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J030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6-19 11:49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王小琴陈指福蒋海英陈宗平朱小瑜陈军兵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第2025J0305号)建议收悉。你们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食品安全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此,我们深表敬意。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我市坚持“四个最严”,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舆情的底线,获评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

(一)强机制架构厘职责

一是强化党政同责,健全责任链条。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每年还将食品安全纳入对监管部门和各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健全食安述职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二是强化协同管理,提升治理效能。不断调整健全温岭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出台《温岭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了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厘清部门监管职责。

三是强化基层治理,撬动基层活力。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实行网格化监管,充分发挥全科网格员、食品安全协管员的风险隐患“吹哨人”作用。

(二)强常态管理压责任

一是加大培训宣贯,提高责任意识。线上线下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定》进行宣贯,督促企业认真学习并落实规定,按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通过企业负责人履责报告会、食安抽考等形式,对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重点岗位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落实主体责任能力。

二是加大日常监管,倒逼企业自律。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检查力度和监管频次,督促经营者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依托“浙农码”“浙食链”等精密智控系统,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数字化追溯。

三是运用智慧监管,实现实时管控。实施阳光系列监管模式,对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未戴帽子等不当操作进行AI自动抓拍,并与智能留样冰箱、紫外线灯消毒监测器等设备进行物联,发现异常立即提醒,“外卖在线”开通摄像头喊话功能,实现“线上巡视、线下巡查”。持续加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力度,全市2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纳入智能化监管系统,实现数字化智能监管。

(三)强全链监管保安全

一是加强源头监管。在农产品方面,市农水局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在各镇(街道)设立1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测室,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2024年已抽检农资100批次,立案农资案件10起,罚没款1.7656万元,查处问题农产品7批次,没收违法所得和行政处罚2.5153万元。在初级水产品方面,市海洋经济发展局摸排掌握重点治理品种养殖主体的养殖规模和生产、用药、销售情况,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加大对水产苗种生产企业、较大水产养殖单位的规范用药和“三项记录”的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行为。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9人次,检查相关单位75家,组织省级和台州市级抽检共计119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8%以上。

二是加强生产加工监管。目前生产企业重点品种赋码率和上链率均达100%。以民生实事阳光小作坊为重点,推进“浙食链”作坊端应用,逐步实现小作坊加工信息全链可溯化,目前已有44家食品小作坊注册激活“浙食链”并完成生产加工相关数据上链。开展重点地产食品风险治理、肉类产品综合治理提升、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专项整治等行动,深入挖掘重要风险隐患,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并逐一销号,实现闭环管控。全年累计开展监督检查345家次,发现风险隐患30个,均已闭环。

三是加大流通环节监管。加强对农村食品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帮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农批市场、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等销售主体排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等。今年以来,共检查食品销售主体1908家次。针对举报投诉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发现的问题,加大精准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食品相关案件106起。

四是开展小餐饮“净厨”集中整治行动。成立小餐饮“净厨”行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小餐饮店开展地毯式检查,重点核查后厨环境卫生、食品原料存储、“三防”设施配备、餐具清洗消毒、人员健康等内容。行动开展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984人次,检查小餐饮1761家次,累计发现问题89 项,行政处罚8家,罚款金额累计1.16万元。结合恒隆商业街“美食品质街区”建设,打造小餐饮“净厨示范店”2家,组织其他商户现场观摩学习,推广标准化后厨管理经验。

二、下阶段打算

一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重点岗位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加大检查力度和监管频次,督促经营者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查验记录等制度,严格执行供应商退出机制,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二是推动数字追溯管控。聚焦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一件事”改革,深入推动“浙农码”“浙食链”“阳光工厂”等数字化手段提质扩面,积极推进农批、农贸市场、校园食品集中配送、生鲜门店等主体赋码上链,推动养老院智能“阳光厨房”全覆盖,完善“阳光配送”,推动“校园智治”。

三是加强部门联合执法。进一步深化跨部门、跨辖区协作,深入实施“铁拳”“亮剑”“昆仑”等系列行动,组织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豇豆专项整治行动、肉类产品综合治理提升行动等,集中查办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案件。针对辖区内社戏、美食节等活动周边的流动摊贩,由属地镇(街道)实行备案登记管理,掌握身份证明、住所、联系方式、健康证明等信息,牵头组织辖区内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四是压实社会共治责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五进”“你点我检”等频次高、效果好的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学校师生、专家委、社会监督员、媒体的社会监督合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持续发布红黑榜,推广典型经验,曝光负面案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捍卫”的浓厚氛围。

 

感谢你们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食药安全协调科       联系人:梁霄

联系电话:0576-86144342        邮  编:317500

                           

 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