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要专题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公告公示 >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

温岭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发布日期:2025-04-23 16:18 信息来源:温岭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分享:

单位名称温岭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法定代表人陈松
住所  温岭市城西街道城西大道210号人才公寓3号楼3楼
开办资金(万元)600.27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600.27期末数(万元)515.39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我市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伤保险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10814727229840举办单位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工伤E监管入选省厅2024年“创改开”试点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涵盖工伤参保、认定鉴定、待遇支付、工伤预防、行政争议防范等外部经办及内部风险防控全流程,实现工伤经办风险精准预警、工伤环节风险交叉纠错、工伤伤害事故前置报备、工伤医疗费用智能审核、工伤风险指数靶向推送、工伤涉诉风险严实防范,全力保障工伤基金安全,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2.伤残职工兜底帮扶增值化改革创新做法入选全省2024年首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该项目通过铺设“就近鉴”全域服务网络、首创“双鉴定”增值服务模式、做优“再就业”衍生服务链条,暖心化解伤残职工“急难愁盼”。全年就近鉴服务1817人,鉴定结论电子推送5820份,平均送达期限4个工作日,提速50%以上;双鉴定服务36人,其中13名温岭籍伤残职工当场领取残疾人证,23名省外户籍伤残职工残疾人证“跨省邮寄”;再就业培训229人,助力113名伤残职工精准就业。3.“治漠”项目工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提“数”提效,化解职工工伤“急难愁盼”。依托浙里办“一件事”经办场景和智能速办场景,工伤线上申报率提升至94.75%,事故实地调查率提升至30%;通过前移鉴定窗口和鉴定现场、创新鉴定结论电子推送等方式,推动鉴定频次从每月1次增至2-3次,鉴定结论零跑快领。二是治标治本,挤压“工伤黄牛”生存空间。制作“拒绝工伤黄牛”宣传片,依托人社自助机镇街全覆盖优势进行全域宣传,营造“谨防工伤黄牛”氛围,实现关键经办场所“黄牛清场”;发挥医务人员专业特长,在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期间提前介入,主动帮助913名工伤职工在院申请认定、335名伤残职工在院预约鉴定,堵塞“黄牛”牟利渠道。三是建章立制,健全工伤领域“长效机制”。发文调整工伤保险工程建设项目基准费率,2024年1-12月,工伤保险费收入27217万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建筑项目工伤保费收入7587万元,较上年同期3962万元增加3625万元,增长91.5%。建立会商制度破解认定涉诉隐患,至目前内部集体会商102起,邀请医疗专家会商10起,与司法部门沟通会商6起,与应急部门沟通会商1起。4.“延退新政”精准对接,有序推进,平稳过渡。一是开辟咨询专窗,专业答疑。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辟延退政策咨询接待室,新增延退取号项目,设置3个咨询专窗接待咨询群众,既不影响大厅正常业务经办,又能第一时间应对退政策带来的舆情影响。二是成立服务专班,专人答疑。为应对延退政策咨询高峰和可能带来的舆情,成立由3名分管领导轮值坐镇、6名骨干科长重点答疑、2名引导人员现场指引、2名接线专员线上解答的应急及咨询工作专班,全天候专业答疑。三是设立咨询专线,12小时答疑。除统一对外咨询电话外,新开通延退政策答疑专线,接线专员从早上9点至晚上9点(节假日无休),12小时随时候机答疑。延退新政启动以来,开展培训8场335人,咨询窗口接待答疑596人次,咨询电话接听答疑868人次。5.多跨协同、靶向施策,自上而下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一是全市总动员,推进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扩面。三部门联席会议,将养老扩面工作和征缴收入任务紧密结合,测算分解全市16个镇(街道)及经济开发区任务指标;市领导高度重视,市长、常务副市于10月初亲自约谈镇街道相关负责人,明确“因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影响全市征缴收入任务的镇(街道)要承担相应的财政分摊责任”;新增参保率审查,将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列入财政奖补资金申请审查范围,靶向倒逼规范参保。截止2024年12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35.57万人。二是政策加服务,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档多缴。政策先行,丰富缴费选择。以城乡居保较高档次缴费人员为潜力,发挥社保、镇街、村居合力,重点推进城乡新档次(7000元/年)及新政策(缴费资助)解读,提升城乡缴费、待遇水平。截止12月底,新增新档次参保缴费1891人,新增缴费资助1330人。数据赋能,代缴政策智享,联动民政、残联部门,共享残疾人员、低保边缘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信息,2024年智配直享推进10393名城乡养老困难群体政府代缴政策全覆盖,零跑畅享共同富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员配置和业务量的不平衡。七大类特定人员单工伤参保人工审核量大,尤其是大龄劳动者单工伤参保审核,仅需上传承诺书;但因系统卡顿,作为即办件又须当天审核完成,易超期或引发与单位的纠纷。2.社保政策广覆盖宣传效果有限,尤其是对参保扩覆效果有限,需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宣传手段。3.省人社系统“创改开”试点项目库项目——工伤E监管,尚需贯通回流数据,激活数据价值并应用于工伤参保缴费、认定鉴定、待遇核准、疑点核查等经办全环节。
四、下一步打算1.以宣传、服务、考核为重点,助推社保扩面提标。常态化开展社保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村社、进家庭”四进宣讲,提高各类参保群体社保信心。精准化提供“参保提档”服务,联合社保、税务、监察等部门,以新成立或参保率较低企业为重点,入企督促规范参保;以城乡居保较高档次缴费人员为潜力,发挥社保、镇街、村居合力,重点推进城乡新档次(7000元/年)及新政策(缴费资助)解读,提升城乡缴费、待遇水平。激励化分解“扩面提标”指标,以人社、医保、税务、财政等联席会议为契机,结合镇街企业参保率现状,优化分解净增缴费任务并纳入镇街年度考核,有序有效完成扩面任务。2.集风控、智审、多跨为一体,深化工伤E监管应用。构建工伤经办风控系统,数据比对闭环预警经办风险,病历共享堵塞滞后信息漏洞,做实“风险采集”前端,全环节防范经办风险;创新劳动能力智能鉴定系统,归集历年鉴定数据、既往伤情判例等数据资源,智能生成鉴定结论,线上线下“双重鉴定”,做强“数字审核”中端,全过程提升鉴定质效;建立工伤认定多跨协同机制,实现人社部门“单打独斗”向法院、司法、卫健、应急等多部门“联合作战”转化,做优“涉诉预防”后端,全领域守护基金安全。3.以回流、共享、应用为主线,激活社保数据价值。上线温岭社保“回流库”。积极对接台州市局,争取温岭社保数据回流,早日上线省人社一体化温岭社保数据回流平台。构建社保数据“共享池”。回流参保、待遇、认定、鉴定等社保大数据,贯通卫健部门、民政部门、大数据中心等跨部门数据,推进数据信息交互,打造本地社保“数据池”。激活社保数据“价值链”。推动数据资源在工伤全链条、工伤E监管、待遇资格认证、社保基金安全、经办风险风控、数据统计分析、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全链创新应用。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