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J110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6-25 09:19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郭红云、郭定喜、林应宝、朱恩华、潘灵钢、曾显忠、陈清义、黄海兵、黄宝荣、林安春、庄德福、林玉莲、林应傲、包玲霞、郭招芳等15位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温岭渔业经济改革攻坚、科技创新、向海图强的议案》(第2025J1108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温岭是浙江省渔业生产重点市,共有涉渔镇9个、渔港6座、渔船1961艘、远洋渔业公司2家(远洋渔船35艘)、海水养殖总面积6.9万亩、淡水养殖池塘面积3165亩、水产加工企业188家、配套冷库60万方。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渔业领域改革创新,持续加大渔业科技投入,相继建成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省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试点培育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202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59.6万吨,列全省第三,仅次于普陀、象山;渔业总产值达309亿元,渔业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前列、台州市第一。

一、补齐渔业发展基础短板方面

(一)加快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目前已完投资13.3亿元,10个子项目完工8个,在建2个项目为温岭市礁山渔港小镇核心区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和温岭市礁山渔港小镇核心区改造,其中温岭市礁山渔港小镇核心区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总体进度达到65%,温岭市礁山渔港小镇核心区改造总体进度达到75%,两个项目将于今年9月全面建成,形成“渔贸游”融合发展的综合渔港经济区,远期还将打造一座“渔港、海港、贸港、旅港、工港、创港”六港合一的“国际港、不夜港”。其中,礁山渔港渔业码头工程,投资2.73亿元,建成1座12个泊位、总长688米的渔业码头,年鱼货卸港量可达12万吨;最核心的礁山渔港小镇核心区改造工程,总投资27亿元,总用地面积22公顷,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渔业冷链区、综合渔市区(列入渔港经济区建设)将于今年9月完工,二期产业发展区,将于明年6月完工。

(二)加快健全渔业产业服务体系。近期,我市将与上海水产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以礁山渔港为核心的渔业产业服务体系,年底前投用礁山渔港小镇产业园。主要开展渔获回归、产业提振、平台开放三大行动。一是渔获回归。通过渔获统收统付、资金配给、运输统筹、产品统销等措施,降低渔获回港成本,全面吸引外流渔获乃至其他周边县(市区)渔获在温交易,形成温岭渔获交易数据库。二是产业提振。整合石塘提升上马、松门东南工业园区的水产冷冻加工产业园,实施金鸡山千亩水产产业园项目,大力招引水产精深加工企业集聚发展。规划建设集货、分拨、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园区,拓展冷链海陆联运通道,打造供应链创新平台。三是平台开放。打通渔获、水产加工品数据库,打造东海海鲜产品质量发布平台、价格发布平台和中国水产品拍卖中心,形成温岭特色水产品如大单品温岭红虾、青占鱼、野生大黄鱼等价格发布指数。

(三)加快提升渔港综合服务能力。考虑到中心渔港区块缺少大型鱼货装卸码头,以及箬山港区淤积严重等情况,计划推进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综合码头项目和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疏浚项目。目前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综合码头项目已初步完成方案编制;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疏浚项目已完成可研批复,初步设计完成专家评审,计划年内开工建设。

二、科技研发投入方面

(一)加强海捕虾加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引进与研发绿色节能加工工艺和设备,推进海捕虾分级分拣、剥壳去虾线等劳动密集型工段“机器换人”的转型。计划建设1-2个海捕虾加工智能工厂和数字化深加工车间。同时,加强个性化即食产品、预制菜等具有温岭特色的海捕虾新产品研发,同时满足大型餐饮企业、零售商超、线上销售等不同场景渠道的需求和消费者对不同口味的高附加值优质加工品的需求。

(二)加强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现代种业、健康高效养殖、鱼病防治、渔业装备升级、养殖尾水处理、“物联网+渔业”等现代养殖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克难攻关。在省内较早开展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分级养殖、海水蟹工厂化循环水单体养殖、海水池塘鱼贝接力循环水养殖以及海水池塘多层次营养生态养殖模式的实践,形成了一批有本地特色的“温岭模式”,其中创建的海水池塘鱼贝接力循环水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分级养殖模式获评浙江省“绿色发展好模式”。2024年,全国水产科技活动周主场地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

三、智能化渔业装备推广方面

(一)加强海陆冷链建设。加大渔船分级分拣、冷冻冷藏、起卸输送装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力度。积极推广拖虾渔船低温冷藏设备改造,同时建立船冻渔获物冷链仓储基地,推进海捕虾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储运。截至目前,累计完成256艘改造,今年还将进行补助推广。此外,建成东海云舱海虾供应链,新建一个超3000立方的超低温船冻海鲜冷库,实现船冻海鲜上岸第一时间交接。

(二)加快渔业数字和机械改革。积极推广浙农渔应用,后续将加快推进渔业机械化改革,扩大渔业机械应用范围,普及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

四、生态渔业和深加工产业方面

(一)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今年将申报农业农村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涉及项目9个,总投资3.7亿元,涵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水产良种繁育、产业链打造等方面,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在渔业现代化水平。

(二)推进绿色高效养殖纵深发展。全市水产养殖已形成滩涂贝类、南美白对虾、鲈鱼、青蟹、紫菜等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特色产业,陆续建成省级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场33家、无公害养殖基地23家、有机水产品3个。稻渔综合种养,海水池塘鱼贝内循环、鱼虾贝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帆布池集约化养殖等高效养殖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建成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个,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基地13家。

五、渔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

(一)建立人才招引和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渔业人才陪引、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支持引进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专家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顾问指导、科研攻关等专业助力。加强培育本土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一批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职业渔民。

(二)完善渔技推广体系。建立“省专家组-市专家组-市专家组-科技指导员-重点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辐射户”的推广服务网络。强化技术人才培育,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50 户以上,集中培训渔技人员30人次以上,培训养殖户200人次以上。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获评首批全国星级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基层优秀单位。

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方面

(一)加大政策实施力度。2023年底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中央渔业发展政策对科技创新、高效生态渔业、水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渔业经营体制创新等9方面进行全产链扶持。下阶段,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在渔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全市渔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提升。

(二)推进区域品牌培育。在2021年发布“温岭海鲜”区域公共品牌的基础上,实施“渔业+展销”行动、推广“渔业+电商”模式,并组织品牌线下推广活动,“温岭海鲜”图形集体商标已在29类加工鱼产品及31类活鱼产品上分别注册成功,另外我市水产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台州市著名商标4个,温岭市著名商标11个。下阶段,将探索通过“供销社+品牌运营公司”相结合形式,系统性开展渔业品牌建设,今年将争取申报“青占鱼之乡”。



感谢你们对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渔业生态科            联系人:张启鼎

联系电话:0576-86723968         邮  编:317500   


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