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经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20240211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7-08 09:18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次数:

张家文、赵世杰、林文销、蔡法宾委员: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入推动工业全域治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建议》( 202402113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在今年打响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攻坚战,以老旧工业园区、村级低效用地、低效工业企业“三大整治”为重点,以产业转型、招大引强、科技创新、数智赋能为引领,不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统筹机制。一是筑牢组织保障。综合组、政策组两个牵头部门经信、自规加强综合协调和政策处置,按照各自职责联动贯通住建、市场监管、税务、应急、司法、生态环境、发改、财政等部门,“一个口子”负责低效用地认定、处置政策制定、疑难问题会商等工作,保障整治工作高效推进。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根据《深入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 助力“两城两湖”精彩蝶变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温岭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细则》等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收回、集中连片改造、工业产权置换、货币化补偿安置、“工业上楼”、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临时改变房屋用途管理、规范村级留用地管理等配套政策,增强政策的集成效应。三是聚焦重点攻坚。加强市级层面统筹和市镇联合,充分发挥国企国资力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对上林区块、南泉二期等16个重点区块,由各镇(街道)和两个开发区组建工作专班,配备精干力量,齐抓共管,确保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在重点攻坚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典型经验,滚动谋划新批次改造提升区块。

       (二)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多规合一”,因地制宜、因点施策,重点推进百亩以上低效工业用地连片规划、连片开发、连片改造,优先保障优质产业项目、高成长型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针对资金问题,查清开发利用现状、投入产出水平,精准测算各种方案所需经费,建立预算编制、经费保障、预警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确保项目实现资金平衡。统筹运用货币化补偿、产权调换等手段,推广“预招商+厂房定制”模式,增强项目“造血能力”。二是创新改造模式。创新运用“企业联合、政企联合”等改造方式,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改造提升后原则上容积率不低于2.0(特殊行业除外)。推行共用宗地模式,鼓励片区内相邻企业开展组团改造,在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基础上,允许打破原有土地权属界限联合改造。支持国有企业参与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大型国企及专业化机构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成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和承载要求的现代化园区。三是依法分类处置。对分类零散的低效工业用地、村级经营性用地,着眼有序退出,探索退出复垦、指标置换、有偿收回、整合归宗、厂房置换等多途径用地退出机制。坚持双管齐下,依法整治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出租以及安全生产不达标、环境保护不达标、节能降耗不达标、产品质量不达标等“四违四不”问题,推动低端低效产能合理退出。

       (三)全面启动工改工作。2月29日下午,全市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工作现场会召开,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朱建军强调,要坚持规划更新、模式革新、产业迭新、政策创新、全域焕新,向低效工业用地发起总攻。市委市政府印发《深入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 助力“两城两湖”精彩蝶变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力争到2026年底,整治提升低效用地企业1000家、盘活低效用地7000亩。我市初步建立包含16个镇(街道)、3年内计划改造6000亩的低效工业用地项目库,另有2023年老旧工业点改造项目2024年续建27个,涉及改造面积1200亩。全市各镇(街道)工改工作总体推进情况良好,石桥头镇咸田工业区连片改造、泽国镇水仓A区块联合改造、石塘镇、城南镇、坞根镇企业独立改造项目均已开始施工,其他镇(街道)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改革破题。针对温岭市内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地类认定仍需追溯至一调的问题,争取将相关区域列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范围,进一步盘活温岭市内建设用地复垦指标。加强纵向对接和横向协调,坚持边实施、边完善,做到突破一批政策阻碍、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释放企业积极性、激发社会投资热情。

       (二)优化园区运营。建立园区专业化运营管理机制,鼓励国有企业、专业运营管理机构和行业“链主”企业等多方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打造一批样板智慧园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产业园区由“供土地”向“供平台”转变。鼓励改造企业同步规划智能工厂建设,梯次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智造转型。

       (三)加强履约监管。全面推行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联合监管机制,强化供地项目履约达产监管,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重点加强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监管,坚决防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变相炒卖工业用地,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感谢你们对工业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中小企业科     联系人:金海鹏

       联系电话:86222304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〇二四年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