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6788/2024-10543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温科函〔2024〕8号
- 成文日期:
- 2024-06-25
- 发布单位:
- 温岭市科技局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202402305号提案答复的函
潘琦、顾红丹、李先能等委员: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第202402305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持之以恒推进“创新深化”,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较大提升。为此,我市今年特制定了《温岭市“创新突破年”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推进“315”科创体系建设,强化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市“两城两湖”建设和现代产业跃升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作为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将理论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其深入发展,以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科创平台建设。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我市着力推进科创平台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了以温岭市科技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为核心,四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撑的“双创四体”平台体系和以省技术创新中心、高校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构成的不同层次、多点布局的“一心六院十转移”技术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目前,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集聚各类专业服务机构40余家,已建成为一个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育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温岭泵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连续2年获省绩效评价优秀,省级工量刃具综合体绩效评价排名位居全省前30%。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于2023年1月落地、7月揭牌运营,成为全省十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列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名,牵头(参与)省部级攻关项目(课题)14项。通过校地合作,建成清华大学温岭电机与驱动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台州学院温岭研究院、中轻检验认证(温岭)有限公司、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温岭市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暨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等6家研发机构,引进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13所高校院所入驻科创中心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负责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温岭建设或共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与本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目前,各服务机构已累计提供全链式服务超6000家次,解决企业难题超400项,签订合同金额近3亿元,攻坚关键共性技术52项。其中2023年,各校地合作平台发布技术成果608项,举办各类技术交流活动65场,服务收入达7877.3万,如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工大等高校与企业合作项目获国家级、省科技进步奖;江苏大学温岭研究院引进5名博士进展利欧、新界博士后工作站;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为北平机床、东部数控等企业在高档工业母机配套高档数控系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台州学院温岭研究院牵头成立先进涂层技术联合实验室,引进国外优势高校专家参与共建,加大涂层领域技术攻关力度。温岭市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携手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Esaote百胜医疗、武汉库柏特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将临床医学与“数学+”紧密结合,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是细化知识产权服务。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进标准研制和自主创新。以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选取一批标准化工作成效好、专利拥有数量多且转化标准可行的企业确定为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试点,推进专利标准融合发展,目前全市有42家企业纳入专利标准融合培育库,6家被评为台州市专利标准融合发展示范企业,8家被评为台州市专利标准融合发展优势企业。依托知识产权窗口、保护中心、快维中心、行业协会等,建立业务咨询、声明信息发布平台。以网页链接、接口调用等方式共享“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网站发布的声明信息,扩大受众覆盖面,提升转化实施率。指导高校院所和企业梳理开放许可专利(试点)声明信息,确定拟参与开放许可专利,有效解决专利供需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专利交易成本高等问题。2023年度,共推出开放许可专利114件,促成许可合同412个,惠及企业118家,促成投产百万级项目2个,创新落地全省首个物流领域专利开放许可保险产品。年度累计达成被许可成交金额100余万,居全省第一。
四是优化成果转化机制。相继出台了《温岭市坚持创新制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市委办〔2022〕7号)、《温岭市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补助实施细则(试行)》(温科〔2022〕13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深化“揭榜挂帅”机制,积极对接省“双尖”“双领”重点攻关计划,进一步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广泛征求技术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论证确定重点领域,提炼技术攻关榜单,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攻克精密制造、泵与电机、新材料等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助力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自立自强。2023年度温岭市级重点研发项目立项12项。
但是,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机制创新不足、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滞后等。为此,我们将继续聚焦“315”科创领域,以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温岭路径,构建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一、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提升科技基础能力
围绕“两城两湖”建设,实施创新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平台与产业平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科创平台体系,2024年新开工产业创新平台11个以上,完成投资额17亿元以上。其中,在九龙湖科创中心,建成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扎实推进市创新产业园区、温岭(海宁)科创大厦等建设进度;省级工量刃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成三年建设期。在环龙门湖科创带,开工建设环龙门湖科创带孵化园区一期,加快创新转化服务中心等项目招引,加快省级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步伐,2024年度园区营业收450亿元,研发强度达5%。以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科创平台为重要载体,探索教育科技人才高效贯通创新温岭模式,争取台州“500精英”高级创新人才自主认定试点。2024年,确保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基本成型,集聚国家级人才领衔的科研人才120人以上,实施省级及以上攻关项目10项以上,与企业建立联合研究中心30个以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海陆机芯光医”等六大创新产业赛道和泵与电机、鞋帽服饰等两大传统产业升级赛道,抓紧谋划建设科创平台,提升已建科创载体服务能力,打造“一产业一平台”新格局,2024年引进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上海电机学院等建立技术转移中心3家以上。
二、聚焦科技攻关转化,塑造科创体系新优势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任务牵引,深入探索多主体参与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温岭路径,重点围绕三大科创高地战略领域和我市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力量,向上争取实施省级重点研发项目5项以上。健全“揭榜挂帅”攻关模式,完善企业参与攻关需求征集与榜单编制机制,组织全市科创力量参与技术攻关,全年新增温岭市“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12个。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在温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力量,攻关一批行业共性难题,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争取列入省科技进步奖3项以上,促进科技成果在温岭转化落地。深化过程管理和验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绩效评价。
深化“校院地企”科技合作。加强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建立高端创新资源“蓄水池”,积极推动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单位合作落地,全年新建技术转移中心2个以上。深化我市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皮革研究院、中科院医学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突出绩效导向,推动现有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地合作载体更大力度参与相关产业科技攻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加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开展技术开发、转让、许可等活动。强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全年新招收5名博士进科研工作站。
推进科研专利标准协同发展。发挥全国多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身份优势,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引导试点企业将先进技术、关键结构及技术实现方法转化为标准核心要素,推动关键共性技术专利转化为标准,促进产业发展。拓宽知识产权运用路径,优化知识产权质押、保险等金融服务供给。持续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行动,对实施“一对多”开放许可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给予政策激励;依托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台州(温岭)中心、浙大科技园知识产权创新服务(温岭)中心开展专利交易、转让、许可等活动,优化科技成果供给、转化。激活各类知识产权要素,形成更多创新性经济、品牌经济、特色经济。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以科技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聚焦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以良好科创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创新机制。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提升科创板块增值化服务实效。落实《温岭市坚持创新制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科技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实施《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意见(试行)》,完善城市商业综合体、高端医疗机构、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公寓等配套布局。发展以科技经纪、信息咨询、检验检测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构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基金于一体的科技金融生态链,健全科技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发挥科创基金作用,支持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科技多元化投入,持续推进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级温岭(通用机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夯实企业创新发展基础。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 联系人:江佩佩
联系电话:86121314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12日
附件:本提案采纳清单
●提案编号:202402305
●提案标题:关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提案类型:(A)类
●采纳建议:3条,解决问题:3条。具体条目如下:
1-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加强培育专业服务人才,建立技术经纪人培养体系。
1-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大力发展以科技经纪、信息咨询、检验检测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加大投入。
2-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实施创新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科创平台体系。
3-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配套政策。
3-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落实《温岭市坚持创新制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发挥政府科创基金等引导撬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