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053L/2024-10467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6-06
- 发布单位:
-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2024年工作思路
【点击查看解读】
202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温岭市文广旅体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两城两湖”发展格局,按照“干最好、当标杆、争第一”的要求,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我市入围“2023中国文化百强市”和“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乡村艺(体)校文体惠民工程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温岭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获全国试点;通过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验收。我局文化和旅游行业常态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获评省级优秀;荣获台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年度赛马比拼综合指标列台州市第二位;参与的湖漫库区生态搬迁城南片区工作专班荣获2023年“项目推进年、双招双引年”工作先进集体。
一、文化标识打造上抓发展、求突破
一方面,坚持拓展阵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加速打造大型文化地标,市文化中心、温岭书城、市非遗馆等综合文化空间均已落成,即将开放投用。出台《温岭市基层文化空间建设和资金补助办法》,编制并发布台州市地方标准《乡村文化客厅建设与服务规范》,新增文化驿站7家、自助图书馆1家、村级文化广场8个、乡村文化客厅11家,实现全市自助图书馆镇(街道)全覆盖,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应建村全覆盖。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60个,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圈”。另一方面,坚持丰富供给,提升群众文化需求“满意度”。持续深化市民艺术节等县域文化惠民品牌,“乡村艺校”公益培训全年招收学员8668人,完成送越剧下乡100场次,送综艺下乡100场次,送书下乡9万余册次,文化走亲31场次。出台《温岭市“文艺赋美”工程实施方案》,举办“绿地音乐节”“文艺赋美·越美温岭”戏曲展演、非遗展演展示、文艺小分队巡演等常态化演出5700余场次。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扶持文艺作品创作项目3个,文化活动项目8个,越剧现代戏《第一缕阳光》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和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舞台艺术类大型项目。推广“浙文旅·浙里文化圈”应用;探索温岭文化保障卡制度,推出“荣誉卡”“曙光卡”和“全民卡”,提供精准公共文化服务。
二、产业提质增效上抓发展、求突破
一方面,聚焦项目,谱写全域旅游发展“新篇章”。深入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有序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万驿城市生活中心项目被列入全省文旅投资“双百”重大项目;温岭中心项目被列入“双百”重大储备项目;曙光湾旅游综合体项目被列入全省“千项万亿”工程重点文旅项目。入库“微改造 精提升”项目516个,其中,滨海新城沿海精品线路改造提升工程荣获台州市第二届文旅项目谋划设计大赛“微改造精提升”类精品奖。创成省景区镇2个、金3A级景区村庄1个,新增省级“百县千碗”体验店5家,新增等级民宿3家。在“浙派好礼”文创大赛中,温岭荣获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3个;5件旅游商品推送国家文旅部,获金奖2个,银奖3个。另一方面,宣传推介,擦亮温岭文旅品牌“金名片”。深化“曙光首照地 东海好望角”品牌IP,加大文旅宣传推广力度,增加高铁冠名列车、地铁专列、公交车身广告、省级官方平台等宣传推广温岭旅游。成功举办2023温岭旅游春季推介会暨长三角百家旅行社走进温岭踩线活动、2023温岭文旅市集进杭城广场活动等4场次“请进来”“走出去”旅游推广活动,福建客源市场组团来温岭已超7千人次,杭州市场组团至温岭已超1万人次。持续深化“百县千碗•温岭顶鲜”品牌创新,开展“百县千碗”温岭特色美食市集活动6场次。通过举办温岭2023黄金海岸跑山赛、首届东海民宿旅游季系列活动等引客留客,助力乡村振兴。
三、文脉传承赓续上抓发展、求突破
一方面,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文笔塔等5处温岭市级文保单位被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溪东瓯古城遗址展示馆、王征书画艺术馆2家乡村博物馆上榜2023年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名单,金璇烈士纪念馆获评浙江省四星乡村博物馆。完成蔡家祠堂异地保护省级审批及拆除工程。市博物馆获评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馆藏国宝级文物“商代蟠龙纹青铜盘”入选浙江省首届“百大镇馆之宝”;全年新增国家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1件,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藏品共计482件;开展研学教育活动121场,举办青少年活动、文博讲座、展览下乡等183场,参观及活动人数超16万人次。另一方面,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温岭市非遗馆已完成建设及布展。全市新增“叶氏针灸疗法”等9个温岭市级非遗项目和17位温岭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依托王氏大花灯展示馆、舜浦草编工艺展示馆、温岭海洋民俗博物馆等乡村博物馆等平台,开发提升各类非遗研学课程。开展“进景区看非遗”“少年非遗说”等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四、优化市场环境上抓发展、求突破
一方面,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我局共召开安全生产会议7次,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3次,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338处;积极开展文旅安全宣传教育,共举办集中安全培训7次,培训人员650余人次;引入杭州佳宇作为安全监管技术支撑,成为台州市文旅行业首个引进第三方机构驻点服务的县市级局,有效提升我市文旅安全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同时,深入推进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探索实施案件积分制度、场所监管“店长”制、线上巡查制度、场所日巡查制度等,执法队全年共出动检查6394人次,检查场所2382家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106件,罚款60500元,没收违法物品55件。另一方面,完善企业扶持政策。协助出台《关于温岭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帮助8家文旅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复评工作,其中,安颐酒店成功创建省银桂级品质饭店,台州万景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三星品质旅行社。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审批服务。审批窗口将“大厅服务”转变为“上门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次不用跑。共计服务企业21家次,推动审批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实际、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我们将围绕“项目落地干最好、文旅融合当标杆、台州赛马争第一”三个目标,推动文旅项目、文旅消费、文旅服务、文旅场景高质量发展,围绕“两个先行”谱写文旅融合共富篇章。
一、围绕精心谋划,力促项目落地见效
一方面,坚持项目为王,强化龙头引领带动。以“两城两湖”战略为引领,按照《温岭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东部旅游一体化规划策划》规划布局,深入谋划我市旅游发展方向,构筑温岭全域旅游品质高地。抓好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工作。重点要加快“东海好望角”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速推进曙光湾旅游综合体项目、石塘半岛游客集散中心项目、金沙湾活力海岸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城区、城南、新河、坞根等旅游重点板块文旅项目招引建设,强化高端酒店招引力度,力争城南吉捕岙度假综合体项目与开元德胧集团达成合作并完成项目筹建,力争龙门湖悦榕庄酒店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等。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供给,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全速推进台州一号公路温岭段、滨海绿道二期、精品旅游线路、方山主入口拆迁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同时,持续开展旅游业“微改造 精提升”,指导泵业制造小镇创建3A级景区,争创1家以上三级旅游驿站,争创2家1类旅游厕所。做好方山-长屿硐天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迎检工作,做好石塘半岛省级旅游度假区2022-2023年度考评工作。指导帮助文旅旅游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取1-2家优秀企业加入中高星级酒店队伍、争取1-2家企业加入品质饭店队伍。
二、围绕品牌创建,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锚定“在全国打响新一代山海度假旅游品牌,在全省率先形成高质量滨海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地”的目标定位,强化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产品的高度融合,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进一步增强温岭“曙光首照地 东海好望角”城市品牌影响力。对标浙江省蓝色海洋文化旅游带建设、深入推进万村景区化工程、加快智慧文旅建设等要求,做好海岸文旅融合(围绕资源禀赋,打造阳光海岸、爱情海岸、运动海岸、艺术海岸品牌)、乡村文旅融合、山岳文旅融合、商务文旅融合、云上文旅融合“五篇”文章,创新性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文旅融合产品,如开发研学精品路线(今年重点打造温岭阳光海岸七彩研学路线)、推进文化标识打造、推进乡村文化客厅建设、推广乡村市集建设等。深化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开展品牌创建和项目培育,2024年,争创1家银宿级以上旅游民宿,争创百县千碗特色美食体验(示范)店4家,入围1家以上“浙宿好礼”。
三、围绕空间拓展,巩固文化惠民阵地
织密公共服务网络,加强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政策,推动现有文化阵地改造提升,持续推进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积极探索新型文化空间管理运行机制,新建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功能的新型文化空间10个以上,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0个以上。完成综艺下乡100场、越剧下乡100场、“村晚”展演300场次,引进话剧、儿童剧、舞剧等高雅艺术演出5场以上,常态化开展草地音乐会等“文艺赋美”演出。以温岭撤县设市30周年为主题,广泛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乡村艺校”公益文艺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基层文艺培训500班次以上,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加大新文艺组织和团体创作和活动开展扶持力度,24年计划扶持8-10个项目。深挖温岭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创新打造的原创越剧现代戏《第一缕阳光》,完成国家大剧院演出,力争冲击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四、围绕文脉传承,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一方面,在文物保护上出新招。加强数字赋能,发挥“文物守望”应用在文物保护中的实效,编制完善《温岭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实施《温岭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开展石塘石屋(四期)、林家里、息庐等5处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王伯敏先生诞辰百年系列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在非遗传承上闯新路。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深化“带薪授徒”活动,做好各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通过“非遗+网络”“非遗+场馆”“非遗+节庆”等模式,开展“非遗在社区”“非遗在景区”“非遗在礼堂”等活动,如鼓励民俗文化村、非遗旅游景区发挥资源优势,依托乡村旅游点开展非遗展演、体验和产品销售等活动,展示推广温岭非遗文化,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五、围绕安全底线,做实文旅行业监管
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没有淡季,隐患就是事故”的工作要求,全力抓好文化旅游领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创新安全监管手段,引入社会化安全生产服务,解决文旅行业在安全上存在的盲区和薄弱环节。强化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着重新业态高风险项目及“五一”“国庆”等重点时段关要环节安全监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实现全事项网上办。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