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5-04-25 17:13: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

字体:[ ]
分享至: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标志。近日,温岭市公布了野生脊椎动物本底调查和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主要成果。为宣传和落实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4月25日上午,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联合召开温岭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题发布会,介绍了温岭市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主要成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在会上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温岭市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寻求高强度开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平衡,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围绕以下方面:

一、坚持两山引领,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

一是高位组织强推进。在市、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基础上,拓展林长履职“挂钩联系”机制,研究制定《温岭市林长领衔办理林业重难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林长“管全局、护生态、抓发展”一抓到底的新格局,温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连续多年获评浙江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工作表现突出单位。二是部门协同优队伍。探索建立“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推行“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打造全省首个古树文化公园+生态诉讼实践基地和台州市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构建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同向发力的林业生态保护格局。会同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三是明确重点抓落实。出台《进一步规范林区道路使用林地管理的通知》,保障森林资源合理开发,杜绝违法滥建林区道路等现象。省内首创探索林地(草地)和公益性生态安葬复合利用机制,破解了殡葬用地供应受限和历史埋葬点占用林地(草地)等现实矛盾。通过多方面制度创新,我们达到广泛汇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

二、摸清生态家底,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

一是开展野生脊椎动物本底调查。自2020年开始,我市作为首个沿海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完成的温岭市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报告中我们新发现野生动物104种,其中属于浙江省新纪录物种有3种,属于台州市新纪录物种有21种,白顶玄燕鸥、水獭等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数量有所增加,出现频率明显提高。二是开展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2022年3月我市再次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工作,历时两年形成《温岭市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研究报告》并于今年4月17日在政府网站上公布。此次调查新发现野生植物达195种,其中,属于浙江省新纪录野生植物有3 种,属于台州市新纪录野生植物有61 种,温岭新纪录种 131 种。尤为难得的是发现水蕨、全缘冬青等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三是开展林地草地湿地普查。2024年,温岭市被列入全国草地湿地普查试点县,是全国24个试点县之一。调查明确草地湿地管理类型,建立与国土三调变更一体化的草地、湿地资源管理“一张图”普查数据库,提前完成国家下发的2.8万个不一致图斑地类对接工作,编制形成草地、湿地普查试点技术规程,为全国林草湿荒普查工作提供温岭经验。

三、夯实多维保障,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管执法

一是零死角护航。用好生态协同智治平台,布建生态治理感知网络,充分利用无人机、热成像、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森林智眼”立体防控监测体系,实现全域监控,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安全隐患。整合林区警长队伍,依托义警协会,打造“生态警长+公益组织”生态守护共同体。目前,已组建生态守护队伍18支,吸纳生态警长151名、志愿者235名。二是零容忍严打。出台“之江利剑”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并开展联合执法,扎实推进“护松2024”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2024年累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62次,整治问题657起。三是零距离宣教。依托市博物馆、市动物园、城市展览馆、省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等现有平台,为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宣教活动。通过举办的“共创国家森林城市 共享温岭美好生活”绘画比赛、在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创意主题党日活动,在省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开展林业趣味科普暨世界地球日活动,涉及爱鸟周、野生动植物等内容,每年都能吸引中小学生百余人参与体会,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温岭市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水平,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