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教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市十五届三次党代会第202402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28 10:42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温教函〔2024〕73号              A

金晓代表:

你在温岭市十五届党代会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逐步推进智慧家长课堂进校园的提案》(第2022026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实施以来,温岭市教育局努力构建学校家庭教育组织体系,做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工作,将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机构年度工作任务,加快形成市青少年家校共育服务网络,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截至目前,温岭已有省级亲子教育示范学校2所,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基地2所,省中小学一级心理辅导站5家,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 15 所,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 所,并建成台州市首个县市级心理辅导中心、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今年温岭被评为浙江省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目前,已有A证教师63名,B证教师352名,C证教师7846人。针对逐步推进智慧家长课堂进校园,我们开展的工作有:

一是“专班+制度”完善家校协同体系。有计划、有预案、有队伍,科学有序推进家校联动。各校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学校家庭教育热线制度,畅通家长求助途径,加大假期、课后的家庭教育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逐步构建多类型的家长互助机制,帮助家长实现在家庭教育中的自我服务和自助式发展。组建家庭教育专班,提升实务指导能力。2023年暑期选派了 62 位学校家庭教育负责人,参加省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班;多位教师加入温岭市婚姻家庭协会,并任职理事、副会长等;组建由近年退休教师、心理骨干组成的家庭教育帮扶志愿者团队。

二是“普遍+特殊”提高家校服务质量。落实期初心理普查,定期开展心育讲座。每学期初重视心理普查,对心理高危学生动态跟踪,建立“一人一档一策”落实好校级领导或中层结对帮扶。做到及时干预,畅通家校沟通,做好科学转介。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定期开展面向师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培训。每年 10月,围绕学校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八条建议,对全市各学校开展了专项督导。

三是“线上+线下”深化家教实务指导。组建市级阳光家教讲师团,开展“家校社企”系列活动目前已累计讲课 500 余场次,录制浙江省“之江汇教育广场亲子实践金课 15 节,开展“家庭教育进企业、校园、社区”系列活动 19 场。通过“线下解惑,云端同步”的方式,传递“做智慧型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在舜浦帽业开展的“博士进企业,助力家庭教育”线上直播同时在线8万余人。在太平小学举行的“榕树告诉你”家校社协同育人推介会暨家庭家教家风促进论坛,家庭教育问题警示、家长育儿能力提升等,以掌上温岭 APP为主平台,结合广播、自媒体等向全社会开放。开设《家长的陪伴攻略》系列讲座,推送“相约星期五”37 期和“一句话的伤、一个字的光” 103.6 电台节目 43 多期。

四是“项目+科研”注重家教品牌培育。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与妇联联合开展了家庭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心育下乡”系列活动,分别组织了“家校协同向阳而行”石桥头中学、滨海中学、大溪小学、潘郎小学,红军小学5个专场。各学校“亲智教育”进企业、进村居、进礼堂,开办“共情性家长训练营”“未来家长训练营”等家长工作坊。

五是“中心+基地”构筑家校联合阵地。投资 500万打造温岭市青少年健康发展中心,专设温岭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全市正面临青少年教育困惑的家庭提供专业化、一站式的成长服务。同时,发挥“中心+特色校”的“1+N”阵地作用,“1”即温岭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N”即N个校家社协同育人特色校,近两年已评选培育校家社协同育人特色校(园)27所。通过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统筹示范校发力的多点联动,形成区域引领、精准帮扶温岭市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局面。

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推进,需要一群人一起努力,众志成城,方能致远,开创育人新局面,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束恩泽的暖阳。

感谢你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温岭市教育局      联系人:叶海兵

联系电话:0576-89935640      邮  编:317500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