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镇、街道 > 新河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新河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6-06 11:40 信息来源:新河镇 浏览次数:

新河镇2023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新河镇全面贯彻落实“四敢”精神,紧扣温岭“两城两湖”发展主线,围绕新河“三地一城”目标,高质高效完成十大攻坚行动和30个重点项目,推动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新河生命健康文旅小镇建设蓝图。宁波万亨年产500万套逆变器与配件及800万套新能源汽车控制器配件技改项目、年产300万辆新能源电动车智能制造项目先后实现“拿地开工”,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落地新河,温岭首个医疗器械院士项目顺利投产,共富工坊等亮点工作持续领跑温岭,教育、医疗、文化等金名片不断擦亮。

一是全域打造生命健康文旅小镇。强科创服务。揭牌成立中科院医学所首个县域合作共建项目——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建成生命健康高校科研共建联盟,新建省博士后工作站、台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处。强产业体系。分期建设200亩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期20亩完成摘牌建设,二期38亩及三期141亩政策处理有序推进。温岭首个医疗器械院士项目实现理疗机器人试产,获评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二是全面吹响强工兴镇号角。“三个一百”。前洋老旧工业点D、F区块超5万m2标准厂房竣工投产永硕、华驰13宗零地技改、数字化改造项目如期完工。抓龙头企业。美机46亩工业“标准地”超7万m2厂房顺利投产,贝力特上榜“浙江出口名牌”。抓园区建设。做强大墩精密制造工业园,总投资5.1亿元、占地面积49.57亩的宁波万亨光伏逆变器项目实现主体结顶金舒足、凯拓卫浴等3宗亿元级项目竣工投产拟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206亩的新能源产业园一期项目完成桩基及地下室工程。

三是全速推进城镇面貌蝶变。新城崛起。推进城村两改,屿詹一期签约57户79间,签约率达100%。梯度储备安置小区,文运一号(欣安佳苑)为“两高”联络线等3个重点项目265户征迁户提供品质住宅,文运二号(金港紫庭苑)完成主体结顶,文运三号完成征地签约,文运四号至十号同步谋划中。老城更新。市民大道西延、新河大道南延等交通路网不断完善,栖江悦春江映月等住宅建设加速推进。推进全域整治,全年建设用地复垦超120亩。寺前桥“清明上河园”一期完成签约243间,签约率达93.8%

四是全心推动民生福祉增进。31项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投资3.25亿元台州肿瘤医院二期工程主体结顶,投资1500万元的长屿中学体艺馆工程稳步推进,投资4200万元的东门菜场投入运营。统筹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获评台州市“无违建”示范乡镇。加强文物保护,新增省重要水利工程遗产资源1处、省文保单位1处。

五是全力做好改革创新工作。承接省市级试点9项,承办台州市基层商会建设现场会等省市级会议(活动)6场,在省警源治理暨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启动“五链十坊百企”行动,雅风帽业“共富工坊”获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省级示范点,系温岭唯一。

二、2024年工作计划

新河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4+1”新期望新要求,紧扣“两城两湖”主线,锚定“振兴新河”目标,聚焦“三镇一地”发展战略,以“五大战略”“四个一百”为抓手,奋力打造人产城融合的生命健康文旅小镇。

一是坚定不移抓发展动能转换。一手抓精密制造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形成“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集群发展格局。强龙头企业。依托“三个一百”,统筹推进坦头、中洋新、塘下等老旧工业点改造,鼓励本土企业开展零地技改、数字化改造,持续提升美机、贝力特等企业外贸出口市场份额,推动瀚维数康(院士项目)尽快上规。强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一期206亩、二期86.86亩建设,着重培育规划面积达200亩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强产业基地。依托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等平台优势,提升产业孵化能力。推进长城机械与意大利希曼公司建立合资公司,落地意大利CMR集团中国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二是坚定不移抓重点项目攻坚。持续挖潜土地整治潜力,同步推进农房有机更新、拔钉清障、低效用地整治,力争金路等715亩及下莫等615.75亩完成竣工验收、坦头桥一期7.7亩及潮未至等1421亩如期开工。持续推进城村两改,梯度建设文运系列安置用房,力争文运三号完成地下室施工、文运四号至六号顺利开工、文运七号完成政策处置。持续提升镇国有平台投融资能力,接续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同步推动鲤鱼山公墓等项目成效加速变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谋划青年居人才公寓及园区(企业)邻里中心,为“双招双引”提供保障。

三是坚定不移抓城镇品质跃升。整体性推进新河新区建设,在披云、寺前桥、前蔡等地块储备商住项目近76亩,持续推进新河大道、振兴路南延等道路工程。高水平推进寺前桥“清明上河园”和硐天南片区文旅基础设施项目,围绕旅游航道、花溪区块改造加强招商对接,打造具有新河辨识度的全域旅游形象。精细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一体推进。

四是坚定不移抓民生福祉增进。加大社会服务供给,加快建设肿瘤医防公共卫生中心,推动长屿中学体艺馆竣工验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谋划建设占地面积约60亩的镇康养服务中心。持续深化“共富工坊”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实现62个行政村全面消薄。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联勤工作机制,守牢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