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镇、街道 > 城南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城南镇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6-06 17:03 信息来源:城南镇 浏览次数:

各管理区、各行政村,各成员单位:

现将《城南镇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城南镇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5日

 

城南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15日印发  


城南镇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

工  作  方  案

 

为进一步夯实防汛防台基层基础基本功,持续提升台风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和防汛防台救灾整体能力,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关于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示范单位建设的通知》(浙防指〔2024〕2号)、《温岭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温政防〔2024〕4号)文件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总体目标,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以实战化需求、体系化建设、数字化赋能、社会化支撑为抓手,推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从体系架构建设向注重实战机制和能力建设转变,实现与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领导一体、指挥一体、队伍一体、装备一体、考核一体,延伸贯通“1833”联合指挥体系至镇村两级,形成上下贯通、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基层防汛工作格局,不断巩固提升标准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镇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切实筑牢防汛防台“最后一公里”。

二、工作任务

聚焦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与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141”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重点围绕组织指挥网、风险防控网、预警响应网、抢险救援网、运行保障网等“五张网”,扎实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组织指挥效能。理顺镇级防指、防指办和村级工作组等组织指挥机构,压实镇级防指成员、村级工作组成员、网格责任人等工作责任,健全指挥、统筹、包保、考核等工作机制,实现镇村两级防汛防台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全面对接融入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和“141”基层治理体系,实现“1833”联合指挥体系全面贯通。

(二)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规范风险管理、隐患排查、人员排摸,实施重点风险领域、重点区域“一点一策”、隐患排查“一本通”、重点人群“一户一策”等措施,实现“八张风险清单”精细化管控、隐患排查清单式管理、人员转移全过程管控。

(三)进一步提升预警响应能力。优化调整镇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制定完善地理信息要素图,开展镇村两级应急演练;加密设置专业自动监测设施设备,完善预警直达责任人和群众工作机制,实施高等级预警叫应叫醒;强化预警与响应联动,简化响应等级和流程,细化实化响应行动,实现预警全覆盖、信息传递快、应急处置快。

(四)进一步提升抢险救援能力。结合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基层防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配备防汛应急抢险和个人防护装备,做好重点装备日常管理维护,规范化、常态化开展防汛专项训练,建成城镇“135应急救援圈”和农村“15分钟救援圈”,合理设置临时避灾点。

(五)进一步提升运行保障能力。强化宣传培训和工作激励,多途径创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应知应会宣传和警示教育,树牢“每个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基层防汛指挥员和责任人培训,实现基层干部“懂指挥、会应急”,社会群众“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

(六)进一步提升实战应对能力。聚焦台风、局地强降雨“两个场景”,明确初级、中级和高级自主应急响应条件,全面落实“333”防范应对局地强降雨和“3543”防范应对台风重要举措,全面提升群众防范应对局地强降雨、台风应知应会,进一步提升基层自主防御能力,真正实现“镇自为战、村自为战”。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4月15日前)。系统总结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情况,查清短板弱项,编制提能升级建设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措施要求,做好宣传动员。

(二)全面推进阶段(4月15日至7月15日前)。认真对照组织指挥网、风险管控网、预警响应网、抢险救援网、运行保障网等“五张网”建设标准,逐村推进提能升级建设,确保主汛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投入实战运行。

(三)实战运行阶段(7月15日至10月15日前)。聚焦防范应对台风、局地强降雨的影响,及时启动初级、中级、高级自主应急响应,实战检验“五张网”提能升级建设成果,严格落实各项防范应对举措,大力提升防汛责任人和广大群众防灾减灾能力和避险自救能力。

(四)巩固提升阶段(10月15日至12月31日)。通过主汛期实战检验,按照“打一仗进一步”要求开展复盘评估,及时发现提能升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补短板、抓提升,认真总结建设成果、提炼经验做法,持续巩固提升基层防汛体系,并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提能升级建设有力推进,镇防指成立工作专班(见附件1)。各村(居)为项目建设主体,把提能升级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依托工作方案,精心抓好组织实施。各管理区、各行政村、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合力推进提能升级建设。

(二)加强过程建设。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涉及内容多、涵盖面广,按照提能升级建设标准(见附件2、3),明确时间要求,细化任务措施,强化统筹协调,创新方式方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将建设内容上传至“省基层防汛防台应用—基层防汛体系考评”平台,市防指办将组织开展审核,平台将会自动生成过程综合得分。

(三)加强经费保障。各村(居)要将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所需的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确保村级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能顺利完成。

(四)加强考核督查。台州市、温岭市已将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与管理纳入地、市对镇级重点工作考核。城南镇也将防汛防台工作和提能升级建设纳入对村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督查督办。10月15日前,市防指办将完成各地考核验收,未通过抽验的将予以通报,限期完成。10月底前,台州市防指办将完成复评验收,11月中旬,省防指办组织抽验。

 

附件:1.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专班

2.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标准

3.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实战运行要求


附件1:

 

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专班

 

为推进城南镇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决定成立城南镇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专班,具体组成如下:

组  长:陈勍燊(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陈  锋(农业副镇长)

成  员:姜  晔(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

王  伟(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

陈健强(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

金华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程畅盛(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郑仙兵(平安法治办公室副主任)

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应急消防管理站,陈健强兼任办公室主任,金华松任办公室副主任。专班建立月例会和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提能升级建设进度和加强对各地的建设指导。


附件2:

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标准

一、组织指挥网(组织机构、责任落实、工作机制)

事项

省提能升级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组织

指挥网

组织机构

(1)【乡级防指及防指办】乡镇健全完善乡级防汛防台指挥部(简称乡级防指),乡级防指办统一设在应急消防管理站(简称应消站),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

镇级

1.镇政府发文,明确防指、防指办、村级工作组的组成、人员和职责,组织机构设置融入应消体系,并报市防指备案;

2.防汛责任人录入“省基层防汛防台应用”(以下简称“省平台”),并动态更新调整。

4月15日

防指办

(2)【村级防汛防台组】村级应急消防服务站负责行政村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防汛防台与抢险救灾工作。

村级

责任落实

(3)【乡级防指组成】乡级防指指挥长由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分管应消站的领导担任,分管水利、人武、资规、住建、农业农村等工作分管负责人任副指挥长,明晰乡镇分管应急工作领导和其他领导的职责边界。

镇级

(4)【乡级防指办组成】分管应消站的领导兼任防指办主任,应消站站长任防指办常务副主任,原则上由一名应消站副站长任防指办专职副主任,其他具有防汛防台任务的科室负责人兼任防指办副主任,乡级防指办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1-2名兼职人员。

镇级

(5)【村级工作组组成】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应急消防管理员任副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为成员。

村级

组织

指挥网

责任落实

(6)【网格设置】基层防汛网格设置全面融入“141”基层治理网格体系,将防汛防台风险隐患巡查、协助做好人员转移避险、抗灾自救等工作纳入综合网格员职责。视情补充设置水库山塘、地质灾害等专业网格,并实行“清单式”管理。

注:网格责任人原则上年龄在65周岁以下,会操作智能手机,应急期间能驻村履职。

村级

1.市级专职网格员网格事务工作清单文件;

2.镇级发文明确网格员防汛相关职责或考核文件中明确;

3.按照“141”基层治理网格体系,划分网格并录入省平台。

4月15日


工作机制

(7)【指挥机制】乡级防指要建立健全指挥机制,应急期间,乡级、村级根据实际,可成立综合协调组、监测预警组、人员转移组、抢险救援组、联合保障组等应急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防汛防台与抢险救灾相关工作,与县级“1833”联合指挥体系贯通。

镇级

1.建立联合指挥机制。

4月15日

防指办

(8)【统筹机制】建立应消站平时和战时统筹其他科室防汛防台工作机制,负责实施防汛防台综合预警发布、应急响应、信息报送、抢险救援、物资调拨等“一个口子”统筹协调。建立应急消防管理员统筹其他网格人员工作机制。

镇级、

村级

1.建立应消站平时和战时统筹其他科室防汛防台工作机制;

2.建立应急消防管理员统筹其他网格人员工作机制。

4月15日

防指办

(9)【包保机制】编制“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到人”包保责任人工作清单,其中县包乡领导必须每年汛前听取1次乡镇防汛工作情况。

市级、

镇级

1.制定包保责任人工作清单;

2.防汛工作汇报材料、市包镇领导听取汇报记录或照片。

4月15日

防指办

(10)【考核机制】县级政府要把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与管理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乡级政府把防汛工作纳入对村(社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健全综合网格员和专业网格员考核报酬机制。

市级、

镇级

1.市级考核文件;

2.镇级考核文件;

3.建立综合网格员和专业网格员考核报酬机制。

4月15日

防指办

特定标准

山区

根据实际设置山塘水库巡查员、山洪灾害预警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和自然村网格员等。

村级

1.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汛责任人,并录入省平台。

4月15日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平原

根据实际设置重要堤防、水闸、泵站、圩区管理员,地下空间、下沉式立交桥巡查员等。

沿海

根据实际设置海塘、码头、避风港、滨海沿岸巡查员,渔船、海上养殖、海上施工联络员等。

事项

原标准化建设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组织

指挥网

(8)【乡级责任人】明确乡级人员转移责任人、水利(水务)员、地质灾害防范责任人、气象协理员、船只保安联络员、避风港管理员、灾害信息员、海洋灾害防范责任人等其他防汛防台责任人。

镇级

1.防汛防台工作手册中明确各类责任人;

2.防汛防台责任人录入省平台。

4月15日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11)【责任告知】乡级防指落实责任告知,采用明白卡等方式告知各级各类责任人,责任人清楚其主要职责。

镇级、

村级

1.明白卡告知责任人职责;

2.制定明白卡领取清单。

4月15日

防指办

(12)【熟悉情况】乡级防汛责任人要熟悉预案,了解辖区内风险区、危险区,掌握救援队伍和物资。村级责任人要熟悉风险区、危险区人员信息及人员转移方案。人员转移责任人要熟悉需转移人员名单、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需转移人员要熟悉接到转移指令后人员转移路线以及避灾安置场所位置。

镇级、

村级

1.抽查记录;

2.现场抽查。

持续

防指办

(13)【值班值守】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应急响应期间村级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各防汛防台责任人汛期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启动Ⅲ级及以上响应或预报有强降雨,乡镇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至少1人入驻到村,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带班一线值守。

镇级、

村级

1.完善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应急响应期间村级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

2.镇级值班记录;

3.村级值班记录(防汛工作手册)。

持续

防指办


二、风险防控网(风险管理、隐患排查、人员转移)

事项

省提能升级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风险

防控网

风险管理

(11)【风险清单】乡级防指在上级防指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清单式建立乡镇“八张风险清单”,并及时更新上报。

镇级

1.制定并及时更新镇级“八张风险清单”;

2.制定“一点一策”风险管控清单。

4月15日

防指办

(12)【风险管控】乡级防指在行业部门的指导下,针对风险清单,按照“一点一策”要求,明确不同响应级别和预警等级下的风险管控措施。

隐患排查

(13)【隐患排查】“八张风险清单”主管部门编制隐患排查“一本通”(怎么查、查哪里,推荐清单式),乡、村两级按照要求,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并规范检查记录。

建立汛前检查、汛中排查、临灾巡查工作机制,乡级分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等工作分管负责人和包保责任人开展防汛防台风险隐患排查,排查情况汇总至应消站,建立防汛防台隐患清单,明确隐患整改主体责任、措施、时限“三张清单”。

镇级、

村级

1.镇、村应急管理“一本通”(包括隐患排查);

2.建立汛前检查、汛中排查、临灾巡查工作机制;

3.完善防汛检查记录、照片和报告,建立防汛隐患清单。

持续

防指办

(14)【隐患整改】基层防汛防台隐患排查录入基层防汛系统,融入“141”基层治理平台功能模块,实现检查、处置、上报、整改在线管控。

镇级

1.隐患动态更新并录入省平台,实现闭环整改。

持续

防指办、综合信息指挥室

人员转移

(15)【转移人员清单】乡级防指配合相关行业部门定期开展危旧房、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区受影响人员排摸复核,按照“应排尽排,应录尽录”原则,建立人员转移责任清单,落实重点人群(孤寡老人、残障人员、困境儿童等)“一户一策”措施,并录入防汛防台在线。

镇级

1.建立人员转移责任清单,包括重点人群“一户一策”等;

2.转移人员录入省平台,并动态更新。

持续

防指办

(16)【全过程管理】按照“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安全返回”要求,建立人员转移全过程管控机制。

镇级

1.建立人员转移全过程管控机制。

4月15日

防指办

风险

防控网

特定

标准

山区

镇级防指建立老旧房、网红打卡点、旅游新业态、非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临山临崖等重点区域扩面排查风险隐患清单。

镇级

1.建立重点区域风险隐患清单。

持续

防指办

在高等级预警和应急响应期间,临山临水村(社区)落实自然村落醒夜巡查制度。

村级

1.建立自然村落醒夜巡查制度;

2.完善醒夜巡查照片、记录。

4月15日

防指办

平原

镇级防指建立建筑工地、地下空间、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风险隐患清单。

镇级

1.建立重点区域风险隐患清单。

持续

防指办

沿海

镇级防指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危化、医化、石化等企业及海上牧场、海上风电、海上作业平台等重点对象风险隐患清单。

事项

原标准化建设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风险

防控网

人员转移

(25)【确定阈值】镇级防指要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对照风险隐患确定降雨和水位阈值、警戒潮位、险情等级,明确受威胁人员“准备转移”“立即转移”条件。

镇级

1.确定阈值和人员转移条件。

4月15日

防指办


三、预警响应网(预案方案、监测预警、自主响应)

事项

省提能升级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预警

响应网

预案方案

(17)【乡级预案】优化乡级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明确自主响应条件、工作职责、响应措施。编制镇(街道)防汛防台指挥要素图。

镇级

1.修编镇级应急预案;

2.编制镇级指挥要素图。

4月15日

防指办

(18)【村级预案】行政村(社区)按照《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编制导则》,及时更新完善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在醒目位置张贴。

村级

1.更新村级防汛形势图;

2.在醒目位置张贴。

4月15日

防指办

(19)【预案演练】乡镇每年至少开展1次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并有演练总结。村(社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人员转移避灾为主的应急演练,可以通过桌面演练、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

镇级、

村级

1.开展应急演练;

2.镇级提交演练总结,包括通知、照片、方案;

3.村级提交演练签到、照片、通知等。

4月15日

防指办

监测预警

(20)【监测能力】在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城乡积涝等灾害点加密专业自动监测设施设备,实现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声光电预警设备全覆盖,有条件的村(社区)加装简易雨量站。整合公安、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视频资源,鼓励增加高空瞭望监控设施。

镇级、

村级

1.制定专业自动监测设施设备分布清单;

2.制定防汛有关视频监控清单。

7月15日

防指办

(21)【预警能力】乡级防指建立防汛责任人、高风险区受影响人员2张预警对象清单,健全预警信息分级分类传递机制,明确在不同预警等级下的预警责任人、预警对象、传递方式、时限要求。

镇级

1.制定防汛责任人、高风险区受影响人员清单;

2.建立预警信息分级分类传递机制;

3.提供预警信息传递记录。

4月15日

防指办

(22)【预警叫应】乡级防指参照“四个三”、“135”预警叫应,建立直达末端的高等级预警叫应叫醒机制,明确叫应对象、叫应内容、反馈要求。鼓励应用数字化平台、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技术实施叫应叫醒。

镇级

1.建立高等级预警叫应叫醒机制;

2.提供各类数字化平台叫应叫醒记录;

3.责任人被叫醒后反馈记录。

4月15日

防指办

预警

响应网

自主响应

(23)【响应联动】乡级防指建立健全乡村预警响应联动工作机制,优化调整初级、中级、高级响应等级和启动流程,遇短临强降雨等突发情况可通过浙政钉、微信群等快速启动应急响应。

镇级、

村级

1.建立镇村预警响应联动工作机制;

2.提供启动应急响应文件或快速启动记录。

4月15日

防指办

特定

标准

山区

屋顶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小流域山洪高风险区等重点区域根据实际制定“一点一策”避险转移方案。

村级

1.制定“一点一策”避险转移方案。

4月15日

防指办

依托专业部门建立的高山区上下游水雨情预警通报机制,乡级防指健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

镇级

1.建立高山区上下游水雨情预警通报机制。

4月15日

防指办

平原

依托专业部门,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实现城镇重点易涝区域、下穿立交、隧道水位自动监测报警设备全覆盖。

镇级

1.制定自动监测报警设备清单。

5月31日

防指办

沿海

协助沿海危化、医化、石化等企业及海上作业平台制定防御台风(包括风暴潮、海浪)应急预案。

镇级

1.制定专项防台应急预案。

4月15日

防指办、

相关成员单位


四、抢险救援网(抢险队伍、物资装备、避灾安置、灾后恢复)

事项

省提能升级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抢险

救援网

抢险队伍

(24)【乡村队伍】开展乡村应急救援队伍编组,镇(街道)建立一支30-5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常住人口1000人以下的村(社区)建立一支10-15人的应急突击队,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建立一支不少于15人的应急突击队,承担防汛防台抢险救灾和抗旱有关任务,实现城镇“135应急救援圈”和农村“15分钟救援圈”。注:乡村应急救援队伍编组可整合辖区内的基层警务人员、专职消防队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治安巡逻队员、国有企业应急人员等力量。

镇级、

村级

1.提供镇村两级应急抢险队伍人员名单。

4月15日

防指办

(25)【装备配备】突出抢险救援人员个人安全防护,配备卫星定位、视频通讯等装备。

镇级、

村级

1.制定装备清单;

2.现场查看。

7月15日

防指办

(26)【培训训练】镇(街道)根据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大纲,科学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开展“一学四练”等培训。镇(街道)专职消防队汛期每月开展2次防汛专项训练,村级应急突击队汛期每月开展1次防汛专项训练。

注:“一学四练”为学理论、练指挥、练协同、练技能、练作风。

镇级、

村级

1.制定年度训练计划;

2.提供培训训练记录,包括签到册、照片等。

持续

防指办

(27)【互助机制】健全相邻乡村互帮互助互援机制,镇(街道)按照实际划分互相支援区域,上下游乡镇联动。

镇级

1.建立相邻乡村互帮互助互援机制。

4月15日

防指办

物资储备

(28)【物资储备】按照储备标准配齐配足物资装备。逐步实现“五个一”高标准配备(县级1辆移动排涝车、1个防汛综合集成单元,乡级1架无人机、1批带卫星定位的个人防护装备,村级1套应急照明灯组)。

注:防汛综合集成单元指固定安装专业设备、用于专业用途,融合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功能的特种车辆。

市级、

镇级

1.制定物资储备清单;

2.现场查看。

7月15日

防指办

抢险

救援网

物资储备

(29)【维护管理】建立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等重点装备日常管理维护的工作制度和维护记录,汛期卫星电话接通率100%。

镇级、

村级

1.建立重点装备日常管理维护的工作制度;

2.提供维护保养、进出库记录;

3.汛期卫星电话保持畅通。

持续

防指办

避灾安置

(30)【临时避灾】转移任务重、转移路途远的村(社区)就近选择安全建筑作为临时避灾点。

村级

1.制定临时避灾点清单。

4月15日

防指办

特定

标准

山区

乡村根据抢险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购买、社会租赁等方式配备无人机、照明灯组、小型挖掘机、便携式电源、卫星电话等,并且能熟练使用。

镇级、

村级

1.签订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装备紧急调拨协议;

2. 提供相关设备清单;

3. 提供操作使用照片、记录。

4月15日

防指办

平原

乡村根据抢险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备移动排涝泵车、皮划艇、冲锋舟等,并且能熟练使用。

镇级、

村级

1.提供相关设备清单;

2.提供操作使用照片、记录。

4月15日

防指办

沿海

乡村根据抢险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备卫星定位、海上救助设备、冲锋舟等,并且能熟练使用。

事项

原标准化建设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抢险

救援网

避灾安置

(23)【避灾安置场所】镇(街道)要有1-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100人的乡级规范化避灾安置中心,有条件的可配备人脸识别或指纹终端等设备。沿海地区镇(街道)参照标准渔港要求建设避风港。

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要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小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或更高级别的避灾安置场所,按县级统计规范化率达到60%以上,可与交通安全便利的邻近村(社区)共建,其中村(社区)需转移人员达30人以上的必须有一个规范化的避灾安置场所,有条件的可配备人脸识别或指纹终端。

避灾安置场所要制定管理和应急启用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镇级、

村级

1.更新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清单;

2.制定管理和应急启用制度,避灾安置场所管理人员职责、避灾人员守则,并张贴公示;

3.明确避灾场所专人负责,并录入省系统;

4.有条件的配备人脸识别或指纹终端;

5.沿海镇提供避风港清单。

4月15日

防指办

抢险

救援网

物资储备

(30)【物资仓库】镇(街道)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救灾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救灾物资仓库(包括代储点)。仓库位置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地势较高,具备防潮、防火等安全措施。

镇级、

村级

1.更新物资仓库清单;

2.实地查看,仓库管理规范、整洁,物资分类堆放合理。

4月15日

防指办

抢险队伍

(35)【社会应急力量】县乡级防指积极与属地社会应急力量签订协议,充实应急救援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应急力量作用;制定应急期间请求外部救援力量抢险救援衔接工作方案,引导社会组织、应急志愿者等社会应急力量开展辅助救援活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通信、后勤、设备等保障。

镇级

1.与社会应急力量签订协议;

2.应急期间请求外部救援力量抢险救援衔接工作方案;

3.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抢险记录。

4月15日

防指办

信息报送和复盘评估制度

(36)【报送机制】建立灾害信息员制度,镇(街道)、村(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并落实AB岗,负责灾情统计报送、台账管理、灾损评估核查、灾后恢复进展信息报送等工作。

镇级、

村级

1.建立灾害信息员制度;

2.更新灾害信息员AB岗名单;

3.人员名单更新省平台。

4月15日

防指办

(37)【灾情上报】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将本地灾情上报,镇(街道)在接到灾情后30分钟内上报上级防指。发生较大以上灾害,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上报,镇(街道)在接到灾情后15分钟内口头报告、30分钟内书面报告至上级防指。

镇级、

村级

1.汇总灾害信息报送记录。

应急期间

防指办

(38)【复盘评估】建立健全灾害复盘评估制度,重大灾情后或有人员因灾死亡的,县镇级防指组织开展复盘,出具复盘评估报告。

市级、

镇级

1.建立灾害复盘评估制度;

2.复盘评估报告。

10月15日

防指办

恢复重建

措施

(39)【工作方案】镇(街道)编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明确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抢修、灾后卫生防疫、灾情核查评估等工作的分工和责任。视情设立基本生活保障组、农业生产恢复组、住房安全保障组、基础设施抢修组、灾后卫生防疫组、灾情核查评估组、舆情管控组等工作组,工作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镇级

1.更新灾害恢复重建工作方案。

10月15日

防指办

抢险

救援网

恢复重建

措施

(40)【生活保障】镇(街道)落实受灾群众临时居住场所和救灾物资;配合保险单位及时开展理赔工作。

镇级

1.提供受灾群众避灾安置和物资保障记录、照片;

2.保险公司理赔记录。

应急期间

防指办

(41)【恢复进度】镇(街道)、村(社区)组织人员清理灾害现场、环境消杀消毒,力争2日内完成环境清理恢复;配合相关部门力争3天内全面恢复供电、供水和通信,5天内主要道路全面恢复通车。

镇级、

村级

1.恢复重建通知文件、照片等。

应急期间

防指办

(42)【舆情管控】县乡准确、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镇级

1.舆情发布记录。

应急期间

宣传办


五、运行保障网(宣传培训、平台保障、激励机制)

事项

省提能升级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运行

保障网

宣传培训

(31)【应知应会】通过短视频、戏剧、设置文化专栏等多种形式,开展自救互救应知应会宣传,将防汛防台宣传纳入“村规民约”,实现“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

镇级、

村级

1.提供宣传计划、活动方案、宣传记录、照片等;

2.提供“村规民约”。

5月31日

宣传办、

防指办

(32)【宣传教育】利用短视频、电影下乡等形式开展典型案例警示宣传教育,实现镇村两级防汛责任人100%警示教育,高风险区群众100%宣传教育。

(33)【岗位培训】按照“四讲一会”要求,新任基层防汛责任人须参加“防汛第一课”。

注:四讲一会为讲清责任体系、讲清自身职责任务、讲清预案方案关键要素、讲清灾情险情、会操作应急通讯、照明、救援等装备和使用“掌上应急”。

镇级、

村级

1.提供培训计划、通知、签到、照片等。

持续

防指办、

各行政村

平台保障

(34)【指挥平台】建立县乡一体的视频连线指挥调度室,依托防汛防台联合指挥平台和“141”基层治理平台,集成天气、水雨情、监控视频等综合信息,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视频会议终端。

镇级、

村级

1.提供镇级指挥调度室和平台照片;

2.提供村级视频会议终端照片;

3.实地查看。

7月15日

防指办、综合信息指挥室

激励机制

(35)【经费保障】镇(街道)基层防汛防台体系长效运行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应急期间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予以奖励。

镇级、

村级

1.提供预算资料、财务支出资料、补助奖励文件等;

2.提供奖励证明资料。

4月15日

财办、防指办

事项

原标准化建设标准

建设

对象

指导细则

完成

时限

指导部门

运行

保障网

保障措施

(45)【设施设备保障】乡级防指办、村级防汛防台组要有固定工作场所,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计算机、电话、打印机、传真机等必需办公设备。

镇级、

村级

1.落实固定工作场所,配

备必要的办公设备。

4月15日

防指办

运行

保障网

保障措施

(47)【人身保险】落实网格责任人报酬和抢险救援人员的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资金。

镇级

1.提供网格责任人报酬发放记录;

2.抢险救援人员人身意外保险单、发票。

4月15日

防指办

平台应用

(48)【系统使用】乡级防指落实专人负责全省基层防汛防台管理系统乡级端信息动态维护管理,确保正确有效。

镇级

1.指定专人负责省平台;

2.定期更新信息。

4月15日

防指办

(49)【信息及人员录入维护】乡级防指要对辖区内各类防汛防台责任人、风险区(点)、受影响人员信息、队伍物资、避灾安置场所、应急预案、工作制度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防指办

(52)【安装赋码】镇村两级防汛负责人、转移责任人、巡查员、预警员等基层防汛责任人“掌上应急”安装率达100%,高危险区或重点风险区需转移人员“安全码”赋码率达100%。

镇级、

村级

1.防汛责任人“掌上应急”安装率100%;

2.转移人员“安全码”赋码率100%。

4月15日

防指办

(53)【“安全码”应用】镇(街道)、村(社区)防汛防台期间利用“安全码”“掌上应急”组织人员转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转移。

镇级、

村级

1.应急期间村级行政责任人、转移责任人利用“掌上应急”到岗履职打卡;

2.转移人员实行“安全码”扫码。

应急期间

防指办

(54)【“掌上应急”应用】乡级防指利用“掌上应急”实时掌握责任人到岗履职和受影响人员转移情况,乡、村两级转移责任人“掌上应急”安装和使用达100%。

(55)【信息报送】镇(街道)通过应用系统上报灾情、险情、抢险救灾及灾后恢复进展等信息。网格责任人接到或发现可能发生灾害征兆时,通过“掌上应急”快速上报灾情、险情。

镇级、

村级

1.汇总灾险情报送记录、截图。

应急期间

防指办

 


附件3:

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实战运行要求

一、防范应对局地强降雨

分  级

分  类

工作事项

具体要求

初级

(Ⅲ级)

对应黄色

预警信号

镇  级

(三到位)

动员部署到位

镇级防指常务副指挥第一时间通过浙政钉群等形式快速动员部署,视情启动应急响应。(中级响应:由镇级防指指挥动员部署、启动应急响应;高级响应:启动应急响应,增加市包镇领导调度指导镇级防御工作)

到岗履职到位

镇包村领导或驻村干部调度村级防御工作,视情入村进岗;分管防汛、应急、水利、气象、住建、资规的镇领导和相应科室干部进岗,按职责开展防御应对工作;镇级机动救援中队做好备勤。(中级响应:镇级防指指挥〈镇长、办事处主任或书记〉进岗指挥;高级响应:镇党政主要领导进岗指挥)

叫应叫醒到位

第一时间在相关工作群发布、传递预警消息,叫应叫醒各村主要负责人、村级网格员。(中级响应:增加预警信息发送危险区受影响人员;高级响应:必要时预警信息发送所在辖区所有人员)

村  级

(三确保)

确保叫应一次群众

第一时间在村民群发布预警信息。(中级响应:增加应急广播通知;高级响应:增加通过铜锣、手揺报警器、敲门入户等各类措施,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

确保检查一次避灾场所

(含应急物资)

对村级避灾安置场所和物资装备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卫星电话、发电机、水泵“三大件”和头盔、雨衣雨鞋、手电、安全帽“四小件”准备到位,做好避灾安置场所开放准备。

确保点检一次人员队伍

点检村两委干部、村级网格员、村级转移责任人到岗履职情况,通知村(社区)应急突击队备勤待命。

中级

(Ⅱ级)

对应橙色

预警信号

镇  级

(三下沉)

包保干部下沉

镇包村领导或驻村干部下沉到联系村指导防御工作。(高级响应:市包镇领导视情下沉到各地指导防御工作)

救援队伍下沉

镇(街道)组织救援力量进驻或前置,随时准备开展救援。

巡查检查下沉

镇(街道)派出检查组下沉指导风险隐患排查。

村  级

(三落实)

落实风险隐患排查

山塘水库巡查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危房保安员等专业网格责任人按照职责实施加密巡查检查。(高级响应:统筹所有综合和专业网格人员,实施全村全域扩面排查)

落实重点部位管控

对一些出现险情征兆的隐患部位落实专人24小时监控巡查,落实警示标志、防护带等管控措施。

落实重点人群转移

开展老弱病残幼孕等重点人群上门走访,视情提前开展重点人群转移。

高级

(Ⅰ级)

对应红色

预警信号

镇  级

(三指令)

指令组织群众转移

指令村(社区)及时果断组织危险区域人员全部转移,视情开展扩面转移。

指令落实“五停”措施

根据市级指令或“五停”实施规则,指令辖区相关企业、工地、景区、学校、渡口等落实“五停”措施。

指令开展抢险救援

出现灾险情后,指令镇级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视情申请上级增援。

村  级

(三全面)

危险区域人员全面转移

按照“三个必须转移”(风险隐患点强降雨时必须转移、风险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必须转移、风险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必须转移)要求,协助组织危险区域人员全面转移,视情开展扩面转移。

转移人员全面安全管控

落实专人做好村级避灾场所转移人员的安置和安全管理,妥善安排被转移人员的基本生活,做好转移人员的情绪疏导,杜绝人员私自回流,落实基层干部与受灾群众“三同步”(同吃、同住、同转移)。

险情灾情全面先期处置

出现灾险情,组织村(社区)应急突击队开展先期处置和临时管控,并第一时间报告镇(街道)。


二、防范应对台风

分  级

分  类

工作事项

具体要求

海上阶段

镇级、村级

(三及时)

出海船只及时回港

配合涉海部门督促渔船及时回港避风,落实无动力、扣押、施工等重点船舶、商船等避风管控措施。

沿海设施及时管控

对海塘涵闸、涉海景区等重点设施、重点区域开展巡查检查,做到海塘缺口提前封堵、通道旱闸提前关闭。

海上人员及时撤离

组织海上养殖人员和海上平台作业人员提前收获、提前撤离,防止回流。

初级

应急响应

(市级Ⅳ+Ⅲ级应急响应)

镇  级

(五个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进岗履职

镇防指常务副指挥坐镇指挥,指挥部相关工作组进岗履职。(中级阶段:镇防指指挥坐镇指挥,指挥部全体工作组进岗履职;高级阶段:党政主要负责人坐镇指挥)

第一时间会商部署

镇防指常务副指挥召集指挥部相关工作组开展会商部署会议。(中、高级阶段:镇防指指挥召开全员部署会议)

第一时间预警叫应

第一时间向辖区内群众发布预警、响应信息,同时叫应叫醒镇、村两级防汛责任人。

第一时间隐患查改

对照“八张风险清单”,对辖区内山洪灾害、山塘水库河网、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海域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的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第一时间物资准备

镇、村两级抢险救援队伍备勤;对镇级物资仓库内的水泵、发电机、卫星电话等大件物资、器械进行调试备用,对头盔、沙袋、救生衣、手电等小件物资进行核对补充并调试备用。全面检查避灾安置场所,并做好启用准备。

初级

应急响应

(市级Ⅳ+Ⅲ级应急响应)

村  级

(五个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履职打卡

村防汛责任人及时进岗履职,通过浙政钉“掌上应急”进行履职打卡。

第一时间全员告知

通过应急广播、上门告知、电话信息等手段通知全体村民做好防台准备。

第一时间调试装备

对村级卫星电话、发电机、水泵“三大件”调试备用,对头盔、雨衣雨鞋、手电、安全帽“四小件”等小件物资进行查漏补缺。

第一时间风险排查

对小流域山洪、病险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点、危旧房、海塘等重点部位开展全覆盖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报告。

第一时间转移重点人员

做好风险区受影响人员的转移准备,提前转移风险区内老弱病残孤寡等重点人员。

中级应急响应

(对应市级Ⅱ级应急响应)

镇  级

(四个“一律”)

包保干部一律下沉到村

镇包村领导或驻村干部下沉到村,组织做好人员转移。

抢险队伍一律战备状态

集结镇、村两级抢险救援队伍,调试整理个人安全防护和救援装备,必要时前置。

危险区人员一律全部转移

危险区人员全部转移,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掌握转移情况。

避灾场所一律开启使用

全面启用镇、村两级避灾安置场所,必要时启用临时避灾场所,落实专人进行场所安全管理。

村  级

(四个“一律”)

村域范围一律巡查检查

村级防汛责任人、驻村干部、网格责任人等对全村开展巡查检查。

风险点一律加强管控

对巡查中发现的各类风险点落实管控措施,必要时及时向上级报告。

避灾场所一律安全管理

落实专人开展村级避灾场所物资保障、秩序维护等工作。

危险区人员一律全部转移

危险区人员全部转移,老弱病残幼等重点人群逐人落实帮扶措施。

高级应急响应

(对应市级Ⅰ级应急响应)

镇  级

(三个“全面”)

全面开展防台抗灾

主动发声、全面动员,组织社会面全面投入防台抗灾和自防自救。

全面落实扩面转移

按照“六个百分百”“三个必须”要求,开展人员扩面转移,实时掌握转移情况,做好避灾场所转移人员的安全管控,防止擅自返回。

全面落实五停措施

按照应对极端灾害天气“五停”工作机制和上级防指“五停”指令,严格落实“五停”措施,协助做好“五断”抢险救援。

村  级

(三个“全面”)

扩面人员全面转移避险

实施扩面转移,及时向上级报告转移情况。

转移人员全面安全管控

全面做好避灾场所转移人员的安全管理,妥善安排被转移人员的基本生活,杜绝人员私自回流,落实基层干部与受灾群众“三同步”(同吃、同住、同转移)。

险情灾情全面先期处置

出现灾险情,组织村级应急突击队开展先期处置和临时管控,并第一时间报告镇(街道)。


三、群众应知应会

防范应对局地强降雨

分  级

分  类

工作事项

具体要求

初级

(Ⅲ级)

对应黄色

预警信号

三关注

关注预报预警信息

及时查看气象公众号、气象网站、电视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等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和村级预警提示信息,并自觉按照提示进行避险。

关注房前屋后信息

时时关注自身及相邻所在房前屋后的情况,一旦发现倒塌征兆,第一时间前往安全地带避险,做到有风险第一时间反应,相邻群众互帮互助。

关注临山临水信息

及时关注所在地附近溪流有无出现瞬时暴涨或断流,临沟房屋有无突发山洪、泥石流风险,沟谷内有无轰鸣声;所在地附近的山、坡有无坡体石块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山体坡面和后缘裂缝加长加宽等灾害前兆风险,遇险尽快前往安全地带避险。

中级

(Ⅱ级)

对应橙色

预警信号

三远离

远离危险水域

需远离突发山洪、水库山塘泄洪等危险水域。

远离危险区域

需远离易发生山体滑坡、坍塌、泥石流的临山临坡临崖,廊桥、凉亭、便桥等危险区域。

远离危险建筑

需远离容易倒塌、损坏的危旧房、老旧房、简易工棚等危险建筑。

高级

(Ⅰ级)

对应红色

预警信号

三必走

三不回

收到立即转移指令信息必走

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渠道收到转移指令时,必须前往避灾场所或安全地带避险。

干部上门动员转移必走

村干部或镇干部上门动员时,必须前往避灾场所或安全地带。

听到预警广播和锣鼓、报警器声必走

听到预警广播和锣鼓、报警器等专门提示转移的声音时,必须前往避灾场所或安全地带避险。

没有接到返回通知不返回

没有接到可以返回的通知,不得私自返回。

房屋没有经过检查不返回

居住房屋没有确认安全前,不得私自返回

特殊群体没有落实管护不返回

老弱病残幼等弱势群体没有专人照护,不得私自返回。

 

防范应对台风

分  级

分  类

工作事项

具体要求

初级

(Ⅳ+Ⅲ级)

三关注

关注台风信息

关注新闻媒体,通过网络、电视、手机了解最新的台风预报预警信息,提前调整出行计划。

关注居家安全

关注面包、方便面、矿泉水等家庭应急食品储备,准备好救生包,以备不时之需;关注房屋门窗关闭和院墙加固,做好畜禽栏舍等设施加固,确保居家安全。

关注自救信息

关注所在区域政府部门和社会应急力量联系方式等救援信息,掌握求救途径。关注所在区域周边避灾安置场所位置和安全转移路线,及时就近避险转移。

中级

(Ⅱ级)

三远离

远离警示区域

远离带有滑坡、地质灾害等警示标志和明显存在安全风险的区域,特别是明令禁止和加强管控的区域。

远离易倒区域

不要在围墙、市政公用设施(如路灯)、吊机、脚手架、线杆、树木、广告牌等附近逗留,防止大风刮倒伤人。

远离受淹区域

远离不明水域,警惕积水导电和马路窨井盖冲开、路段塌陷跌落风险;不要进入地下涵洞、下穿立交等易涝区域,防止被淹风险。

高级

(Ⅰ级)

三准备

三必走

三不回

贵重物品准备

提前整理好现金、金银、证件等贵重物品,转移时随身携带。

常用物品准备

提前整理好个人药物、换洗衣物等常用物品,转移时随身携带。

必须物品准备

提前整理好个人手机、身份证等必要物品,转移时随身携带。

收到立即转移指令信息必走

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渠道收到转移指令时,必须前往避灾场所或安全地带避险。

干部上门动员转移必走

村干部或镇干部上门动员时,必须前往避灾场所或安全地带。

听到预警广播和锣鼓、报警器声必走

听到预警广播和锣鼓、报警器等专门提示转移的声音时,必须前往避灾场所或安全地带避险。

没有接到返回通知不返回

没有接到可以返回的通知,不得私自返回。

房屋没有经过检查不返回

居住房屋没有确认安全前,不得私自返回。

特殊群体没有落实管护不返回

老弱病残幼等弱势群体没有专人照护,不得私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