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司法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J090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05 16:29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江美云、陈君芬、江于萍、朱志云、 叶学利、陈巧红、白金凤、 汪富友、 李红梅、林玲飞、杨福仁、陈伟华、连启良、 江福初、 王彬、江志洪、王伯连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击“黄牛”参与伤残评级行为的建议》(第2024J0903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打击“黄牛”参与伤残评级开展情况

伤残评级鉴定作为司法鉴定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支撑调解、仲裁、判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温岭市现有司法鉴定服务点1个,即浙江光华司法鉴定中心温岭分所。司法鉴定服务点的设立,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开展诸如人身损害等方面的伤残评级鉴定,同时为诉讼活动提供严谨、中立、权威的鉴定支持。为保障伤残评级鉴定的公正公平、维护当事双方权益,我市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法律服务市场整顿工作。

1、宣传引导与信息公开。全面公开司法鉴定及投诉处理流程,公布咨询、投诉及线索举报热线,以增强服务透明度,便于民众获取信息与反馈问题。市卫生健康局不断深化医疗机构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其依规执业,严格遵循管理规范,有效抑制非法伤残评级活动。此外,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普及法律服务知识,揭示“司法黄牛”的诱导方式及其委托风险,提升公众辨识能力。

2、部门联动与联合执法。我市在2018年制定了《温岭市法律服务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针对破坏法律服务秩序、妨碍公民合法维权的行径,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等措施实施联合整治。公安机关深度介入,对医疗及鉴定机构实施常态化巡查监督,拓宽举报渠道并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线索挖掘,有力打击伤残评级领域内的“黄牛”活动,捍卫司法尊严与正义。全市通过发布典型案件,全面增强公众法律意识,发挥警示效用。但是,受限于现有法律依据,打击行动较难全面展开,整治行动效果不够突出, “司法黄牛”还一定程度存在。

3、强化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激励公众举报违规行为,严密监控“司法黄牛”活动动态。市司法局促使执业律师与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签署自律承诺,承诺远离“司法黄牛”违法操作。在台州市司法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定期走访司法鉴定服务点,了解情况,并将社会意见予以反馈,落实教育和监督措施。人民法院通过优化司法技术管理体系,采用公开摇号方式确定鉴定机构,确保程序公正透明。公安部门已将涉嫌诈骗的“司法黄牛”列入打击范围,卫健部门对出具临床医学证明(病历)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下阶段的工作计划及安排

我市尽管在打击“黄牛”参与伤残评级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黄牛”活动难以即时察觉、难以固定证据、异地鉴定难管理以及游离在法律边缘打击难的诸多问题。鉴于这种情况,后续将实施以下关键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我们将设计并推行一系列面向公众的宣教活动,包括制作专题宣传片、开设线上互动问答、举办社区讲座等,以生动、直观的方式揭示“司法黄牛”行为的危害性和识别技巧。同时,强化举报机制,激发全民参与打击不法行为的积极性。

2、加强内外监管。加强与台州市司法局的对接与协作,通过经常性走访,强化光华司法鉴定中心(温岭分所)的日常管理,要求他们切断并远离“司法黄牛”。针对违规情形,发现一起,迅速上报一起,严肃依法处理一起。同时,邀请媒体和社会团体参与监督,形成内外结合的立体监管网络。

3、深化部门协同。与公安、法院、卫生健康、纪委等部门数据共享,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对伤残评级申请、鉴定过程中的异常数据进行智能筛查,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存在的“黄牛”操作迹象。利用浙里办APP等掌上应用,方便民众便捷查询鉴定机构信息,减少“黄牛”介入空间,对内外勾结损害群众利益涉嫌违法违纪的体制内人员,坚决移送纪委和监察部门处理。全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司法鉴定环境,确保每个司法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感谢你们对温岭市法律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温岭市司法局  联系人:叶国红

联系电话:86222065      邮  编:317500

 

                                  温岭市司法局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