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关于对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J1303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6-26 11:25 信息来源:市体育局 浏览次数:

潘利华、陈恩彩、周宗方、方圣常、张君传、柳永亮、季辉芬、陈钢、陈稷俊、黄艳熙、许玉芬、陈祖荣等12位代表:

你们在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让全民健身活动真正体现全民性的建议》(第2024J1303号)收悉。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全民健身是人民群众增强体魄、增进健康的重要基础。就象代表们在建议中所提的,我们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程中,一定要突出“全民”二字,要让整个城市人人都能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近年来,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努力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一、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我们积极利用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为契机,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出台《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温岭市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资金补助办法》等政策文件,编制《温岭市体育场地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温岭市桥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等规划,在全市新建或改建了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环浙步道等。同时每年通过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农村(社区)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等,维修更新室外健身器材,逐步补齐基层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2023年,我市新建各类体育场地100个、智能改造20个,建成环浙步道117公里,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9.3万平方米。现全市共有全民健身设施5634个,总面积达427.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6平方米。

二是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机制。建立“岭优健”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系统,创新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管用维”,实现城乡体育场地设施统筹管理。按照“一码一设施”,对新建场地设施实行健身设施建设“一条龙服务”,申请、审批、建成、验收均在“设施管理平台”完成。同时制定《温岭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细则(试行)》,建立基层体育委员设施巡查机制,明确市镇村三方职责和健身设施管理维护流程。设施管理实行“三色管理”原则,对超过使用年限、荒废闲置、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设施赋“红码”,根据实际予以拆除或更新;对轻微损坏、可再利用的健身场地设施赋“黄码”,按照属地管理职责进行维修;对正常的健身场地设施赋“绿码”。2023年,共体育设施巡查40433件次,拆除室外健身器材2000多件、更换1000件,维修体育场地256个。

三是着力实施全民健身指导培训服务。努力以体育场地设施链接群众健身需求,以健身需求推动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现基层体育场地建管用良性循环。近年来我们创新推出“乡村体校”公益培训品牌,由27个体育社团、30家体育俱乐部对接基层体育委员,线上线下同步发布,以点单方式供群众选择,送上免费“体育大餐”。2023年全市共开展乡村体校200场,培训学员2872名。组织“我们的村运”300场,各类赛事活动5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0万人次。开设全民健身科学讲堂400课时,开展体质监测下乡服务3952人次,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4%。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虽然我市的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还有一些问题短板需要加快补齐。下阶段,我们将深入研究代表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以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为抓手,持续推进我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一)针对建议中提出的“健身场地设施体现全民性不够”“学校、机关单位等健身场地开放率低”等问题。我们将着力打造全民健身“全年龄段”活动空间。将坚持以群众需求导向,充分考虑健身场地的布局。协同配合相关单位在实施公园新建改建、旧社区改造等建设项目时,注重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健身需求,更大力度地打造“全年龄段”健身活动空间,打通市民健身运动“最后一公里”。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与品质城市相配套的标志性公共体育场地和体育综合体建设。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是体育领域的国字号综合性创建活动,对市政府列入建设计划的滨海新城体育中心方案设计,以及箬横镇体育综合体、新河镇桥下空间体育场地等项目,我们将指导“适老化”“适幼化”“无障碍”功能配置,进一步优化“全年龄段”健身环境。同时,落实《温岭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温政办发〔2023〕24号),加大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改造,今年推进1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二)针对建议中提出的体育设施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我们将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着力提升全民健身管理服务水平,高质量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岭优健”公共体育服务应用功能,加强公共体育服务数字赋能,提高市民对应用服务的知晓度和使用率,使其真正成为集全民健身各项内容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系统。继续推进体育场地设施智慧化管理,健全基层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系统,实现公共健身器材的全流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监控维护。同时优化基层体育委员设施巡查机制,进一步明确市、镇、村三方健身设施管理职责,极力消除安全隐患,为群众健身锻炼保驾护航。继续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的专业指导。充分发挥“乡村体校”作用,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制定专业体育协会下乡清单,全面推进全民健身项目普及工作。今年将继续举办培训200场次以上,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健身培训服务。

(三)针对建议中提出的“部门之间工作合力未有效形成”等问题。我们将着力完善全民健身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建立定期检查督导机制,全面掌握我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推进质量和进度。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促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任务分工,推进各项全民健身工作落地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横向联动,努力使全市上下树立全民健身“一盘棋”思想,打破全民健身是体育部门“一家事”的观念,统筹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以更强大的要素支撑、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推动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此外,还要完善全民健身基层组织机制,推动建设由基层体育委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指导员组成的基层全民健身组织队伍,实现“三员融合”,延伸全民健身在基层农村的“触角”,形成覆盖城乡、“点、线、面”结合的群众体育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健身去哪儿”“健身组织在哪儿”“如何健好身”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健身场地建在群众身边,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努力让全民健身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各位代表对我市体育工作的关心。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希望在各位代表的支持和市人大的重视推动下,我市的全民健身工作能够再上新台阶。

 

感谢你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群体科         联系人:周海绍

联系电话:86206609         编:317500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024年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