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科技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J120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6-25 17:09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林明增等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议案》(第2025J1201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聚焦高水平构建“两城两湖”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始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建设企业创新体系,优化企业创新氛围,推动全民创新向全面创新转变。一是梯次培育创新企业。迭代实施“双倍增”和“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扩面提质和企业研发机构梯次布局,已累计培育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38家,全省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均实现零的突破,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4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度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52%,5年内提高0.9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在全省排名提升至第7位。

二是建设“一心四体六院十转移”科创平台体系。发挥省创中心赋能作用,集聚科技人才队伍160余人,联合企业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1项,与北平机床、华中数控等企业联合攻关成果取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先投后股模式”孵化创新企业项目3个,建企业研发中心13个。引进江苏大学、台州学院、华中数控等校院、科研机构在我市建设研究院(中心)6家,市科创中心集聚浙大台州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技术转移中心15家,服务绩效逐年提升。

三是提升企业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实施“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建立企业牵头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项目19项,市级“揭榜挂帅”项目36项。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联合体,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截止目前,我市共有3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全市职业院校已建成3个产业学院、5个省级产教融合项目,年均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2000余名,开展职工培训1.6万人次。落实“订单式”培养建议,在机电、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推行“三元六共”人才培养模式,已与爱仕达、钱江机器人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联合行业协会开展“企业家创新素养提升计划”,开展技术研发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培训。实施“实训设备升级工程”,引入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并推动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创新教师招聘机制,建立“企业技能大师特聘库”;实施“教师驻企实践计划”,要求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改项目,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五是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强化人才引育留,创成人才创业园、500精英孵化园等2家省级孵化器,在杭州、上海等地先行先试“科创飞地”模式,累计引进各类人才创业项目55个,其中由飞地转本土项目18个。强化政策扶持,已认定“曙光匠才”176人,可享受房票补助、生活津贴、医疗优待、人才公寓入住、子女入学等8个方面政策待遇。深化金融“三服务”、政银企对接、完善金融服务,建成人才支行3家、科技支行10家,畅通融资渠道,截至2024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50.29亿元,高层次人才及创业贷款余额4.0669亿元。通过深化“质押融资+保险保障”双轮驱动模式,实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135.85亿元。设立2亿元科创基金,全力支持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资金需求。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你们提出的有关建议,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协同创新机制,全力加速科创平台扩容提质。实施平台建设三年行动,完善大孵化集群建设模式,重点建成投用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基地、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温岭(海宁)科创大厦等科创平台,争取更多省部级重大科创平台、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改革试点等战略性资源落地,形成全域创新新格局。

二是深化科教人一体贯通,全力加速创新资源集聚裂变。以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建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中试验证、产业化等四大平台,建好高端数控机床及关键技术中试验证基地,服务机床、机器人、激光等多领域产业,破解中小企业中试资源获取难的问题,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到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无缝连接。

三是完善“一链一平台”创新格局,深化产学研用创新融合。紧扣企业创新需求,深化与浙江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等已建平台产学研合作,打造一批科教、产教、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共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和中试验证基地,有效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继续引进建设一批契合我市发展实际的高校院所、科研平台,加快培育由企业为引领的新型研发机构等。

四是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机制,培育高质量科技企业。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探索链主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模式,形成企业出题、联合解题、协同创新的格局。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不断壮大科技企业队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全覆盖。建立市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争取更多企业参与省“双尖双领”、国家研发计划项目,努力在重点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实现有效突破,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五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方位加快科创资源集聚。聚焦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引育和人才创业的实际需求,编制好人才需求清单,构建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深化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教育、医疗、住房等要素保障,以国家、省级引才计划为重点,吸引更多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温创业生活。多领域拓宽科技投入渠道,特别是充分发挥科创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大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力度,每年支持落地一批创新性项目。继续深化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强化保险保障与风险分担,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效能,赋能创新型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感谢你们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办公室           联系人:柯程

联系电话:86222260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科学技术局

二○二五年六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