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育秧播种期间病虫草防控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5-03-12 15:07: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技术支持

字体:[ ]
分享至:

一、种子处理

药剂浸种: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0倍+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混用或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500倍或32%戊唑醇·乙蒜素750倍。一般掌握干种子与药液量比为1:1.1—1.2,确保药液能浸没全部种子。浸种时间:常规稻种子48~72小时;早杂种子应间歇浸种36~48小时;水稻白叶枯病病区另加20%噻唑锌悬浮剂200倍。

机插早稻苗盘干籽育秧: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水和谷种(干籽)配比为1:6:250,用拌种机械拌种包衣均匀,适时播盘,叠盘出苗操作,也可直接入棚铺盘育秧;水稻白叶枯病病区每1千克种子另加 20%噻唑锌悬浮剂20 毫升混合使用。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秧苗期灰飞虱,预防水稻黑条矮缩病,在药剂浸种催芽后,按每公斤干种子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1.5克拌种。

二、化学除草

1、直播田:可用丙草胺、苄·丙草(谷种必须催芽播种),在播种后2~5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如果在播种后天气条件不适宜无法及时处理,可将土壤封闭处理的时间适当推后,选用五氟磺草胺+丙草胺或苄·丙采取封杀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第一次用药后18-20天,根据杂草发生情况,选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氯氟吡啶酯、三唑磺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2甲4氯、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鸭舌草、丁香蓼、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

2、机插秧田:可用苄·丁在插秧前1~2天或插秧后5~7天拌土(沙、肥)撒施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后期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选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氯氟吡啶酯、三唑磺草酮、二氯喹啉酸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2甲4氯、吡嘧磺隆、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

3、人工移栽田:在秧苗返青后,杂草出苗前,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者在杂草2-3叶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茎叶喷雾处理药剂选择同机插秧田。

注意事项:1、当气温降至12℃以下时不能使用苄·丙草及丙草胺; 2、使用二甲四氯及其复配剂时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时期,一般水稻4叶期至分蘖末期为好,4叶期前和分蘖末期后禁用;3、使用噁唑酰草胺、三唑磺草酮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尽量避免药害事故发生。4、应用植保无人机飞防除草要特别注意周边作物安全。

三、适时抓好灌水杀螟蛹,压低虫源发生基数

螟虫为本地越冬虫源,3月6—7日本站在大溪、新河等测报点进行稻桩越冬代螟虫残留虫量和发育进度调查,前作单季晚稻田亩残留虫量大溪2250头,新河1957头,连作晚稻田亩残留虫量大溪2750头,新河2988头,明显高于常年,低于去年,预计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在4月上旬。一代二化螟大发生趋势明显,对早稻生产威胁极大,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适时抓好越冬代二化螟灌水杀蛹可大大降低二化螟的发生基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是一项十分理想的绿色防控措施。其技术要求: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一般4月上旬),对冬闲田、绿肥田等进行全面翻耕,将残留稻桩、稻草翻入土中,并灌水淹没(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保水5—7天,杀灭越冬代蛹,降低虫源基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