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应急管理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20250390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6-30 12:09 信息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江丹、颜刚骁、叶伟伟委员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规范电瓶车“单点式”充电建设的建议》(202503905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创新驱动、齐抓共管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压实体系责任,多方齐抓共管

我市已经成立电动车整治专班,设在市消安委办,专班共下设质量安全组、非法改装组、集中使用行业组、充停场所组、消防管理组等五大专项整治组,并制定下发《温岭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调整完善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落实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党政领导亲自抓、成员单位具体抓的高效统筹工作机制。市常务副市长张钊每月组织各镇(街道)和专项整治专班成员召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会后以专班名义下发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交办单,明确成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压实整治责任,落实刚性执行。各镇(街道)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健全运行机制,分析研判本辖区的重点难点,分区域、分层级、分阶段推进,实施跟踪督办、闭环管理,将电动自行车管理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以专业化支撑队伍建设,以数字化赋能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整治。

二、科学规划布局,充停场所建设

由市电动自行车整治专班牵头,组织属地镇(街道)对全市充停场所及设施进行摸底,按照“1:3”配建比持续推进充电口建设,精准定位建设点位并制定详细建设计划,明确各点位建设进度与完成时限,为后续施工提供精准指引。坚持“一区一策”因地制宜优化布局。针对新建居住项目加强新建建筑规划管理,按要求配套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提升消防安全水平。同时,合理利用住宅小区周边公共开放空间,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等工作路径,充分挖掘存量空间,设置停放场所,并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管理范围。横峰街道以川安华庭为试点,对住宅楼架空层进行“充停分离”硬隔离改造,并增配消控设施。同时,对住户数量、停车需求、安全隐患等维度进行动态研判,每一幢因地制宜利用空闲地块实现社区“微改造”,破解高层建筑小区就近停放刚需难题。针对村、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沿街店铺等入户充停隐患突出区域,持续推进室外单点式充电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国企带头参与、村民自行采购安装等途径,多方筹集建设好室外单点式充电设施,提醒村民做到“充停不入户”。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因地制宜率先推广通天房集中区域单口式充电设施建设,解决村居自建房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全市现已完成室外单点式充电设施39052处点位安装。

三、质量安全监管,严抓源头治理

认证申请与质量抽查双管齐下。持续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生产企业的指导,推动相关企业加速认证申请。组织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订年度抽查计划,开展电动自行车及充电器、电池产品监督抽查。制定年度招标计划,配合中标企业开展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监督抽查,抽查结果录入系统;对有不合格产品的企业,督促整改,形成闭环。2025年以来,持续开展质量抽查,覆盖全市4家生产企业,307家整车销售单位、8家充电器销售单位,整改问题45处,290家排查维修网点,开展新国标宣贯2次,有效遏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四、打击非法改装,整治违法违规

严厉打击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加强销售点、维修点及路面管理,持续开展多部门联合打击非法改装行动,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落实常态巡查机制,动态消除违规充停风险。针对出租房、村民自建房、老旧小区、高层住宅等违规充停高频场所,加密巡查频次,落实重点巡查措施,强化夜间高风险时段巡查力度。市应急局会同市消安委办每周开展夜查督导,并发动基层消防巡防力量每周落实常态化“日查夜巡”机制,强化问题点位“回头看”,重点整治“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行为,提升巡查质效。2025年以来办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处罚案件384件,罚款金额19200元,实现住宅违规充停动态清零,对1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开展溯源调查。针对高层隐患开展全面排查,改造22个符合停放充电小区数量,发现架空层隐患61处,完成隐患整改61处,整改率达100%,清理违规停放车辆1.76万辆,处罚物业服务企业3家。

五、多元筹措资金,规范充电收费

灵活采取“业主自主建、业企联合建、政府兜底建”三种模式着力推进建设改造。持续推动价费分离,全面落实规范充电费用相关政策,推动电动自行车充电落实明码标价,充电电费执行居民电价,加强对服务费用偏高的地区的指导,引导充电设施服务企业合理制定服务费,切实降低充电费用持续摸清不能实现充电电量单独计费的既有充电设施底数加快推进软件升级和硬件改造,实现价费分离硬件基础。

六、加强宣教警示,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各种渠道,加强全链条政策解读宣贯、新闻宣传报道和安全科普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深度解析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的火灾危险性,借助典型案例开展警示宣传教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非法改装销售的平台和经营企业进行曝光,有效震慑违法违规销售行为。常态化宣传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危害,科普政策法规与文明充停、自救逃生常识,曝光典型违法和事故案例。联合温岭市融媒体跟踪报道电动自行车消防检查“回头看”行动,浙江电视台《新闻深一度》栏目专题报道,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进社区、进企业、进平台、进机构、进展会(活动)等“五进”工作,加大力度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

七、落实长效化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开展责任体系建设,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及时明确换电柜、车辆租赁、锂电池回收等新领域的安全监管责任,明确产业规划、安全标准、监督管理等职责。推动成员单位继续按照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做好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源头监管和协作共管工作,预计于2025年底前形成多部门协同的长效管控机制。公安、消防、住建、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定期会商、高效协同的执法机制。落实《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等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紧盯关键薄弱环节,明确各方责任及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依据,确保工作开展有法可依。

感谢你们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火灾防治管理科          联系人:胡旻

联系电话:86XXXX23                   邮编: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