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科技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20250030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6-27 10:32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城北街道委员联络组: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创新驱动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02500302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温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创新突破”“创新温岭”等行动,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指标方面,目前,我市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由提升至2.52%,近四年实现年均0.23%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4.1%,始终保持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9.5%,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数四年内均实现了翻番。科创平台建设方面,引进江苏大学、台州学院、华中数控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我市建设研究院(中心)6家,市科创中心集聚浙大台州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技术转移中心15家,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温岭,为台州市唯一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全省10家),基本形成“一心四体六院十转移”科创平台体系。技术攻关方面,近四年,累计实施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项目19项,市级“揭榜挂帅”项目36项。

但是,正如你们所言,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科创平台能级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环境质量不优等3个方面,对此你们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阶段我们将积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健全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围绕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持续深化温岭市“创新突破年”行动,启动创新温岭三年建设计划,统筹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向全民创新转型。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精准落实,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落地,在研发投入、主体培育、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积极创建创新型城市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是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完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建设研究院、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研发机构。依托我市现有泵与电机、机床装备、汽麻配件、鞋帽服饰等行业基础,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做强创新“驱动力”,将年销售收入、税收收入等指标纳入百强企业评价体系,集中资源打造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百亿级龙头企业、千亿级产业集群。鼓励引导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支持重点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携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内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填补国内空白和替代进口为主攻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协同攻关,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三是推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1.全力建设“两城两湖”。坚持“一廊引领、区域联动”,深入推进科创走廊建设,以经开区、高新区两大产业平台提能升级为牵引,着力为产业升级构建优质载体支撑体系,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加速成果转化、引育创新人才,系统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全面释放区域创新动能。九龙湖核心区块计划布局建设总部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四大中心”,温岭新城开发区通过制定专项招商政策、优化配套服务,靶向引进高端研发设计、财务会计、企业咨询、投资融资等生产性服务机构。目前总部中心南区一期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新城智谷项目已于2024年10月开工,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项目进入完工阶段,将重点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高校研究院、科技服务机构等,打造区域科技产业创新高地。环龙门湖科创带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创新转化服务中心已于5月动工建设,建成后将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温岭科技创新的核心枢纽;产业孵化园区一期项目预计6月结顶,二期、三期项目即将动工建设,争取尽快形成科创带建设的实质性突破。2.提质增效科创服务平台。夯实提升“综合体+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基础,利用清华大学、江苏大学、台州学院、华中数控等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专业优势,聚焦泵业、工量刃具、鞋业、数控机床等我市主导产业领域,强化科技供给能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省创中心等科创平台部署开展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

四是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发展机制。1.引聚各类人才。围绕“鲲鹏行动”等各级各类重点人才计划,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库,通过“菜单式”、定制化人才引进等模式,帮助企业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争取人才政策支持,以人才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开展“科技副总”选聘,围绕企业需求,从高校、科研机构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今年以来,共征集企业需求24条,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科技副总”三方合作协议16人。推进“智汇台州·全国高校巡回招聘”系列活动,推进政校合作交流,邀请高校师生来温考察调研、走访企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创新场景体验等活动。推进“岭燕归巢”行动,完善温岭籍高校大学生信息库,重点关注海内外在读硕博学生群体,开展温岭籍大学生“返校日”等活动,推动青年人才引进和回归。2.育强本土人才。引导台科院温岭学院、台州第一技师学院立足产业人才需求,持续优化学科设置,继续通过订单班、校企合作等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深化“双导师”制,推动浙大、台州学院等高校院所骨干教师与科创平台技术骨干共同担任导师,联合推进硕博人才培养。3.健全人才服务。完善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创业项目做好落地流程指导并做好后续全流程跟踪服务。创新“企业认定、政府认账”人才自主评价模式,深化“曙光匠才”评价,协同企业留住人才。聚焦人才关键小事,着力提升住房、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  办公室        联系人:何叶明

联系电话:0576-86111093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科学技术局

二〇二五年六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