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800704/2024-1057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6-28
- 发布单位:
- 市民政局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J0123号建议的答复
温民函〔2024〕5号 A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2024J0123号建议的答复
林绣英、陈香娥、彭正法、周旻澍、林希红、陈小红、胡艳华、祝苏英、孔冠杰、熊华庆、王美瑜、陈连华、颜丹丹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第2024J0123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温岭市户籍人口121万人,老年人口3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7%。目前,我市已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康养初步发展,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4家,其中公办8家,民办36家,床位4632张;在建养老机构5家,预计新增床位3900余张;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家(含老省心综合体),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85家;享受养老服务补贴对象8449人、高龄补贴49745人、百岁老人106人。温岭是全省唯一一个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数改项目省级试点县,2021—2023年连续三年在我市开展台州市级养老工作现场会,养老工作位居台州市前列。
(一)养老服务体制日趋完善。市级建立以副市长为组长,2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浙里康养”工作专班,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高效常态专班化运作,先后出台《温岭市推进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浙里康养”温岭市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行动实施方案》《温岭市养老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20-2035)》等涵盖养老工作各方面的政策文件。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资金逐年递增,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等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为推动养老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
(二)养老服务设施全面布局。公办养老机构从“兜底保障”转向“基础普惠”和“特殊照护”,积极争取地方债建设市级养老中心。8家敬老院完成改造提升,护理型和认知症照护床位占比达到70%,养护水平进一步提高。民办养老机构高、中、低梯度衔接高质量发展,台州市最大民办养老机构沁溪源颐养城于2023年12月投入使用。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镇(街道)覆盖率达250%。
(三)居家养老服务成果突出。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率达90%以上,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健康保健服务基本覆盖,年均服务老年人约50万人次。全市建成区域中心食堂45家,老年助餐服务覆盖70%以上村社,2023年供餐达110万人次。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完成1180户家庭改造。严格落实新建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四同步政策,在全省率先提出不低于1000元/㎡的交付装修标准,有效提高城镇养老服务用房利用率,现已建成住宅小区养老用房60个。
(四)养老服务改革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推出养老机构开业“一件事”集成办理,通过全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将养老机构备案后开业前涉及12个部门的办理事项集中统一办理,最大化助力养老服务机构开业运营。养老数字改革发挥新动能,“省心食”老年助餐服务智享应用成功上线,在全省率先贯通众食安、浙食链等系统平台,多跨协同守牢老年助餐食品安全。医康养模式发展迅速,建成13家康养联合体,老年病专科医院、护理院、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等多种模式百花齐放,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养协作签约率达到100%,建成台州市首家集展示、销售、租赁于一体的市级康复器具租售中心。
(五)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明显。多渠道促进养老从业人员提质增量,历年来共培训1万余名养老护理员和家庭照护者,拥有执证养老护理员1287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执证养老护理员达24人。连续5年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培养高级护理员。完善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不同等级分别提高到每月500元、400元、300元、250元、200元的岗位津贴,并由市财政全额补助,稳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水平。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引导养老机构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技术人员,打造合理的养老护理人才梯队。
二、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你们在建议中提到的养老资源供给不够充分、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居家养老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我们已进行认真研究,对比分析差距。下阶段,我局将继续立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在优化养老服务、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力,努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打造“岭优养”幸福颐养标杆区。
(一)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养老项目落地。加快公办普惠型养老机构建设,推进第二、第五养老中心、箬横镇敬老院今年投入运行;开工建设第五养老中心(二期)、第八养老中心(大溪)、第十二养老中心(石塘)等市级养老中心项目。加快民办品牌化养老机构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知名养老企业,推进养老与保健、文旅、教育、房地产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二是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定《温岭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温岭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人健康体检等24个项目纳入清单,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责清晰、保障适度、供给多元、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市老年人,打造“温心养”金名片。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护理人才培育,推进服务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今年继续推进1500人次的护理员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完善养老机构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实施“入职奖补”政策,对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符合条件的给予奖补,提高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
(二)提高优质养老服务精准化供给。一是做深做实康养服务。将48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纳入民生实事,为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纳入 24 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并根据需求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服务;依托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支撑,引导镇(街道)卫生院、社会力量办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参与康养联合体建设,打造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医康养照护体系,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继续探索认知症障碍专业照护集成化建设,将新增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100张列入温岭市民生实事、申报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开展认知症筛选、干预、诊断、宣教,打造认知症三级防治体系。二是做细做好养老服务保障。研究普惠型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动国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综合运用规划、土地、税收等支持手段,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白名单制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准入标准,由老年人自主选择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养老服务,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增量提质,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转型。探索慈善助老激励机制,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关爱老年群体,打造慈善助老品牌项目。今年还将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三是做精做优居家养老服务。以打造品牌化、特色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重点,推进具有辨识度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推广横峰街道川安华庭“大社区养老”、新河镇所城南门“嵌入式机构”等模式。着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扩面提质,聚焦网络覆盖、服务提升、食品安全、机制完善等四方面内容,新建21个老年助餐点,年助餐量243万人次,村社覆盖率达到75%以上,打造城市15分钟高品质老年助餐圈。
(三)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一是建立协同监管机制。联合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防等部门,以“双随机”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联合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抽查清单和检查单,定期开展线下联合执法、云上闭环监管,督促养老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及时排查并消除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隐患,提高为老服务质量。二是建立智慧监管机制。继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智能阳光厨房建设,在烹饪区、切配区等关键点位配置智能留样冰箱、陌生人进入检测器等设备,通过全厨物联、风险AI分析等技术手段,智能识别并警示未戴工帽口罩等不规范行为,实现后厨关键环节风险智能感知和预警,同时在就餐区配备智慧屏展示人员健康证、厨房监控、食材采购,畅通大众监管渠道,今年计划新增11家,总数达到55家;在养老机构推进消防安全管理与预警建设,全年完成44家,做到及时发现与处置消防安全隐患。通过机器换人、机器助人,全方位降低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生产风险,增强养老机构风险管控和处置水平,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三是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实施“质量+信用+风险”多维评价,按照新标准对养老机构开展星级评定;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标准,对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通过上墙张贴、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布老年人的投诉和举报电话,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共治共管的威慑力,督促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感谢你们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温岭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联系人:钟 赛
联系电话:0576-89961718 邮 编:317500
温岭市民政局
2024年6月26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人大常委会太平街道工作委员会。
温岭市民政局办公室 2024年6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