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公安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治安管理

《人民公安报》点赞温岭公安:解决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

发布日期:2025-04-21 17:24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分享:

《人民公安报》点赞3月29日,《人民公安报》时讯版以《解决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为题,报道了温岭市公安局面对企业“成长的烦恼”,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用速度与温度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公安报》报道

3月25日,在浙江省温岭市的一家公司车间里,技术总监王军波正带着新入职的外籍专家调试设备。他的手机里存着一位特殊联系人的号码——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顾家旗。

“上次发现假冒商标线索,顾警官带着团队48小时锁定窝点,帮我们追回100多万元损失。”王军波感慨地说,“这样的安全感,让我们敢放手搞研发。”

温岭民营经济活跃,面对企业“成长的烦恼”,当地公安机关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用速度与温度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去年年底,一家泵业公司发现市场上出现仿冒产品,通过“企安宝”平台一键报警后,顾家旗当天就带着技术团队进驻。经过缜密的技术分析,警方不仅捣毁制假窝点,还顺藤摸瓜斩断整条产业链。“以前维权要自己找证据,现在警官上门‘把脉开方’,我们经营企业安全感更强了。”公司负责人说。

这样的“定制化”服务在温岭已成常态——41名专业警务联络官分片包干重点企业,23家易受侵害企业落实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一对一”派驻,建立犯罪线索主动侦查、企业诉求2小时响应机制。今年以来,已帮助企业封堵商业秘密管控漏洞30余个,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起,为企业挽损上亿元。

走进温岭市泽国镇汇富春天产业园的警务服务站,市场监管、税务等12个部门的办事窗口呈环形排开。刚办完工伤保险手续的企业人事经理小王惊喜地说:“以前处理工伤认定要跑5个部门,现在‘一窗通办’只要15分钟。”

这样的变化源于温岭市公安局推动的六个“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从开办到运营的全周期需求,温岭公安机关牵头整合跨部门资源,在重点产业园区布设4个为企服务中心、12个联勤工作站,把141项高频服务送进“15分钟办事圈”。数据显示,改革后五类侵企案件破案率达100%,涉企政务服务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平均办事时长压缩68%。

夜幕下的泽国镇“新故乡人社区”灯火通明,来自外地的数控技工李玉辉正在“娘家人会客厅”咨询子女入学政策。这个由公安牵头打造的集成服务平台,2024年至今已帮助2400余名产业工人解决落户、租房等难题。

针对制造业“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温岭公安推出外籍专家“一对一”服务、技术工人“零门槛落户”等举措,联合院校建立县级外国人签证点。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28万,为民营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温岭民营企业工人流动性大,以前曾发生过多起冒用他人身份入职的情况,一旦发生事故,身份无法对应,保险公司将拒绝赔偿。温岭公安通过搭建“企安宝”智慧平台,归集23个部门数据,构建起涉企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从源头上减少了涉企矛盾纠纷和案事件发生。

随着“警护企富”品牌效应显现,温岭的营商环境指数持续提升,民营经济贡献值占GDP比重突破80%。正如温岭市人大代表九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治平所言:“民警不仅是平安守护者,更是企业发展‘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