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链条公共服务体系 温岭创优知识产权“生态圈”

发布日期:2024-08-01 11:40: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人民政府

字体:[ ]
分享至:

发布“温知享”公共服务品牌,建成台州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上线台州首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全省首个“1+6”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入选全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单位……近年来,温岭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频频“出圈”“出彩”,不仅成功创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还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处试点市,今年更是入选了国家级县域专利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市,系台州首个。

“‘新三期’叠加情况下,创新发展是破局的关键变量,而知识产权正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促进专利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温岭以深化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为总牵引,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主抓手,全力打好服务创新、价值转化与执法维权系列组合拳,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知识产权高站位布局、高价值创造、高效益转化,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创新集成模式

“共享”服务资源

日前,借力“温知享”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马园林”)名为“电池包(ZMLC41)”“链锯(ZMDC401)”的两件外观设计专利通过了专利预审,从提起申请到预审通过,仅用了2天时间。

“如今的市场竞争关键在创新,想要保护创新成果,就必须专利先行。以前申请一件外观设计专利需要半年时间,这对我们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是有影响的。”中马园林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只需要提交申请专利请求书、授权委托书、简要说明、外观设计照片四份文件,就可以提起预审申请,大幅缩短了专利申请时间,实现了专利保护与新产品研发的‘并驾齐驱’。”

为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集成式”政务服务新模式,上线了“温知享”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这是首个台州县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是温岭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

“平台打通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社会公众与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业务办理、信息查询、政策咨询、数据下载、公益培训等一站式线上服务,目前已经上线专利快速预审、专利超市、贯标认证、专利地图等40余项功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类知识产权资源,集成“通办式综合平台、极速式维权平台、下沉式转化平台、开放式导航平台、集聚式服务平台、立体式宣教平台”六大平台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扩面、增效、提质。

平台自正式运行以来,已成功办理超80件知识产权相关业务申请,平均办理时长较之前压缩30%,其中通用机械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压缩了96%以上。

守护创新果实

多元化解纠纷

近日,台州市新大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陆”)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杭州某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侵权成立,新大陆获赔150万元,持续近4年的专利侵权纠纷案终于尘埃落定。

新大陆是我市一家专注生产钢筋捆扎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拳头产品手持式钢筋捆扎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二。技术创新带来了市场,却也带来了仿冒者。

2021年,杭州一家科技公司正在生产销售的一款钢筋捆扎机被新大陆发现,其工作原理、技术效果与企业拥有的实用新型专利“带有丝盘制动机构的钢筋捆扎机”完全一致。恰逢市市场监管局走访企业,新大陆直言被侵权的烦恼和维权的困难。

了解相关情况后,该局牵头拉起了一支由行业代表、产业工程师和律师组成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团队,到新大陆“坐诊”,并结合近几年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协助该公司研究制定了相应维权策略。“我们还将温岭经济开发区知识产权纠纷巡回调解室设在了新大陆。”该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获赔150万元,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创新主体的信心,同时也证明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有成效的。”

面对专利侵权纠纷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等多方面要素有效衔接,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成立了全省首个“1+6”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构建了“1+18+X”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保护协作机制、合议组“1+2”快审快结模式、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133”模式等。

目前,我市已将专利行政裁决整体办案周期缩短至1个月内,提速50%以上,商标侵权纠纷调解最快可在3日内结案,形成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智保护”的工作格局。

近3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共查处知识产权案件467件,罚没款1346.96万元;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5件、商标侵权纠纷案件480件,办案量位居全省县级前列。

丰富转化通道

专利“落地生金”

“今年上半年订单暴增,根本来不及生产。我们到处采购原材料,还加急购入了10台加工中心和9台数控车床。”在国家鼓励新一轮设备更新叠加存量机床更新需求潜力的背景下,温岭市华驰机械有限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总经理颜建军说,“有喜也有忧,多亏邮储银行温岭市支行授信了1000万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1000万元是用我们的数据资产融资得来的。”颜建军兴致勃勃,“以前,我们只知道专利、商标可以作为质押物获取银行贷款。现在,数据资产也能融资了!”

作为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地区,近年来,我市聚焦数字经济主战场,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方法,加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保护和交易使用,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潜力。

“为鼓励企业开展登记工作,我们给予每件数据知识产权1000元的登记奖补。在企业完成数据登记后,我们以转化运用为牵引,推动银行建立数据知识产权质押物评估机制,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资产融资,服务企业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温岭已办理数据知识产权公共存证登记967件,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2.1亿元。

让数据“知产”变“资产”,正是我市转化运用知识产权,让更多“金点子”变身“金钥匙”的生动实践。

发放全省首笔“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三合一混合质押担保贷款;在全国范围内首创集体商标质押融资,为“温西工具”集体商标授信10亿元;办理全国首笔非遗文化相关数据知识产权质押和保险……近年来,我市在全国率先研究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着力推动金融机构不断打破壁垒,促进“无形资产”商品化、产业化、金融化,让创新性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截至目前,我市共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434亿元,受益企业超850家,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3000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着手探索专利开放许可,唤醒“沉睡”的专利资源,让专利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价值。

就在不久前,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台州(温岭)中心正式启动运行,这是台州首个且唯一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这是温岭争取高端专利资源、下沉专利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打造属地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实现辖区企业专利开放许可、交易登记服务本地化的又一举措,对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端和运用端深度融合、加速专利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他们已盘活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院所存量沉睡专利65项,办理专利许可900件次,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