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20241200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6-27 16:08 信息来源: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浏览次数:

医卫界: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港三区建设,提升我市向海经济发展能力的建议》(202412003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推进龙门港“一港三区”扩容提质。我市正在梯度推进白岩山、横门山、龙胆屿等3个作业区扩容提级,全面推动港口基础设施系统重塑、整体提升,切实发挥龙门港区口岸在对外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白岩山作业区方面,已与省海港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3.83亿元,在作业区东南侧新建2个2万吨级码头,目前已完成项目勘察、设计招标,预计今年开工;与白岩山码头配套,投资2.2亿元的南进港航道一期工程、洛屿引航检疫锚地工程等2个工程前期论证已也正在有序开展。计划码头、航道、锚地2027年同时完工,将白岩山打造为未来口岸开放主阵地。横门山作业区方面,计划投资1.93亿元推进横门山作业区改扩建工程,通过开山、电力线路改迁,扩建7.74万㎡堆场,进一步提升作业区的承载能力,目前已完成开山预算编制,在解决用地指标的前提下预计今年开工。龙胆屿作业区方面,计划投资5亿元布局通用码头、海工装备等功能,目前已完成该区块收储,并启动龙胆屿作业区5000吨级码头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二、加快推进港口能级提升,促进滨海新城港口一体化发展。高站位谋划“两城两湖”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城片区为海洋经济发展主战场,整合优化松门、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组建海城集团,围绕龙门湖科创带建设,打造人产城港一体发展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结合“两城两湖”发展战略、台州“一港六区”规划布局以及《温岭市港航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岭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统筹制定《温岭市滨海新城港口布局一体化规划》,成立修造船厂、油库等沿海岸线资源收储专班,全面整合现有岸线、码头以及修造船厂、油库、仓储等沿海企业资源,充分考虑滨海岸线与后方腹地的功能协同性,形成港口码头岸线、临港工业岸线、渔业产业岸线、城镇生活岸线、旅游休闲岸线、自然景观岸线等功能各异、集聚发展的岸线码头规划,实现港产城深度融合,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提供条件。深化产业结构布局,围绕“科创引领+高端制造+延伸配套+综合服务赋能”四大核心功能,建设以温岭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的重点产业功能区块,其中环龙门湖科创带、东南工业园区、上马工业园区相关项目逐步铺开,省内外科研院所、人才团队等科创机构相继落地,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建设,促进温岭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再跃升。以打造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为目标,大力引育新兴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2022年以来成功招引落地钱江摩托整车生产基地、储能电池及海上风电开发运维等18个项目,牵手上海电气集团,落地百亿级制造业大项目。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中小企业孵化园列入省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创建)名单,实现研发强度达4.5%。

三、加快推进龙门港区口岸开放。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均已入驻温岭。下阶段,我市将根据口岸相关要求,不断探索完善口岸管理模式,努力营造口岸工作新局面。一是以龙门港区口岸开放为契机,持续加强与宁波舟山港合作,探索发展再生金属、远洋渔业等对外业务。二是加强与各口岸查验单位的沟通,不断完善口岸管理模式。三是探索开展单一窗口建设,增强通关便利性,为我市外贸型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加快推进“温船回归”工程,促进航运业发展。2023年出台《关于支持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鼓励港口航运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温岭在册水路运输企业27家,其中普通货船运输企业24家(远洋运输2家),油船运输企业2家,船舶管理公司1家,共有各类船舶数量83艘,总运力167.53万载重吨。近年来我市通过淘汰老旧小船舶等方式大力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企业逐步进行运力调整,船舶数量总体下降,总运力保持缓慢增长,运力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887.6万吨、龙门港集装箱吞吐量8.96万标箱,水路运输总周转量538.3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8.23%、5.5%、10.73%。

最后,感谢你们对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港航口岸科             联系人:陈阳

联系电话:0576-80689376          邮  编:317500


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