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卫生健康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2024年温岭市卫生健康局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4-16 11:24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2024年温岭市卫生健康局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盯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目标,围绕“看病不出市、市内也能看好病”的目标,坚持优服务、强专科、强管理、强基层“一优三强”,坚定不移打好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成效明显。

(一)聚焦内涵提升,致力构筑县域医疗高地

一是全力抓好等级医院创建。围绕“强专科、大综合、优服务”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县域医院发展规划。2022年,我市成功创建3家三甲医院。2023年,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岭市妇幼保健院顺利晋升三乙专科医院,均为台州首家。着眼“两城两湖”发展格局,有序推进市一院、市四院紧密融合,成立市一院滨海新城院区,实现与主院区同质化管理服务,海上医疗急救志愿队获评2023年“最美海上搜救人”。

二是加快推进学科(专科)建设。推出学科群和重点学科“登峰计划”,打造优势学(专)科,温岭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省县级龙头学科4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中医药重点专科4个、省中医药优势学科2个、省非公立医疗机构临床特色学科3个。市中医院的肛肠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市一院的骨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入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库,市中医院浙江省结直肠癌诊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入选浙江省中医药创新团队(全省县级医院唯一入选团队)。以平台合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巩固深化与沪杭三甲医院、各大高校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博士后工作站1家、台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台州市名医工作室8家,成立沈洪兵院士工作站台州分站、温岭市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等高端平台,提升科研水平。实施公立医院学科(专科)能力提升八大行动,制定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学科经费使用机制,建立医院领导班子联系学科群、重点学科制度,推进学科专科高质量发展。

三是更新迭代软硬件设施。深化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投用医共体信息化集成平台,实现医共体间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推广应用数字健康人“安诊儿”,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医疗服务。开展重点项目推进攻坚行动,推进“一院四中心”项目建设,投用市中医院新院区、眼视光医院,内部开放市一院二期地下车位,为患者创造更新更全功能的就医环境。

(二)聚焦改革创新,注入卫健现代化建设强劲动能

一是加快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初见成效,出台建设方案,建立基于中医药服务量的财政补偿机制,我市中医药综合改革相关工作在省级会议作经验交流。成立中医医联体,依托市中医院高层次人才、优质中药饮片、先进中药煎药设备等优势,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共享中药房,对全市中药处方统一调剂、点评、代煎,为群众提供“简、便、效、廉”的中医药服务,已累计服务患者14.6万人次。我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均设立中医科,全市17家卫生院均设立中医馆,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服务,温市妇保院获评台州市首家浙江省妇幼中医适宜技术专项实操优秀培训基地,3家卫生院入选台州市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专病)“一院一品”共建项目创建单位,3人入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人荣获“浙江省基层名中医”称号。市中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开展第二轮合作,启动浙江中医药大学弘中医院管理与发展研究院实质性运行工作,邱佳信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首届名中医范永升工作室、辽宁彭氏眼针浙江省基地相继落户我市,市中医院荣获2023年度温岭市政府质量奖。

二是稳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建成医共体药械配送中心,实现医共体药械采购目录、账户、采购、配送“四统一”。强化市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之间的双向选择,建立完善专家下沉绩效机制,并加大对下派专家的宣传力度,推进专家下沉精准度和力度双提升。台州市肿瘤医院医共体成为台州市内首个医共体癌痛全程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

三是全面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解决检查检验互认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温岭市云影像诊断中心,全市23家公立医疗机构实时上传影像数据,实现基层检查、市级诊断、共享互认。依托医共体建立四家医学检验中心,提供集约化检验,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检验服务水平。实现“心电一张网”城乡全覆盖,共118台设备接入心电网络。推动连续医疗服务,实行“一号管三天”,推广MDT联合诊疗模式,设置35个MDT门诊,市一院开设无假日门诊和无陪护病房,十余家医疗机构开设夜间门诊,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三)聚焦扩容提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持续提高基层服务水平。以基层卫生院能力提升十大行动为载体,全力补短板、优服务、促提升,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目前,16家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且建成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其中有8家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单位标准、3家达到社区医院标准,3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服务能力评价基本标准。启动基层特色专科建设,推进医共体“一科引一院”帮扶模式,17家基层卫生院均制定特色专科发展方向。

二是不断提升基本公卫服务能力。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合计开展居民免费健康体检,石塘卫生院“海上卫生院”护航渔民健康再次被浙江日报报道。积极探索慢病管理、老年健康管理等一体化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完成慢病一体化门诊规范性建设及运行全覆盖,有效提升两慢病健康管理质量,城东探索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三慢病管理得到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国家现场质控和调研组专家好评。推广“慢病配药更省心”便民惠民举措,4家医共体均储备两慢病药品200种以上;探索落实慢病长处方制度,目前我市慢病长处方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已达到100%。

(四)聚焦引育留用,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严格中层干部调整预审,按照“政治过硬、人品过硬、业绩过硬”以及“专业化、年轻化、梯队化”的要求,配齐配强医疗卫生单位班子队伍。举办卫健系统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干部管理研讨班等,不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推行“禁酒令”,加强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

二是强化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卫生健康3.0版人才政策,每年修订卫生紧缺人才目录,针对性开展紧缺专业的引进力度,成立温岭籍医学大学生联谊会。深化名医工作室建设和师带徒工作,通过省国际合作项目、定向培养、鼓励在职学历提升等方式,分层分类培育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团队骨干等人才,优化人才队伍梯队。

三是强化高素养职工队伍建设。实施温岭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开展温岭市第三轮名中医及首届基层名中医评选,进一步推进名中医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

(五)聚焦健康促进,建设公共卫生安全高地

一是基本防控体系逐步完善。优化调整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组织体系,持续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全方位提升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入选浙江省传染病疫情苗头信息综合监测报告试点和浙江省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稳健提升卫生监督综合监管水平,1件案例入选省中医药监督执法典型案例。

二是急救服务能力持续升级。新增石塘急救点,更新完善院前急救设备,在台州市内率先实现院前救护车电动心肺复苏仪配置全覆盖。加强急诊急救三大中心建设,市一院成为国家级创伤中心,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再认证和省级急诊急救三大中心标准化验收,成为第一批台州市复苏中心建设单位。

三是健康温岭建设持续推进。举办首届健康集市、健康趣跑等活动,承办台州市第36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现场会,教育引导居民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深化医防融合服务模式,依托呼吸系统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等十大医防中心,专病专防,全方位推进慢病防治,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化筛查和AAA管理中心”,开创了“防、筛、诊、治、康”五环联动的基层癌症防治新模式,我市癌症防治工作入选多项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优秀案例和样板工程,慢阻肺健康管理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分享。

(六)聚焦重点人群,构建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

一是老年健康服务不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城北安宁疗护及医中办养工作获国家医保局、省卫健委领导肯定,箬横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发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稳步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质量。

二是“幼有善育”服务体系持续建强。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出台《温岭市支持积极生育政策若干措施》等政策,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市、镇、村三级托育服务体系,全省首创托育消费券用于婴幼儿家庭入托使用,通过浙江省普惠托育试点县(市)验收。我市连续两年作为省内唯一县级市在国家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启动会上做经验交流。市妇保院与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签约建立“婴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基地”,并入选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规范化建设单位”。

三是民生实事项目稳中有序。高质量完成重点人群结直肠癌免费筛查、肺癌免费筛查、6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等16项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项目,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

(七)聚焦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业务双提升

一是全面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打造“领导带头学、党支部跟进学、干部职工覆盖学”的“三学联动”学习矩阵,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实施“双建争先”工程、“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开展党支部标准化提升行动,深化“书记问诊”“三巡”、公立医院纪委书记例会等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全面深化清廉医院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有效落实“一月一提示、一季一分析,半年一总结”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政治生态分析,强化压力传导。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集中整治。深化清廉医院建设,拍摄警示教育片《病变的仁心》,实施以案警示、以案促改“十个一”工作举措,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拓宽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公示投诉举报热线,开通“码上监督”线上举报平台。实行信访投诉举报“五线合一”受理处置方式,有效提升解决时效。

三是全面落实巡察巡视审计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推进市委对医共体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地落实。着力加强医药采购领域监管,实施药品医共体统一采购管理,耗材器械跨医共同联合采购,进一步规范采购流程。指导公立医院建立完善药品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市级公立医院修订完善相关制度20项,新制订制度14项。


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5年,我局将以优服务、优运营、强学科(专科)、强基础、强管理“两优三强”为抓手,高水平推进健康温岭建设,为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根基。

一是推进公立医院降本增效。全面扩大新型医疗,发展医美、体检、口腔等医保外特色专科,做大医保盘外增量。健全市内双向转诊机制,全力防止病人外流,减少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出。深化精细化管理,缩减人力、运行、耗材等成本。

二是深化学科(专科)建设。研究制定新一轮温岭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三年发展规划。开展新一轮学科建设。启动肿瘤放疗、围产医学、急诊医学等第一批专科联盟建设。探索加强“医疗链”管理,针对患者在重点病种就医的全过程进行全市医疗资源统筹。

三是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肿瘤医防公共卫生中心、市妇幼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启动温岭市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高端医疗中心建设。

四是推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建成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依托市中医院建成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中药药事服务中心,提供中药在线服务。指导名中医全面下沉基层,拓宽跟师学习等路径,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能力,推进“一馆一品牌、一科一特色”发展模式。

五是提升急诊急救水平。开展医疗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年行动,主地区建成“10分钟急救圈,农村地区建成“13分钟急救圈”,推进标准化急诊急救三大中心建设,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推动院前医疗急救向“车前”延伸,在公共场所新增AED。

六是深化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推荐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创建社区医院,做好箬横镇中心卫生院浙江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实施“一院一品”工程,积极引导卫生院结合区域实际发展特色医疗科室。推进横峰、大溪、温峤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开展城南、石桥头、滨海卫生院新院区建设。以村级医疗机构积分制管理为牵引,全面优化基层医疗卫生网络服务水平。

七是深化医防融合工作。推进医防中心项目培育及一体化融合工作,探索医疗、公卫、家庭医生、健康体检“四位一体”的医卫一体化机制,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和早筛早诊早治,推进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持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全面提升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核心能力。

八是助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普惠托育机构整体布局,推进托幼一体建设,着力构建“以公办普惠托育为主、民办托育为辅”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大院校合作力度,探索制定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建立托育机构黑白名单等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提升我市托育服务能力。做好《温岭市积极支持生育政策措施若干意见》相关配套措施实施,提振群众生育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