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科技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J012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25 12:58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陈小红等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科创平台建设 助力辖区产业升级的议案》(第2024J0125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制胜导向,充分发挥科创平台汇聚创新要素、加速动能转换的关键支撑作用,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已初步形成以产业创新、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等相结合的科创平台体系,为“两城两湖”新格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进展情况

一是高标准推进科创走廊建设。积极融入台州科创走廊建设,编制《温岭市科创走廊发展规划》,以九龙湖科创中心和环龙门湖科创带两个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完善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等,目前九龙湖科创中心已启动规划编制,聚焦一轴四中心核心功能,推进环九龙湖核心区及城北岸区城市设计,加快集聚未来科研科创、新型产业、金融商务、展览展示、高端酒店、品质住宅等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加速推进九龙汇调蓄工程及土地整治。环龙门湖科创带已完成城市设计规划编制,今年计划开工建设创新转化服务中心、孵化园区一期二期等项目建设,其中孵化园区一期已于3月落地将于二季度开工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环龙门湖科创带EOD项目,已通过省环保厅专家复评。

二是高站位推进产业创新平台。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升级,结合我市产业特色,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其中温岭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2021年10月列入省级创建名单,重点发展以高端泵与电机、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激光电子高端装备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于2023年参与省高新区年度绩效评价,园区营业收入达437亿元,研发强度达5.19%。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于2023年1月落地、7月揭牌运营,成为目前全省十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是台州市获批建设的最高层次科创平台。目前,已列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名单,牵头(参与)省部级攻关项目(课题)14项,相关工作被李跃旗书记批示肯定;联合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公司承担亿森(上海)模具公司“2500T精密伺服多连杆压力机程研制项目”(总金额2436万元),有望为传统型液压压力机的以旧换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体结顶,市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成立。

三是高质量推进产业服务平台建设。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大推进创新平台和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以温岭市科技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为核心,四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撑的“双创四体”平台体系和以技术创新中心、高校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构成的不同层次、多点布局的“一心六院十转移”技术服务体系。目前,浙江省温岭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连续2年获省绩效评价优秀,省级工量刃具综合体绩效评价排名位居全省前30%。通过校地合作,建成清华大学温岭电机与驱动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台州学院温岭研究院、中轻检验认证(温岭)有限公司、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等6家研发机构,引进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13所高校院所入驻科创中心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先进涂层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温岭)。截至目前,各服务机构已解决企业难题超400项,签订合同金额近3亿元,攻坚关键共性技术52项,其中2023年,各校地合作平台发布成果转化项目608项,服务收入达7877.3万,如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工大等高校与企业合作项目获国家级、省科技进步奖;江苏大学温岭研究院引进5名博士进展利欧、新界博士后工作站;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为北平机床、东部数控等企业在高档工业母机配套高档数控系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四是高水平推进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聚焦人才、企业创业孵化功能,在市内市外布局建设众创孵化平台,完善科技项目孵化体系。建成省级人才创业园1家,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培育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温岭吉园果蔬星创天地)、省级星创天地3家(温岭星星曙光生态农业星创天地、红日现代农业新创天地、浙江“天和水产”星创天地)。加快科创飞地建设,积极探索“飞地模式”的新路径和新机制,借助重点城市科创资源,目前已在杭州等地建立了集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商引智等功能于一体的科创飞地,研发孵化科技项目 53 个,成功产业化落地到温岭项目 14个,获得融资项目 5 个,融资总额超 4000 万。

五是高要求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全力支持企业梯次建设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进一步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7家、省级国家科技合作载体3家、台州市重点实验室9家。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链式科创平台体系仍需完善。我市孵化、加速、产业化等科创平台发展空间受限,全市孵化场地不足6万平方米,且以租用为主,规划6万平方米的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项目刚刚启动建设,与先进地区如长兴县孵化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相比,差距太大。同时,由于缺乏配套的产业化场地,难以支撑企业创新全链条发展。

二是研发机构能级整体不高。我市企业创新投入意识普遍不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大多规模小、能级低。目前,我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台州市共6家)仍是空白,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仅1家(台州共4家)。

三是创新平台运营能力仍需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运作仍以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运营为主,缺乏市场化专业运营机构的服务赋能,存在服务形式不够丰富、对接不够紧密等问题。

四是重大科创项目谋划不够。根据《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要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当前我市建设中的重大科创项目有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创新产业园区、海宁(温岭)科创大厦等,谋划中的有环龙门湖科创带孵化园区、成果转化中心、城东高架东侧产业园、创新服务中心等,但项目单体规模不够大或不够成熟,部分项目的科创属性不明显,列入省“千项万亿”科技创新强基类项目仅1项(投资总规模6亿元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

下阶段,我局将扎实推进创新深化,牢牢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推进创新突破年行动,启动科创平台三年建设计划,加速推动科创平台提质增效、提能造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聚焦科创走廊建设,加速科创湖区规划建设。深化环九龙湖核心区城市设计,依托大三角“品质新城”开发,围绕高新高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科创机构集聚发展,加快建设科技服务、人才服务、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科创发展空间。加速环龙门湖科创带建设,依托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海洋技术四大产业,加快布局科技研发、孵化、加速、中试等科创发展空间,打造先进制造产业科创功能区。

二是聚焦产业提升,打造“一链一平台”体系。建强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工量刃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先进涂层与薄膜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推动机床工具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建强泵业智造“千亩产业园”、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国家水泵质量检验中心、省级泵与电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等平台,加速泵与电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依托生命健康产业园、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等建设,做大生命健康产业链和创新链。

三是聚焦重大科创项目谋划,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快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创新链赋能产业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2025年前完成创建目标;通过5年时间,高水平建成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关键技术攻关上实现新突破,打造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国产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成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创新产业园区和温岭(海宁)科创大厦,打造综合性科技服务中心、全周期科技企业培育平台和集总部经济、孵化、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科创载体。强化部门工作协作,共同提炼建设规模大、资金投入高、科创属性强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科创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315”工程重大项目名单。

四是聚焦孵化成长链条完善,推动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与老旧工业园区、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盘活一批国有空间资源,建设一批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服务等功能的产业创新平台,打造全域产业创新孵化格局,全市孵化、成果转化等空间面积突破70万平方米。持续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校院所平台、科创中心、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服务平台实绩实效,壮大培育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学研融合协同创新;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校地合作,支持江苏大学、华中数控等探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创新载体。

五是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由我市“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机遇,围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等需求,纵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力量,横向联合高校院所平台力量,共同承担省部级重大攻关任务,在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等科技成果上取得新突破。引导企业梯次建设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进一步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六是聚焦创新要素集聚,完善优化创新生态。落地落实《温岭市坚持创新制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发挥政府科创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助力企业、平台发展壮大,经济稳定发展。探索建立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优选20名高校专家走进工业企业开展资源对接、技术研发等活动,指导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突出绩效导向,不断完善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管理办法、考核办法,提升现有科创载体服务能力,支持国有产业创新平台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引进专业化运营机构,提升平台专业化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    联系人:江佩佩

联系电话:86121314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