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厘米的星辰大海:松门小学的音乐教育实践

发布日期:2025-03-31 09:55: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字体:[ ]
分享至:

微信图片_20250331094940.jpg

微信图片_20250331094955.jpg

每周三8时20分,松门小学1500余把口风琴在蓝绿相间的校服方阵中准时鸣响,《大鱼》等经典曲目的优美旋律如海潮般唤醒松门老街。孩子们灵巧的指尖在五十厘米的琴键上翻飞,将老街清晨编织成流动的音符图谱。

松门小学这所没有音乐厅的乡村小学,用六年时间,在全校普及口风琴教育,奏响了“人人会乐器”的成长乐章。更是将小小的口风琴锻造成乡村学校美育突围的金钥匙。学校自2019年启动"体艺+"课程改革以来,音乐已渗透进校园的每个时空维度:晨光中的集体演奏、课间此起彼伏的即兴合奏、走廊水池边的自由练习,成为触手可及的艺术日常。

“我们要让每个毕业生至少带着12首曲子走出校门。”该校校长柯凌鹏展示着学校自主研发的《指间琴音》校本课程。十二级梯度体系将基础指法与经典曲目拆解成可触摸的台阶,配合每周“实战演练场”,形成了“课堂学技法、课间练配合”的闭环学习。在周三35分钟的阳光大课间,六个年级的演奏如海浪层叠推进。“只要扫下孩子们胸前的‘小思徽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孩子的进阶轨迹。”柯凌鹏说,学校也通过这种评价形式给孩子们提升的动力。

口风琴教育在悄悄地重塑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课间铃响时,四(3)班教室传出了舒缓的《萱草花》的歌声,七八个孩子一起吹奏,其他同学则围着他们歌唱,俨然成了一场小型演奏会。走廊外,徐欣灵和乐佳幽两位小姑娘正在合奏《荡秋千》。欢快的音符仿佛在她们指尖流转成秋千摆动的弧线;五(2)班的江宜宸告诉笔者,除了学校的规定曲目,已自学完成《稻香》等五首复杂乐章:“完成作业和阅读后,我就会练琴,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会感觉很放松。”这种改变正发生校园的每个角落——体育节上琴声与步伐共鸣,年度班班奏比赛化作集体庆典,连校门口的家长接送区都成了轮展舞台。

“每个能产生共鸣的空间都应该是艺术主场。”柯凌鹏望着操场上正演奏的琴海说道,每周三放学时间,全校各班级会轮流在校门口展演他们的自选曲目。他说,从校内练习到校外演奏,从孩子到家长,希望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收获更多的自信和成长。

“我们现在正在招募‘亲子乐团’,艺术节时要邀请家长和孩子们同台合奏。”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娜伟说,“我们要把音乐教育的根系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让艺术的种子真正扎进生活的土壤。同时也是家校共育的一个新尝试。”

暮色渐浓,《美丽的黄昏》的旋律漫过老街。五十厘米的口风琴,正在为松门小学的孩子打开通向星辰大海的音乐之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