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6788/2024-10544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温科函〔2024〕9号
- 成文日期:
- 2024-06-25
- 发布单位:
- 温岭市科技局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202402302号提案答复的函
潘柏松、李琴棋等委员: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赋能温岭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建议(合并)》(第202402302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持之以恒推进“创新深化”工作,在企业培育、研发投入、技术攻关、平台提能等方面持续发力,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较大提升,为推动我市“两城两湖”建设、现代产业跃升提供有力支撑。然而,正如代表们所言,我市目前仍然存在创新平台能级不高、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成果转化不够明显,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强化。
今年,我市紧扣“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要求,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特制定了《温岭市“创新突破年”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两城两湖”精彩蝶变。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赋能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新资源集聚,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
围绕“两城两湖”建设,实施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三年计划,以科创湖区为主核,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推进科研、教育、产业孵化、科技服务等科创空间扩面提质,构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体系,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一是加速科创湖区规划建设。深化环九龙湖核心区城市设计,依托大三角“品质新城”开发,围绕高新高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科创机构集聚发展,加快建设科技服务、人才服务、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科创发展空间。加速环龙门湖科创带建设,依托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海洋技术四大产业,加快布局科技研发、孵化、加速、中试等科创发展空间,打造先进制造产业科创功能区。
二是打造“一链一平台”体系。建强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工量刃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先进涂层与薄膜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推动机床工具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建强泵业智造“千亩产业园”、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国家水泵质量检验中心、省级泵与电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等平台,加速泵与电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建设芯片控制、电子信息两大“千亩产业园”和“浙东光谷”等产业平台,加速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依托生命健康产业园、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等建设,做大生命健康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布局半导体及控制器、新能源电车及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
三是实施科创平台扩面提质工程。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与老旧工业园区、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盘活一批国有空间资源,建设一批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服务等功能的产业创新平台,打造全域产业创新孵化格局,全市孵化、成果转化等空间面积突破70万平方米。扎实建设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市创新产业园区、温岭(海宁)科创大厦、成果转化中心、市农业科创服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城智谷、环龙门湖科创带孵化园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城西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项目,年底前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基本完工。力争全年产业创新平台项目完成投资额17亿元。大力推进省级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力争2025年前完成创建目标。健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成长链条,支持省级人才创业园、科技企业“500精英”孵化器、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国有孵化载体做大做强,建立信息互通、项目共育机制,打通项目产业化通道。2024年,确保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基本成型,集聚国家级人才领衔的科研人才120人,实施攻关项目10项,建立企业联合研究中心30个。
二、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聚焦“315”科创领域,借力高校资源优势,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温岭路径,构建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转化。健全“揭榜挂帅”攻关模式,完善企业参与攻关需求征集与榜单编制机制,组织全市科创力量参与技术攻关,全年新增温岭市“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12个。探索创新联合体模式,支持科技领军(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链主”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牵头,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开展协同攻关,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任务,全年新增省级及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个,新增省级及以上首台(套)装备2个,力争入围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
二是深化“校院地企”科技合作。加强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建立高端创新资源“蓄水池”,积极推动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单位合作落地,全年新建技术转移中心3个。深化我市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台州学院等高校以及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皮革研究院、中科院杭州医学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突出绩效导向,推动现有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地合作载体更大力度参与相关产业科技攻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加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开展技术开发、转让、许可等活动,通过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台州(温岭)中心开展专利交易、转让、许可等活动,优化科技成果供给、转化。强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全年新招收5名博士进科研工作站。
三、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科技主力军队伍。
一是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力军”。实施上市企业裂变、亿元企业倍增、专精特新培育、上规升级攻坚“四大计划”,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专精特新”梯度培育计划,加速形成以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坚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高水平科技企业队伍。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科技领军(小巨人)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
二是精准开展科技企业招引。加大“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招引力度,深化“人才+项目”双引双促,全力争取带资金、带项目的高端人才落地我市,引进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较大的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创业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落地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5个,引进高技术产业(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项目10个。
四、聚焦科技发展环境优化,塑造创新新生态
以科技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聚焦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以良好科创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聚焦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引育和人才创业的实际需求,构建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实施《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意见(试行)》,强化教育、医疗、住房等要素保障,以国家、省级海外引才计划为重点,力争全年新引进或入选省级及以上人才8名。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建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壮大工程师、技能人才队伍,全年新培育高技能人才3500人以上。加快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商业综合体、高端医疗机构、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公寓等配套布局,全年新引进大学生1.5万人,开工建设、改造人才公寓(青年公寓)1920套。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全面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科技惠企政策扎实落地,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同比增长30%以上。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市科创中心等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技术培训等科创板块增值化服务。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优选高校专家走进工业企业开展资源对接、技术研发等活动,指导企业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大力发展以科技经纪、信息咨询、检验检测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级温岭(通用机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夯实企业创新发展基础。
三是改善科技金融发展生态。强化政府资金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引导能力,加大产业基金、科创基金等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项目,全年基金投资完成额达8亿元以上。积极推动构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基金于一体的科技金融生态链,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推广混合质押融资,健全科技金融服务组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引进和培育科技银行、科技保险、信保基金等创新型科技金融机构,发展科创金融产业链。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 联系人:江佩佩
联系电话:86121314 邮编:317500
温岭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12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3份)
温岭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24年6月12日印发
附件:本提案采纳清单
●提案编号:202402302
●提案标题:关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提案类型:(A)类
●采纳建议:5条,解决问题:5条。具体条目如下:
1-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创建高能级产学研平台。
1-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实施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三年计划,加速科创湖区规划建设,打造“一链一平台”体系,推进科创平台扩面提质,高水平建设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
2-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企业从制造型向创新型转变。
2-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实施上市企业裂变、亿元企业倍增、专精特新培育、上规升级攻坚“四大计划”,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形成由科技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高水平科技企业队伍。
3-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引进高校院所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3-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优选高校专家走进工业企业开展资源对接、技术研发等活动,指导企业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4-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做强创新基金与产业基金,发挥温岭民营资本优势,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加大产业基金、科创基金等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项目,全年基金投资完成额达8亿元以上。
5-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优化环境保障。
5-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实施《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意见(试行)》,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全面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科技惠企政策扎实落地;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科创板块增值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