L1(领跑类)、L2(鼓励提升类)、L3(辅助提升类)、L4(落后整治类)四档,实行动态管理,评价结果直接关联企业初始用水指标核定。
柯连凤介绍,温岭本地水源稀缺,70%用水依赖外调水,而工业用水重复率最低的冷冻企业仅30%。作为2023年至2024年度全省用水权和激励性水价改革试点,我市聚焦工业领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创新推出“吨产论英雄”水价激励改革,通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创新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改革延续了浙江“亩产论英雄”的创新基因,以“吨水效益”为核心,构建科学评价、动态调控、交易流转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助力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将完善企业初始用水指标核定规则,以企业近三年用水量、用水绩效及节水成效为基准,通过“综合增减系数”动态调整年度指标。
“L1类企业新增合理用水需求将得到优先保障,L4类企业则面临节水整改及指标核减,形成‘高效用水有激励、低效用水受约束’的鲜明导向。”柯连凤说。
水权交易激活“沉睡指标”
在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的雨水花园里,集水管正将檐头滴水导入蓄水池。“这些水替代自来水浇灌植物、清洗卫生间,年省水量相当可观。”公司办公室主任孙妙海说。更让他期待的是温岭在全省创新推出的水权交易机制——接下去,企业用水指标富余或短缺,均可通过“岭水精用”水资源数字平台进行市场化流转。
柯连凤介绍,新政允许企业将节余指标按分档定价,每年12月由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组织集中交易。高效节水企业可通过出售指标获得收益,而需扩产的企业则通过市场获取增量指标。
按照规则,企业年度可交易水量上限为“初始指标与实际用水量之差”,采取“分档累进定价”模式。当企业转让结余指标时,交易量占富余额30%及以下部分,价格可在现行水价0.1倍至0.5倍间协商;超过30%的部分则按0.5倍至1倍水价浮动。
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将严格审核交易流程,确保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对于未购足指标的用水困难企业,新机制既开放了低成本调剂通道——如L4类企业购买超定额30%以内用水指标的,仅需支付当地0.3倍水价;也保留了惩戒措施,未交易补足差额者将面临绩效评级下调及次年指标核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