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镇、街道 > 石塘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石塘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6-05 14:47 信息来源:石塘镇 浏览次数:

202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实力呈现坚强韧性。

工业转型蓄势积能。深入开展企业“三服务”活动,万邦德制药、威博智能项目有序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亿元上企业2家、“小升规”企业7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0.64亿元。扎实开展“低效企业动态出清”“沿海企业收储”等专项行动,推进原新复大等5宗低效用地再开发,完成49家低效企业整治销号,完成沿海水产冷冻企业收储9家、腾空17家。日泰机电、利福德、天扬机电等3个零地技改项目和中马传动、东部数控2个数字化项目均已完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规上研发占比增至3.45%,瑞丰五福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东部数控上榜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全年新增国家高新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

全域旅游魅力彰显。总投资15亿元的曙光酒店一期地块顺利出让,石塘半岛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做好供地前期准备工作,精品线路一期基本建成并获台州市第二届文旅项目谋划设计大赛精品奖,骏马开元名庭酒店正式营业,澜山文旅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洞下沙滩游客服务中心、绿道口提升工程均已完成,新增金宿1家、银宿2家,全域旅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推出首届东海民宿旅游季、非遗嘉年华等主题活动,承办“黄金海岸跑山赛”、抢滩赛等品牌赛事,举行“回渔村过大年”、 七夕小人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文体旅全链条深度融合往纵深发展。全年共接待央视、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30余批次,进一步擦亮“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旅游品牌。

渔业发展稳步推进。全面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完成拖虾渔船技术改造工程,海虾特色村项目进度过半。完成石塘港区疏浚工程,开工建设箬山落星山岛码头及配套工程,启动箬山港区进港道路前期工作,完成职务船员培训中心方案设计。全面开展渔船更新改造,推进冷藏船整治提升26艘,完成引领船创建55艘,减船转产83艘。职务船员证书升级及新增共计920本,为历年最高。全年渔获物捕捞产量约34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约40亿元,累计发放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1.26亿元。渔二代海上共富工坊获“2023浙江省直播电商大赛”金奖,为台州市唯一。

一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举优环境,城乡空间加快重塑优化。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基本完成后沙矿区块、后山、三蒜区块、精品线路沿线、81省道沿线政策处理,开工建设308地块公寓式安置房,城镇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国家级非遗研学文创中心、现代渔业创新提升服务基地项目完成主体施工,向阳名苑项目完成建设,铂金江南里一期主体结构基本完工,杨仁公园基本建成。

交通体系不断健全。全力构建内畅外联交通路网体系,台州1号公路石塘段线位基本确定,滨海新城西线快速路完成工可编制,81省道建设快速推进,三岙至四岙、福港路、东阳路等道路完成概算编制,金涯尾链接桥、黄坭新栈桥完成用海审批,盛阳桥、纬一路完成主体建设,下屿桥、渔港跨海大桥维修进场施工,林石线至三岙隧道段白改黑、曙光大道至盐北小区道路连接、三岙隧道亮化等民生工程相继完成。新增新能源充电桩30个。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东海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未来乡村项目完成施工图编制,红岩村、隔海村分别完成和美乡村特色村和省级历史文化一般村创建,兴建村和美乡村特色村项目完成30%工程量。百村绿化、国土绿化、松材线虫防治工程有序推进。完成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查漏补缺、污水零直排主干管网工程和6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持续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全年共整治乱堆乱放、占道经营2800多处;查扣四小车126辆,检查抛洒滴漏车辆1100余车次,立案26起;拆除违章建筑4.2万平方。

一年来,我们坚持倾情倾力惠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扎实成效。

公共服务统筹推进。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完成钓浜幼儿园、中心小学白岭头校区撤并,完成特色成人教育培训2万余人次。积极筹建教育基金会,石塘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创国卫工作通过省级检查,卫生院公共卫生楼完成主体结构验收;东山村成功创建省级除四害样板村,东海村上榜台州市卫生样板村。

民生保障持续优化。深化海上健康管理链,完成渔民疾病初筛9000余人,家庭医生进渔船签约率达90%;农民免费健康体检、两癌筛查、疫苗接种超3万人次;扎实开展社保、医保、利民保工作。有序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全年发放各类补助金额共计1600万余元。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康养联合体1个。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大奏鼓成功入选亚运会暖场节目。海利村成功创建省级美育村。新建市级文化驿站、乡村文化客厅各1个,苍岙村文化礼堂获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完成文化礼堂改造提升4家,全年开展村晚及综艺下乡等活动70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一年来,我们坚持久久为功守底线,治理能力实现稳步提升。

治理体系愈加完善。积极构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考评”的综合指挥体系,结合“平安石塘”“全域管控”“基层智治”等应用系统,全年闭环处置各类事件1.7万起。积极构建“10分钟”灭火救援圈,新增1辆重型水罐高喷车、1台巡查无人机、1台森林防火高压泵及一批森林防火个人装备,完成“智慧消防栓”系统安装。

安全防线扎实筑牢。系统推进渔运船、休闲渔船、商渔船防碰撞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各类安全警示教育160次,整改安全隐患2500多处,渔船违规立案137起,渔业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老旧民房、九小场所、居住出租房、企业等领域专项整治,共计整改1214家次,关停107家,整改企业安全隐患819处,责令停产停业51家,立案8家。反诈、禁毒、防溺水等工作成效明显。

矛盾纠纷稳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全年办结国家信访件、省级七张问题清单共计13件;累计调解矛盾纠纷88起,涉及金额3300万余元;成功处置欠薪案件319起;办理各类反映投诉件1300多件。圆满完成护航亚运会、亚残运会安保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提升效能优服务,政府建设得到全面增强。清廉石塘建设见行见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鲜明本色,累计开展廉政约谈、谈心谈话58人次。依法行政理念入心入脑。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切实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22件。政务服务优化走深走实。坚持“人民政府为人民”,进一步清职责、提升效能,下更大力气解决群众、企业的操心事、烦心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年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办件量3.6万余件

2024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强劲工业提质“支撑力”。深入开展上马工业园区创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与经济开发区协同推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乡贤资源优势与商会平台作用,重点围绕水产品精加工、泵与机电、汽摩配件等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扎实推进园区低效企业、低效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加快中马园林、中马传动等闲置厂房再利用,推进高宝实业等4家企业“零地技改”,力争培育亿元上企业2家以上、“小升规”企业6家以上,盘活低效用地120亩以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人才孵化平台,力争新增国家高新企业3家以上,创建数字车间3个,研发占比达4%以上,重点招引省级和台州“500精英人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石塘镇关于推进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措施》,加快万邦德制药、威博智能等项目进度,启动建设上马人才公寓,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面貌治理,倾心倾力助企惠企。

扩大全域旅游“影响力”。全力打造石塘旅游的“拳头”产品,开工建设曙光酒店一期、石塘半岛旅游集散中心,联动推进后山石屋民宿区、曙光园游客中心等项目开发,完成三蒜岛、元龙岙等区块项目方案设计,启动精品线路二期方案设计,加快沿海收储资源再开发再利用。全力推进精品线路一期提质升级,建成金涯尾链接桥、黄坭新栈桥,打造最美风情西海岸。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做足风貌提升、运营管理、业态培育文章,全力发展文化旅游、研学旅游,挖掘石塘非遗文化、民间民俗故事,利用现有资源打造海洋博物馆、文化展览馆,引进名人工作室,对接艺术院校建立音乐创作基地,举办首届“石塘之光”音乐文化艺术节,开展文艺精品展演展示。全力丰富产品供给,积极举办黄金海岸跑山赛、象棋国手赛等品牌赛事,承办曙光节、海鲜节、东海年货节等特色活动,积极推动海上旅游、海岛旅游项目发展,积极打响海鲜特色美食品牌。推动国有企业实质化运营,完成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设计,加快形成具有辨识度、显示度的石塘文旅品牌形象。

提升渔农业转型“驱动力”。全面开展渔业“安全大整治、产业大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完成冷藏船改造11艘、电气线路改造150艘,进一步推进减船转产。做好现代渔港服务配套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布局大型船用码头,推进渔业产业规范化、集聚化发展。加快箬山港区进港道路等配套工程和疏浚工程建设。完成现代渔业创新提升服务基地建设,引进船员培训学校,整合入驻应急指挥平台、渔业公司、船员劳动力市场、电商直播、涉渔产业创新平台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渔业综合服务能力。深化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优势产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动水产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预制菜肴、冷链配送等业态,提高渔获物附加值。加强对海虾保鲜方式的改革探索,稳步发展传统海虾产业。支持村级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种植花田、农作物等,配套建设农田基础设施。

(二)加快扩容提质,打造城乡协调新面貌

深化城镇功能布局。加快推进城镇有机更新,完成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系统谋划环后沙矿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腾挪城镇转型发展新空间。实施“东海好望角”文旅综合体、金沙湾活力海岸、后沙矿配套基础设施、上箬线改造提升等政策处理工作。依托现代渔业创新提升服务基地和国家级非遗研学文创中心,优化功能布局,丰富镇区业态。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小镇文化客厅。开工建设二级城市消防站,加快推进铂金江南里、308地块公寓式安置房建设和盐南老旧工业区地块开发。开展石塘老街风貌改造提升项目方案设计,有序推进老街空间重塑、节点打造。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全域旅游综合交通规划,开展山海漫步道设计,打通81省道“大动脉”,开工建设滨海新城西线快速路石塘段、一号公路海港段及海滨大道段、三岙至四岙连接线、双红至后沙连接线、福港路东延、东阳路、春晖桥、安澜路抬高等交通项目,新建隔海渡运交通码头,完成纬一路、盛阳桥、下屿桥、跨海大桥修复等工程,实现镇内交通外联内畅。推进东海大道、曙光大道两侧改造提升,开展林石线、王府岩咀及工业区内三处非标准化十字路口隐患点治理,完成雷公山、东巴黎、水仙花岙、桂岙隧道亮化提升,完成吉祥公园文体健康公园改造,完成6个地质灾害点治理,启动后沙至寺基沙、双红至高岩山林防护隔离带建设,新增东部新区至朝阳路自来水管网,完成朝阳路至木杓头自来水管网改造。整合全镇现有空间,增设停车位不少于500个,适度配建充电桩。

提升综合管理品质。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以城镇精建精美、生活品质提升为目标,全面巩固全域环境整治成效,推动洁化净化向绿化美化升级,切实提升镇村精细化、规范化、智慧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东海未来乡村,兴建、杨柳新特色村建设,完成金沙渔趣特色小镇项目。扎实开展拆违治乱、占道经营、抛洒滴漏、垃圾分类、交通治堵、“四小车”等专项整治,加强小区物业管理。选址建设垃圾分拣站,提升改造垃圾中转场,有序推进垃圾房改造提升。组建交警铁骑队伍,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效能。规划镇域水系循环体系,编制水域保护规划,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展外沙河、解放河水系治理。加快农污进城污ABC片区工程建设,启动DE片区设计。深入推进上马化工园区污水零直排标杆园区创建,持续加大环保查处力度、“青山白化”整治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

(三)坚持共建共享,争创共同富裕新成果

加大民生服务供给。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成立教育基金会,打造渔区特色教育实践基地,实施石塘中心小学教工宿舍改造提升。切实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深化与上海等地医疗交流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成投用卫生院公共卫生楼,创成国家卫生镇,落实落细海上渔民健康管理链,扎实推进两癌筛查、疫苗接种、农民健康体检等民生工程。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心关爱服务,做好城乡低保、五保、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继续开展“善居工程”改造工作,开工建设市第十二养老院。创新村集体经济消薄路径,持续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加强低收入农户增收帮扶。

擦亮文体事业品牌。积极培育申报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通过建强文化阵地、丰富传播载体、培养文艺团队等多途径、全方位激活文化浸润功效。持续做优做强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品牌,创新行进式演艺形式,开展村晚、综艺下乡等活动20场次,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村级文体设施空间优化提升,规划建设体育公园。

(四)筑牢安全基石,构建社会治理新局面

健全基层智治体系。进一步发挥综合信息指挥室信息整合、指挥调度和资源管理作用,完善联动处置机制,迭代“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加快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智治格局。试行石塘镇“全域管域”系统,进一步赋能平安治理。常态化开展网格联动演练,增强网格团队行动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守牢公共安全底线。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四色”管理机制,扎实开展新一轮涉海涉渔、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工业企业、城镇运行等领域再排查再整治行动,做好防汛防台、森林防火、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等工作。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反走私、禁毒打防管控,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严防民转刑案件发生。

防范各类风险隐患。进一步理顺石塘镇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优势,多途径分流和稳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欠薪案件。继续加大消防基础设施投入,组建一支海上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增设一批海上应急救援装备,增设高空瞭望预警设备,持续优化辖区内“10分钟”灭火救援圈,进一步健全事故应急救援和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