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4-17 10:06: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
一、温岭市野生脊椎动物本底调查成果
2020年4月,我市启动了野生脊椎动物本底调查工作,通过3年时间全面清查温岭市野生动物资源底数、多样性特点、栖息地健康状况、多年变化规律等,形成评价温岭市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2022年12月,全面完成野外调查工作,并形成了温岭市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报告,出版了《温岭市野生动物》。
本次调查共确认全市野生脊椎动物508种,隶属40目133科。其中兽类8目25科68种,鸟类20目68科316种,两栖类2目9科24种,爬行类2目13科39种,淡水鱼类8目18科61种。
全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主要有黑脸琵鹭、青头潜鸭、小青脚鹬、勺嘴鹬、遗鸥、东方白鹳、穿山甲、小灵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7种,主要有貉、水獭、毛冠鹿、豹猫、义乌小鲵、中国瘰螈、鸳鸯、斑头秋沙鸭、水雉、白琵鹭等。
全市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主要有食蟹獴、果子狸、秉志肥螈、棘胸蛙、天目臭蛙、宁波滑蜥、白头蝰、尖吻蝮、舟山眼镜蛇、豆雁、翘鼻麻鸭、赤颈鸭等。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收录的濒危物种46种,其中极危(CR)物种青头潜鸭、勺嘴鹬、穿山甲3种;濒危(EN)物种花鳗鲡、中华鳖、尖吻蝮等17种;易危(VU)物种义乌小鲵、白头蝰、黄嘴白鹭、豹猫等26种。
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最突出的成绩之一是大幅提升了温岭市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新发现野生动物104种,占全市野生脊椎物种总数的20.5%,其中兽类1种、鸟类79种、爬行类10种、两栖类6种、鱼类8种。
上述新发现动物中属于浙江省新纪录物种有3种,属于台州市新纪录物种有21种。
本次动物资源调查以监测和科学研究为基础,以物种新发现为着力点,极大提升了我市物种多样性水平。这些调查成果说明了我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庇护着大量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二、温岭市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成果
2022年3月,我市启动了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工作,通过3年时间全面清查,基本摸清了市域内野生植物、常见栽培植物、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及濒危状况,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本次调查共确认全市野生及常见栽培维管植物222 科 963 属 2124 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下同),其中野生植物 194 科 763 属 1650 种。包括蕨类植物 36 科 73 属 165 种;裸子植物 9 科 23 属 43 种;被子植物 177 科 867 属 1916 种(双子叶植物 149 科 668 属 1505 种,单子叶植物 28 科 199 属 411 种)。科、属、种分别占据全省维管植物科的84.7%、属的 60.7%、种的 43.7%。
全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水蕨、金荞麦、蛛网萼、花榈木、金豆、野大豆、春兰、多花兰等26种。
全市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9种,主要有松叶蕨、柃木、全缘冬青、三叶崖爬藤、日本荚蒾、菜头肾等。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收录的濒危物种31种,其中极危(CR)2种,濒危(EN)9种,易危(VU)20种。
温岭市野生植物本底调查最突出的成绩是发现大量野生植物分布新纪录,共计195种,包括浙江新纪录 3 种;台州新纪录 61 种;温岭新纪录种 131 种。尤为难得的是发现水蕨、全缘冬青等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这些新发现大幅度提升了温岭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温岭市首次在县域层面建立了5km×5km网格化调查体系,按照矢量化、可复查的技术要求,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为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提升温岭市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监测水平,以及温岭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为浙江省县域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