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32346714XT/2025-1104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6-19
- 发布单位:
- 市市场监管局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J1006号建议的答复
陈元方、郑仁华、罗云波、王恩松、林云福、曾军初、张仁罡、林先方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第2025J1006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全方位治理,压实责任链条
一是强化属地管理。完善市镇(街)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及部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提高年度考核比重。食品安全工作连续多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
二是强化部门监管。厘清部门职责,实行年度述职、风险会商、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始终坚持对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紧盯食用农产品、肉制品、校园食品等重点领域,聚焦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网络订餐等重点环节,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联动打击。
三是强化企业首责。组织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四千工作”进村培训,开设“入市第一课”加强企业培训,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工作责任。
(二)开展全链条监管,提升安全水平
一是加强源头监管。在农产品方面,市农水局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在各镇(街道)设立1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测室,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2024年已抽检农资100批次,立案农资案件10起,罚没款1.7656万元,查处问题农产品7批次,没收违法所得和行政处罚2.5153万元。在初级水产品方面,市海洋经济发展局摸排掌握重点治理品种养殖主体的养殖规模和生产、用药、销售情况,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加大对水产苗种生产企业、较大水产养殖单位的规范用药和“三项记录”的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行为。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9人次,检查相关单位75家,组织省级和台州市级抽检共计119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8%以上。
二是加强生产加工监管。目前生产企业重点品种赋码率和上链率均达100%。以民生实事阳光小作坊为重点,推进“浙食链”作坊端应用,逐步实现小作坊加工信息全链可溯化,目前已有44家食品小作坊注册激活“浙食链”并完成生产加工相关数据上链。开展重点地产食品风险治理、肉类产品综合治理提升、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专项整治等行动,深入挖掘重要风险隐患,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并逐一销号,实现闭环管控。全年累计开展监督检查345家次,发现风险隐患30个,均已闭环。
三是加大流通环节监管。加强对农村食品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帮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农批市场、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等销售主体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等。今年以来,共检查食品销售主体1908家次。针对举报投诉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发现的问题,加大精准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食品相关案件106起。
四是开展小餐饮“净厨”集中整治行动。成立小餐饮“净厨”行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辖区小餐饮店开展地毯式检查,重点核查后厨环境卫生、食品原料存储、“三防”设施配备、餐具清洗消毒、人员健康等内容。行动开展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984人次,检查小餐饮1761家次,累计发现问题89 项,行政处罚8家,罚款金额累计1.16万元。结合恒隆商业街“美食品质街区”建设,打造小餐饮“净厨示范店”2家,组织其他商户现场观摩学习,推广标准化后厨管理经验。
(三)加强立体式宣传共治,助力社会共治
一是抓好社会宣传。巩固报纸、电视、电台、户外大屏幕、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宣传阵地,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百姓点检”“绿色优质农产品进社区、进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进村宣讲”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电话调查、短信发送、媒体广播、出租车广告等多样化宣传,累计在各类媒体及公众号上发布食品安全信息300余篇次,营造食安氛围。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每年都针对我市主导产业的西瓜、葡萄、草莓、西蓝花、柑桔和杨梅等产品,开展由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规模大户参加的种养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培训。2024年组织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四千工作”进村培训87期,累计培训10014人次。在全市沿海各下海道口设置《关于禁止在养殖区域使用有害农药通告》固定宣传牌,先后开展“船长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捕虾保鲜剂操作规范、基层渔技人员知识更新等培训会,宣传新农安法和规范用药知识,2024年共组织各类培训3次,培训人次1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700多份。利用企业负责人履责报告会、食安抽考等形式加大对企业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检验负责人等重点岗位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升其落实主体责任能力。
(四)强化执法打击力度,护航舌尖安全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公安、市场监管、港渔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拳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系列行动,持续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开展中小学校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化生鲜门店、“特供酒”清源打链行动,强化行刑无缝对接,始终保持违法犯罪高压严打态势。2024年,共办结食品违法案件381件,移送公安15件。
二是加强社会监督。开展“开学第一餐”“夏日饮品随机查”等直播活动,2024共处理食品相关投诉举报3500余起,发布餐饮红黑榜11期,公示抽检不合格信息10期。在学校幼儿园食堂、配送单位、养老机构食堂等重点主体公益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商业险新模式。去年累计投保食责险687单,保额达15.52亿元。
二、下阶段打算
(一)在责任落实上下足功夫,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持续深化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机制。将充分发挥市食安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完善行刑衔接、联合执法等机制。
二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监管力度,强化行刑衔接,集中查办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案件。
(二)实施“四大治理”,强化全链监管
一是强化农产品源头治理。强化农产品种养植、生猪屠宰等源头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强化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和添加剂检测和监控,继续推进和完善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双随机”检查。
二是强化生产领域安全治理。强化“两超一非”问题专项整治,加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应用,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注。
三是强化流通领域安全治理。聚焦网络销售、农村食品、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假冒侵权、三无劣质等违法行为。健全社戏摊贩备案制度,引导标准出摊、规范经营。
四是强化餐饮领域安全治理。深化连锁餐饮企业“总部+门店”管理模式,开展小餐饮“净厨”行动,推进网络餐饮“无堂食外卖”规范化管理。
(三)强化社会共治,助力实现“共建共享”
一是强化全员参与。积极开展食药安全“五进”“你点我检”等频次高、效果好的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学校师生、专家委、社会监督员、媒体的社会监督合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持续发布“红黑榜”,推广典型经验,曝光负面案例,推动打造社会共治共建新格局。
二是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市食品行业协会、市乡厨协会“两个协会”作用,组织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及镇(街道)食安办开展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培训,并借力市食品行业协会的平台资源,积极开展美食节、海鲜节、后厨直播、美食探店等大型活动;抓好市乡厨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农村家宴规范化、数字化、公司化、产业化发展。
感谢你们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食药安全协调科 联系人:梁霄
联系电话:0576-86144342 邮 编:317500
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二五年六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