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 > 公示公告 |
发布日期:2025-04-29 17:11: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疏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疏浚项目
建设地点: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内
项目概况:箬山港区疏浚范围总面积为361.98万m2,疏浚底标高各区分别为-5.8m、-5.0m、-4.0m和-3.0m,边坡坡度为1:8,总疏浚方量为1003.17万m3。工程概算总投资19821.93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
表1 环境敏感目标
序号 | 类别 | 保护目标名称 | 与本工程位置关系 | 影响方式 | |
1 | 生态保护红线 | 石塘镇烂头海岸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东侧约2.6km | 岸线保护 | |
石塘镇流水坑海岸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东北侧约3.8km | ||||
石塘镇北部海岸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东北侧约4.3km | ||||
松门镇海岸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东北侧约7.8km | ||||
城南镇东峰山海岸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西北侧约10.2km | ||||
隘顽湾海岸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西侧约11.8km | ||||
犁头山南侧海岸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西侧约12.6km | ||||
灵门村海岸重要区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西侧约12.1km | ||||
浙江玉环国家海洋公园生态保护红线 | 疏浚区南侧约12.2km | 水质、生态影响 | |||
2 | 海洋功能区 | 三蒜岛旅游休闲娱乐区 | 疏浚区东南侧约4.2km | 水质、生态影响 | |
温岭松门旅游休闲娱乐区 | 疏浚区东北侧约7.5km | ||||
3 | 居民点 | 东滨村(行政村) | 东侧、北侧,最近约30m | 施工噪声 | |
苍岙村(行政村) | 东侧,最近约200m | ||||
东兴村(行政村) | 东侧,最近约150m | ||||
兴建村(行政村) | 东侧,最近约200m | ||||
里箬村(行政村) | 东侧,最近约100m | ||||
东山村(行政村) | 东侧,最近约100m | ||||
东海村(行政村) | 东侧,最近约100m | ||||
东红新村(行政村) | 东侧,最近约100m | ||||
4 | 码头、渔港等 | 苍岙码头 | 疏浚三区东侧紧邻 | 冲淤、通航靠泊安全、码头结构安全 | |
里箬码头 | 疏浚四区东侧紧邻 | ||||
小箬码头 | 东侧航道东侧约30m | ||||
东海码头 | 疏浚四区东侧紧邻 | ||||
胜海码头 | 疏浚五区北侧约30m | ||||
东湖码头 | 疏浚五区北侧约30m | ||||
双岙市场码头 | 疏浚五区东侧约20m | ||||
康多利公司码头 | 疏浚五区南侧约20m | ||||
中石化码头 | 疏浚五区南侧约30m | ||||
执法码头 | 西锚泊区南侧紧邻 | ||||
东滨制冰厂码头 | 疏浚二区东侧紧邻 | ||||
杨柳新村码头 | 疏浚一区东侧紧邻 | ||||
东滨村码头 | 疏浚一区东侧紧邻 | ||||
中石化东滨村供应站码头 | 疏浚区北侧100m | ||||
长宏造船有限公司船厂 | 北向支航道东侧紧邻 | ||||
宏朋船厂 | 疏浚三区北侧约30m | ||||
繁荣船厂 | 疏浚三区北侧约30m | ||||
东滨船舶修造厂 | 疏浚三区东侧约40m | ||||
5 | 海堤 | 南防波堤 | 最近距离约100m | 结构影响 | |
堵口防波堤 | 距离约370m | ||||
西防波堤 | 最近距离约200m | ||||
6 | 岛礁 | 落星山岛 | 最近距离约70m | 生态影响 | |
小落星山岛 | 疏浚区南侧约400m | ||||
狗屙西岛 | 疏浚区包围 | ||||
狗屙礁 | 疏浚区包围 |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水文动力环境、冲淤环境影响分析
数模预测结果显示工程实施后,涨急时刻流场变化主要发生在港区内,落急时刻港区内外流场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疏浚工程实施后,东向支二航道、北向支航道涨潮平均流速有所减小,最大涨潮平均流速减幅为0.086m/s,出现在东向支二航道。北锚泊区、西锚泊区涨潮平均流速有所增加,最大流速增幅为0.070m/s。疏浚工程实施后港区内落潮平均流速基本呈减少趋势。东向支二航道及南向支航道的流速减幅最为明显,落潮平均流速最大减幅为0.075m/s。西防波堤东侧落潮平均流速略有增加,最大流速增幅为0.094m/s。
冲淤变化方面,在疏浚工程实施后,整个箬山港区基本处于淤积态势,疏浚区边缘可能出现轻微的冲刷。疏浚工程实施后首年综合回淤量为244.71万m3,最大淤积幅度达1.16m;2年后综合回淤量为417.42万m3,港区中心淤积幅度多在1.0~2.0m之间;3年后综合回淤量为534.93万m3,疏浚区南向支航道局部淤积可达2.96m,基本回淤至疏浚前高程。
2、水环境影响评价
(1)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2.75t/d、4462.5t/施工期。本工程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发生在施工船舶上,为减小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对水质环境的影响,本环评要求对所有的施工船舶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在船舶靠岸后纳入“温岭市渔港渔船污染物数字化防治服务”项目处理。因此,在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对海域水质影响较小。
(2)施工船舶含油废水
根据工程分析,工程施工高峰期每天含油废水发生量合计约2.08t/d,整个施工期含油污水产生量为728t,石油类污染物单日及整个施工期产生量分别为22.88kg/d、8008kg/施工期。虽然污水排放总量较少,但不经处理排放也会对周边海域水质产生影响。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虽然较少,但石油类浓度较高,随意排放会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施工船舶含油污水应利用船载收集装置收集,靠岸后纳入“温岭市渔港渔船污染物数字化防治服务”项目处理,严禁含油污水排放入海。施工单位还应对施工船只进行检查,严禁施工船只“带病”作业,以防止发生机油泄漏事故。施工船舶含油废水经安全处理后,不会对海域水质造成影响。
(3)施工悬浮物对海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产出的悬浮泥主要集中在工程附近区域。由于泥沙沉降的原因,离工程区越远,海水中悬浮物浓度增量越小。全潮情况下浓度为10mg/L的包络面积为12.53km2,浓度为50mg/L的包络面积为8.35km2,浓度增量为100mg/L的包络面积为7.69km2,浓度为150mg/L的包络面积为7.13km2。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疏浚面积361.98hm2。经计算,拟实施规划造成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为10.04t,潮间带生物一次性损失量为35.06t。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导致成鱼损失量约17.51t;鱼卵损失量为6.24×105个,仔鱼损失量约6.18×106尾。悬浮物浓度增加造成渔业资源的损失量为一次损失量。悬浮泥沙对渔业的影响不是永久性不可逆的,而是短期可逆的,会随着施工结束而逐渐恢复。施工结束运营一段时间后,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种群数量、群落结构会发生变化而趋于复杂,生物量也会趋于增加,使生态系统恢复生机。有资料表明,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群落的重新建立所需时间较短,浮游生物的重新建立需要几天到几周时间,游泳生物由于活动力强,回避一段时间后,也会很快建立起新的群落。
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疏浚工程的工程特点是在海上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为提高工效,要尽可能避开恶劣天气进行施工,施工船舶产生的废气量较小,考虑到施工海域相对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良好,施工船舶产生的燃油废气随着施工结束影响消失,工程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5、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船舶噪声经过距离衰减后基本不会对居民区声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船舶中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疏浚产生的弃土。施工产生的船舶生活垃圾收集后处理,不得随意倾倒在施工现场或直接抛入海中,应统一收集到指定的岸上垃圾箱内,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疏浚施工产生的疏浚土全部运送至温岭中心渔港疏浚物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倾倒,禁止在其他海域倾倒,禁止在运输过程中上岸暂存或处置。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废弃物经过本环评提出的各项要求收集处理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四、拟采取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工程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确保各类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本工程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一览表详见表2。
表2 环境保护设施与对策措施一览表
污染/影响因素 | 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预期目标 | |
施工期 | 生态 | 海洋生态资源赔偿费约为332.56万元。 | 补偿生物损失带来环境影响 |
应加强施工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尽量避免和减少疏浚物的掉落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 | 尽量减轻工程建设造成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 ||
废水 | 船舶含油污水采取铅封管理,靠岸后纳入“温岭市渔港渔船污染物数字化防治服务”项目处理。 | 不外排 | |
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接收上岸纳入“温岭市渔港渔船污染物数字化防治服务”项目处理。 | 禁止直接排海 | ||
噪声 | 尽量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保持船舶良好地运行,加强船机的噪声控制和管理。 | 达标排放,减缓敏感点的噪声影响 | |
船舶尾气 | 施工船机定期进行检修与维护,保持船舶的良好运行;采用符合管理要求的燃油,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 | 控制船机尾气污染物排放 | |
固废 | 施工船舶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来清运。 疏浚物属于洁疏浚物(I类),可直接送至倾倒区倾倒。 | 对外界环境无明显影响 | |
风险防范 |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 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疏浚项目位于箬山港区内,工程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符合《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及相关规划的海域管理和环境保护要求。工程建设有助于改善箬山港区的水深条件,满足船舶进出港区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港区的使用功能,具有明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治理后均能达标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符合环境质量要求。因此,在全面落实本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征求意见的对象: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单位或团体。
征求意见的范围:工程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环保方面的意见。
期限:公众提出意见起止时间为自本公示信息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
公众意见反馈途径:通过邮件、电话、信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可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索取。请务必留下您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回访。
七、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地址:浙江省温岭市城东街道下保路88号
联系人:陈海明 联系电话: 0576-86787569
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地址:舟山市临城体育路10号A16幢
联系人:朱工 联系电话: 0580-2186320
3、审批部门名称及联系方式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电话:0576-86102301
地址:温岭市九龙大道555号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2楼D36号
公告发布单位: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时间:2025年4月29日
附件2 公众意见表.pdf
附件1 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疏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