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25 11:11: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科
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以“四个最严”为遵循,全面推进食药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守住不发生等级以上食药安全事故和重大食药安全舆情底线,全市食药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实现台州考核“十连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食药安全工作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
(一)健全食安治理体系,完善监管网格。一是落实党政同责。食药安全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并连续多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完善市镇(街)两级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清单,优化属地责任落实机制,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镇街“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健全镇(街)食安办运行机制,通过“三书一函”、会议调度、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提升食药安全基层治理工作质效。二是强化部门监管。深化“三安”联动机制,加强行政监管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健全会商研判、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联办、协作保障等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跨部门风险预警交流会商,共享隐患问题清单,推进风险隐患治理,加强行刑衔接,进一步形成了部门监管合力。强化企业首责。开设“入市第一课”加强企业培训,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加强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对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刑的,依法依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二)提升食安监管能力,强化靶向监管。一是深化试点工作。开展台州市级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和分级监督检查综合集成改革“双试点”,指导万邦德完成国家级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指导瑞人堂完成省零售药店药品配送试点工作。挂牌成立市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依托农贸市场快检室、检验机构等7类主体建成风险监测哨点60个,组建市级食品检查员队伍,食品安全分级监督检查模式有序运行。二是推进溯源监管。在源头环节,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形成农产品规模生产主体监管清单391家。在流通环节,建立从进口源头到销售终端的数字化追溯体系。目前全市重点主体、重点品种上链覆盖率保持95%以上。用好“阳光厨房”“阳光作坊”“阳光工厂”“阳光集配”“黑匣子”“台药智查”等智慧监管系统,实现“线上巡视、线下巡查”。以蛙喔和古茗为试点,打造“一舱统管”的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安全智慧管控体系。三是加强检测预警。聚焦“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建立健全守护菜篮子食品快检工作体系,打造“主体自检+监管快检”双向并行的快检新模式。开展农贸(农批)市场快检266158批次,监管快检4659批次。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农产品检测1893批次,合格率超98.71%;食品监督抽检3887批次、不合格率2.62%,不合格批次均落实核查处置并公示。完成药品抽检101批次、合格率100%。
(三)聚焦食安民生属性,赋能产业提升。一是办好三级民生实事。中小学校“示范食堂”、阳光食品作坊、百姓点检、养老机构“阳光厨房”等4项“关键小事”纳入省地市民生实事项目,建成全省示范性食品作坊31家、省市“示范学校食堂”33家,提升养老机构食堂智能“阳光厨房”14家,完成“你送我检便民服务点”建设19家,每月组织“百姓点检”,提供免费快检服务累计2923批次。台州市平安校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温岭召开。二是推进风险隐患治理。跨部门联合开展海捕虾质量安全整治提升行动,强化渔民保鲜技术规范操作培训和渔船冷冻舱改造,加大海捕虾抽检力度,严厉打击海捕虾保鲜剂滥用行为。已完成海捕虾专项抽检560批次,二氧化硫合格率提高30%以上。深入开展药械化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形成药品风险排查防控清单,落实“闭环管理”机制。三是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深入挖掘城南高橙、松门鱼鲞、石桥头绿豆面、坞根红糖等特色食品产业潜力,全力帮扶整规提升,共建成阳光小作坊83家、文特小作坊16家。深化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发挥“温岭葡萄”展示中心作用,深挖温岭青蛤、温岭青蟹等资源优势,撬动地标品牌经济效能,“温岭葡萄”“温岭高橙”相继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非国际医药产业合作园实验室取得CNAS认证,加入医疗器械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共享工作。银杏叶滴丸上榜“浙产中药”产业品牌名单。
(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提升食安效果。一是强化社会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中小学生进商超、进企业、进后厨,开展“阿狮警长进校园”“夏日饮品随机查”等直播活动,全力提升群众食药安全“三率”。共处理食药相关投诉举报3341起,发布餐饮红黑榜11期,公示抽检不合格信息10期。二是强化违法打击。对日常巡查、监督抽查、媒体曝光、投诉举报、社会关注等问题线索进行全方位梳理,全面拓宽线索渠道。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对象、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全方位开展食药安全各类专项整治,加强精准打击力度。共查处食药违法案件385件,移送公安15件。三是食责保险托底。在学校幼儿园食堂、配送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农贸市场等重点主体公益性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商业险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民宿行业食责险全覆盖。创新“异”食无忧险快速先行赔付,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双重保障。累计投保食责险687单,保费79万元,保额15.52亿元。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将继续对标“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夯实保障、抓实服务、落实举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奋力推进中国式食药安全监管现代化温岭实践。
(一)提高站位,压实“两个责任”体系。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强化党政同责意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工作清单,层层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注重加强食安办、农产品安全管理站建设,督促发挥其应有作用。持续推动村居责任网络体系和基层队伍问题线索排摸能力建设,合理设定网格员工作量,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性。二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严格落实黑名单和严重失信名单制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金融惩戒作用。加大企业重点岗位人员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企业负责人、管理者知法守法水平。持续规范食品药品安全考核培训工作,切实提升从业人员规范化作业水平。
(二)靶向发力,深化风险隐患治理。一是抓好风险预警监测。深入推进“四改融合”,推进农批农贸市场、生鲜门店等主体赋码上链,确保重点品种、重点主体上链率达到95%以上,生鲜门店纳管率动态保持98%以上。压实食品安全快检责任,逐步扩大胶体金等先进快检方法的使用,做好阳性问题溯源、核查处置工作,确保2025年底监管快检阳性检出率达到8‰以上,阳性处置率达到100%,农贸市场保险覆盖率50%以上。二是狠抓重点领域整治。加强对红美人、牛蛙等农水产品和种养殖源头地块抽检频次,有效遏制多用、滥用农兽药行为。持续推进石塘海捕虾整治,加强海上滥用药违法打击和陆上抽检频次。探索建立名录库和备案制度,引导约束社戏摊贩标准化出摊、规范化经营。校园“示范食堂”建设将继续纳入2025年省级、台州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将对照标准全力做好15家新增校园“示范食堂”建设。开展过期药品“清零”、药品分类储存“清查”、网络销售“清网”、购销渠道“清源”行动。
(三)优化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助推产业发展壮大。实施重点主体提升行动,推动食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箬横、石桥头等区域腌制菜产业园区化生产、规范化作业、清洁化排放。积极招引培育一批专业批发商、从事精深加工龙头骨干食品生产企业。继续优化医疗器械生产和质量管理资源共享共用试点。深化手术机器人产业专利导航。深化省零售药店药品配送试点工作。二是擦亮区域特色品牌。深化“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提升机制,推动高橙、西瓜、枇杷、西兰花等绿色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发展、现代化运营、品牌化培育,积极培育温岭青蛤、温岭西瓜等地理标志,不断提高食品产业附加值。找准共富跑道,探索传统特色食品产业“+旅游”“+文化”“+品牌”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岭五味”的药用价值,支持企业研发以“岭五味”为原材料的中药饮片。
(四)社会共治,提升食安治理效果。一是开展主题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开展美食节、后厨直播、美食探店等大型活动,组织社会监督员、中小学生开展“随手拍”“食安研学游”等活动,做优“百姓点检”品牌。二是强化科普宣传。借力新老媒体常态化推送科普视频,提高市民识谣辨谣能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持续发布红黑榜,推广典型经验,曝光负面案例,打造社会共治共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