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20241200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6-27 16:02 信息来源: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浏览次数:

松门联络组: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白岩港远洋基地的建议》(202412002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绝佳机遇,温岭市充分发挥海洋产业基础扎实、城市配套设施完善、海洋服务功能丰富的优势,锚定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着力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6点工作:

一、政策扶持远洋核心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支持发展现代化远洋船队。对新增捕加一体远洋渔船的企业,按获得中央补助金额的30%予以配套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二是支持远洋水产品超低温冷库建设。对新建服务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并列入商检、海关备案的专用冷库及相应配套设施,按不超过核定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三是支持远洋海产品回运加工。对开发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给予单项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科研补助。

二、鼓励远洋企业落户温岭。经与财政等多部门协商,支持远洋企业集聚温岭,对从市外引进有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如该企业所有渔船总吨位累加8000总吨(含)以上、5000总吨(含)以上、3000总吨(含)以上,分别给予一次性8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奖励;对随企业转入的单艘渔船总吨在500总吨 (含)以上、300总吨(含)以上、300总吨以下,且船龄在10年以下的,分别按每艘50万元、30万元、10万元予以奖励。

三、强化科技赋能。强化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和要素资源优势,深度对接和融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支持海内外实力雄厚的远洋渔业科研机构落户松门,打造“产学研”一体合作平台。筑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以高水平规划建设环龙门湖科创带为核心,积极布局海洋领域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创业与孵化平台等科创平台。推动涉海企业产学研融通创新,围绕海洋电子信息、船舶修造等重点涉海产业的薄弱环节和缺失链路,引导相关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定向攻关,积极谋划新建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健全涉海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

四、加大人才培育。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建强第一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支持校企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和引进合作,建立高效稳定的企业人才来源渠道。

五、健全金融支持体系。一是推动农商行发挥金融支持渔业主力军作用。推动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加大支持海洋经济倾斜力度。推动国有、股份制等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事业部”等组织机制,下沉服务重心,增设服务网点。二是推动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优化村级金融服务网点布局,提高对海洋经济的服务力度。我市共有联合村镇银行,金泰、金汇、新江、曙光等4家小贷公司。三是推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农信担保、信保基金开展涉渔担保业务,市财政提供担保风险补偿金。

六、加大资金扶持。充分发挥“小微金改”优势,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加大对涉渔产业的金融支持。一是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开发新型贷款产品,用于解决涉渔行业的资金需求。二是围绕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小微企业等不同市场主体,开发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进行精准营销,大力推动银行开发涉渔产品,如“渔业贷”“海鲜贷”“渔轮贷”“渔老大”“海之丰”等产品,为产业集群提供特色化、定制化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3月,涉渔贷款余额41.6亿元,同比增幅16.16%。

最后,感谢你们对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渔业生态科             联系人:陈美燕

联系电话:0576-86126509          邮  编:317500   


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