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科技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J040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6-25 17:05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吴永干代表:

你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鞋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第2025J0401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鞋帽服饰作为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形成较大规模并具备知名度,部分以鞋业为主的乡镇街道更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集群。然而即便我市目前共有制鞋企业超过6000家,但其中仅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88家,更是最高只有3家台州市级研发中心。正如你在提案中所提到的,我市鞋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重重问题,结合你的提案内容与建议,综合前期面商结果与各会办单位意见,我市下一步将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发力:

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鞋业创新性发展

一是强化鞋业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鼓励鞋业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做大做强。面对鞋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建账不够规范、知识产权薄弱等问题,将重点联合税务部门等强化服务指导,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鞋业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规模大的企业建立各类省市级研发机构,从政府层面积极提供政策支撑,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竞争力。

二是完善校企平台创新合作机制。目前已针对本地鞋帽产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等短板,建成鞋帽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温岭(晋江)鞋业研发中心,与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共建中轻检验认证(温岭)有限公司,搭建温岭鞋业公共检测服务中心、温岭市城北鞋业检测服务中心等载体,其中中轻检与足友体育联合建立了温岭首家校园鞋博士创新站,在科技服务咨询、科技项目合作等方面提供服务,并由市科协每年配套5万元博士工作经费。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优化各类科创平台管理办法与考核要求,从政策层面发力规范平台运营服务,围绕制鞋装备、鞋材、注塑工艺等方面帮助鞋类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制鞋业生产链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延伸。同时继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校园鞋博士创新站和台州第一技师学院设立的 “鞋服研发博士实训创新中心” 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陕西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积极探索多元校企合作模式。聚焦鞋类产业发展需求,在鞋类设计、材料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项目化攻关,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技术转化。

三是推动鞋企研发攻关自主创新。一方面引导鞋企重视研发投入。通过加大鞋业企业培育力度,提高鞋业产业研发投入,强化“创新券”普惠服务、“揭榜挂帅”项目攻关等,进一步强化研发导向的激励机制。围绕鞋业产业共性发展难题,提炼一批技术需求,支持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进一步提升鞋业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质量品牌培育力度。结合质量“四强”提升行动,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鼓励鞋企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持续完善“品字标”梯度培育体系,动态完善培育清单,推进“品字标”提质扩面。利用“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等活动契机,加大质量品牌宣传,提升鞋企质量品牌意识,引导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

二、人才引育和员工培养双向发力,推动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系统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体系。多渠道宣传推介人才新政3.0,落实人才各项待遇,给予新引进、新认定的人才安家补贴、生活(租房)补贴、房票补贴等。聚焦鞋类新材料、设计与工艺等紧缺领域,编制鞋业重点人才需求目录,加强鞋类“国引计划”、“省引计划”人才的发现申报和引进。深入开展“访学访工访窗口”、“三访三清”等专项行动,政企联动精准对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助力鞋企集聚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人才创业企业成长助飞行动”向鞋业倾斜,支持设立鞋业专项天使投资基金,助力初创型科技鞋企孵化。将鞋业高层次人才纳入“领航英才”服务平台,开通子女入学、医疗绿色通道等专属权益,试点“鞋业高层次人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健康管理定制方案。实施“人才优居工程”,近三年将新增人才公寓(青年公寓)5000套,上线“岭易居”APP,提供“短租+长租”分层安居服务,确保人才“住有优居、心有所安”。

二是全面深化技能型人才培育计划。构建“订单式+激励式”培养体系,与莆田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人才培养联盟,与台州温岭城北街道商会共同制定相关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联合市经信局举办温岭鞋类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颜凌波等技能人才通过竞赛实现技能等级晋升;完善鞋类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鞋类企业开展自主认定,目前全市自主认定备案鞋业企业11家,累计培育制鞋工等技能人才3.9万人;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组织制鞋行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推动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如在泽国汇富春天电商产业园,基于“鞋业+电商+物流”全链条运营模式,打造区域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示范点。

三是深度串联教科人一体化新路径。推进产学研融通“联合共育”改革,实施“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制,聘请鞋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温岭职技校产业导师,联合高校学术导师开展“鞋类新材料研发”、“智能生产线优化”等课题攻关,推动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推行“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紧缺人才评价模式,实现“谁用人、谁评价、谁受益”的市场化导向队企业自主认定人才经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和市科技局联合认定纳入台州市人才目录,享受人才津贴、住房补贴等政策。

三、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双融互促,支撑鞋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优化金融服务。规范高效用好货币政策工具,牢牢把握新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部分存量工具延期扩容等政策契机,加力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强科技企业和项目对接制定金融业考评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落地温岭。加大对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摸排企业发债需求,做好宣传、推介和辅导,用好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帮助企业降低发债难度和发债成本,重点突出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创新丰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支持股权融资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投贷联动等创新金融业务。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银行机构持续开拓科技企业、人才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设备动产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方面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市共有人才支行3家,科技支行10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50.2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9.66亿,高层次人才及创业贷款余额4.0669亿元。推动农信担保、信保基金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实行担保费优惠政策,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尽职免责、费用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明确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费减费部分,予以50%补贴;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产生的损失,予以一定风险补偿。积极推广无还本续贷、循环贷、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保函和保险替代保证金等产品服务,减少鞋业企业因转贷、期限不匹配、资金占用等产生的间接成本。

三是强化银企对接。用好小微企业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名单,结合鞋业企业需求情况做好走访对接,重点对接无贷户、培育户、需求户,分层分类细化金融服务方案。督促辖内银行机构推进信贷审批透明化,对外建立限时办结机制,提高审批效率,标准化的信贷产品主动向客户公开审批进度,对内实施全流程“阳光评审”,通过材料线上化、公开化,做到信贷业务评审全过程公开可查,每笔业务可回溯可监测。建立续贷沟通工作机制,鼓励开发线上自主申请续贷渠道,减少人为过程干预,并以短信、电话、线上等方式,及时告知企业续贷审批、放款等进度情况。

感谢你对我市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高新技术科     联系人:王景源

联系电话:0576-86128060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科学技术局

二○二五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