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2331081002680978W/2024-1055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6-26
- 发布单位:
- 市体育局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关于对市十五届政协三次会议第202405501号提案答复的函
周红斌委员:
你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05501号)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你对体育工作的关心。我们在认真研讨了你的建议后,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体育产业总体规模逐步扩大
我市的体育产业发展目前呈现出以健身服务、体育竞赛及表演、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体育彩票为主的产业格局,涉及国民经济11大类37个行业,产业发展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3年我市体育产业总产出84.11亿元,增加值29.9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22%;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8.5%,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体育产业增加值中,体育服务业占比为18.9%、体育制造业为61.96%、体育批零业为9.45%、体育建筑业为9.69%。目前,我市录入到国家体育产业机构名录项目库的机构共430家,其中健身服务业45家,运动休闲业60家,研学拓展基地1家,体育场馆服务1家,体育指导1家,民办非企业41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家),游泳场所16家,体育信息和旅游服务8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208家,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23家,社会团体机构26家。体育产业对我市高质量发展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贡献日渐突出。
(二)赛事经济发展市场日趋活跃
近年来,我市依托山海资源、体育场馆,大力发展体育竞赛业,组织举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促进体育+旅游、体育+文化融合发展,使体育赛事成为联系政府与市民、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赢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20年以来,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办赛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类单项协会的作用,积极打造本地特色品牌赛事。特别是精心培育黄金海岸系列赛事,打造省级品牌赛事,助推体旅融合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体育产业对激发消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构建“两城两湖”发展新格局的持续催化作用。2021-2023年黄金海岸跑山赛连续三年被省体育局列入年度体育品牌赛事库。2024年黄金海岸跑山赛更是吸引包括31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4588人参赛,此次比赛不仅参赛规模升级,赛事服务也更加完善,为参赛选手提供了机场接机、参赛日接驳等全方位的交通保障服务。
(三)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我市体育消费日渐升温,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健身休闲产业。城西街道岭商文体中心,城南镇田园牧歌景区帐篷露营、农耕研学等项目,后岭花开景区急速滑草、水上高尔夫、卡丁车等项目,松门镇山海之韵玻璃滑道、高空秋千等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目前,全市有健身场所60家、体育培训机构65家、游泳场所43家(其中高危行政许可18家),覆盖全市16个镇、街道,健身项目丰富,包括健美健身、武术、跆拳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击剑等群众较为热衷的项目,小轮车、滑雪训练等新业态也在逐步引进。
(四)体育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体育制造业产生了一批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有运动鞋、运动头盔、游泳装备、拳击套、跆拳道护套、瑜伽垫、山地自行车坐垫等,体育制造业占我市体育产业60%以上。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中,年产值达2000万以上的规上企业有83家,其中体育本体制造企业有47家,占比56.6%。城北、横峰、泽国等地还汇聚了5000多家运动鞋生产企业,年产值260多亿(基本上未纳入体育产业统计范围)。其中远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运动头盔为主、正在进军智能穿戴产品的外向型体育产业龙头企业,2023年产值为3.8亿元,为我省体育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此外还有台州浪姿游泳装备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救生装备全国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
二、下阶段推进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制定我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将健身休闲产业作为体育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两城两湖”城市发展战略,推动体育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提高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二是统筹规划布局。充分挖掘我市山川、河海、港湾、沙滩等特色资源,在主城区、滨海新城、隘顽湾、乐清湾、环方山等区域因地制宜高起点规划布局一批体育产业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山海运动之城、青春活力之都”。加大对规划体育项目的用地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落地落实。适当增加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探索对体育类重大项目等实行“一事一议”。三是丰富服务供给。推动各类运动项目广覆盖、常态化开展,大力发展群众普及程度高的运动项目,重点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积极引进健身休闲服务新业态,对新引进的健身休闲项目,参照首店经济给予资金扶持,通过房租补贴等降低经营压力,利用体育赛事或官方公众号等帮助宣传推广。
(二)构建赛事品牌,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
一是持续做强品牌赛事。突出本地特色和文化元素,把赛事植入景区,深度开发黄金海岸跑山赛、抢滩赛、铁人三项、马拉松等户外系列赛事,持续打造温岭独特的体育IP。加强品牌赛事宣传推广,引导围绕赛事开展文化创意和公益活动,开发衍生产品。二是完善体育赛事体系。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办赛积极性,不断构建政府、社会多渠道办赛新格局。鼓励结合传统节庆活动、法定节假日举办特色体育赛事活动。鼓励举办冬季赛事活动,在完善体育赛事体系的同时,助推解决民宿特别是滨海民宿淡季问题,更好发挥赛事经济效应。三是健全赛事配套服务。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东海好望角曙光湾片区等项目进程,谋划布局乡村体育旅游综合体,使餐饮、住宿、交通、医疗卫生等相关服务设施更好满足赛事期间游客需求。鼓励举办赛前预热、特色美食购物、亲子体验、体育旅游、赠送旅游门票等活动,延长参赛运动员及其同行人员的驻留时间,扩大各类消费,放大赛事综合效应。
(三)推进创新发展,做强体育制造产业集群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业龙头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远景体育”“浪姿游泳装备”等运动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建圈强链,拓宽业务范围,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打响自主品牌。推动“远景体育”加快上市进程。二是推进产业升级。制鞋业作为我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供应链和智能制造水平。发挥“匹克体育”引领作用,推动我市制鞋企业加强对功能性运动鞋的研发,积极抢占运动鞋细分市场,推进我市传统鞋业加快转型升级。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服务扶持机制,实施产业项目攻坚、招商引智,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运营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基础设施、平台、人才、金融支持,为体育制造中小企业孵化、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体育制造产业。
(四)深化“体育﹢”路径,促进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体旅融合。鼓励旅游景区、旅游产业项目、农旅结合项目等发展嵌入式户外运动项目,因地制宜开发徒步、骑行、登山、攀岩等体育旅游产品,推进户外露营、体育游学等运动消费场景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景区和体育特色小镇,积极创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和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二是推进体教融合。推动各类运动项目进校园,完善网点学校训练基地评定工作,持续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鼓励开展体育研学活动,重组场馆+赛事+培训+体适能+游学于一体的青少年赛事产业链。三是拓展融合路径。支持社会资本开办运动康复等机构,大力推广集科学健身、运动营养、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进运动促进健康产业化发展,推动居民体检健康数据、青少年体测数据和国民体质数据融合,促进体医融合。
感谢你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联系人:张晓雄
联系电话:86206616 邮 编:317500
附件:本提案采纳清单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024年6月21日
附件:本提案采纳清单
●提案编号:202405501
●提案标题:关于加快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类型:A类
●采纳建议:3条。具体条目如下:
1-1提案建议内容:营造良好企业创新生态。
1-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重点培育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业龙头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远景体育”“浪姿游泳装备”等运动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建圈强链,拓宽业务范围,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打响自主品牌。创新服务扶持机制,通过绘制体育产业图谱,实施产业项目攻坚、招商引智,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运营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基础设施、平台、人才、金融支持,为体育制造中小企业孵化、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体育制造产业。
2-1提案建议内容:加快体育新基建落地。
2-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统筹规划布局。充分挖掘我市山川、河海、港湾、沙滩等特色资源,在主城区、滨海新城、隘顽湾、乐清湾、环方山等区域因地制宜高起点规划布局一批体育产业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山海运动之城、青春活力之都”。加大对规划体育项目的用地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落地落实。适当增加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探索对体育类重大项目等实行“一事一议”。
3-1提案建议内容:构建特色体育赛事品牌。
3-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我们突出本地特色和文化元素,把赛事植入景区,深度开发黄金海岸跑山赛、抢滩赛、铁人三项、马拉松等户外系列赛事,持续打造温岭独特的体育IP。健全赛事配套服务。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东海好望角曙光湾片区等项目进程,谋划布局乡村体育旅游综合体,使餐饮、住宿、交通、医疗卫生等相关服务设施更好满足赛事期间游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