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科技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6-25 11:23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持之以恒推进“创新深化”工作,在研发投入、主体培育、平台提能、技术攻坚、项目引育、氛围营造、党建引领上持续发力,获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实现科技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我市“两城两湖”建设、现代产业跃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研发强度稳步提高。深入开展落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有效调动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联合多部门精准指导企业细化研发费用归集,确保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应统尽统,着力提高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总量达43.7亿元,同比增达8%,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14%;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96.35%。

(二)创新主体量质倍增。持续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版,支持企业建设高能级研发机构。2023年度,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85家;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家、台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94家、台州市重点实验室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3.8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7.6%。

(三)科创平台能级跃升。一是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落地运营。中心项目列入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科技创新强基和“315”工程科技创新强基重大项目,并于6月开工建设。7月1日由卢山副省长、周济院士共同揭牌运营。运营以来,实质性推进了中心制度建设、团队组建、资源引进等基础性工作,列入2023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名单;已到岗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5个,集聚科研队伍53人,落地事业部5个,牵头(参与)省部级攻关项目(课题)14项;与11家企业共建了联合研究中心,推动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落地,相关工作被李跃旗书记批示肯定。二是“两城两湖”规划基本成型。完成《温岭市环龙门湖科创带城市设计》编制规划,发布《温岭市科创走廊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首年参与省高新区年度绩效评价,争取创先争优,2023年度园区营业收入达437亿元,研发强度达5.19%。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完成主体结顶,温岭(海宁)科创大厦、市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成立。浙江省温岭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连续2年获省绩效评价优秀。三是推进在温科创平台绩效提升。组织高校院所参加泵与电机及机床工具展会,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举办各类技术交流活动65场,达成校(院)企技术合作项目134个,合同金额近3500万元,服务企业超1000家次。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

(四)关键技术加速攻关。支持企业牵头或联合高校院所争取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列入省“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项目7项。聚焦产业发展核心技术难题,深化“揭榜挂帅”机制,2023年度温岭市级重点研发项目立项1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依托清华大学、江苏大学、台州学院、华中数控等校所力量,实施行业发展共性技术攻关项目25个。成立先进涂层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国温岭),联合海内外专家,在先进涂层领域开展国际化合作,助力机床工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科技项目转化落地。紧扣高端机床装备产业招商链条,赴北京、江苏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全年组织到机床展及实地调研企业80余家次,组织座谈会、论坛5场,赴外招商6次,对接机床装备项目45个,落地项目8个,正在洽谈项目10个。举办温岭市机床工具产业技术服务项目招引大会,引进森泰英格(成都)数控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先进制造应用技术中心。发挥“科创飞地”招引优势,飞地新入驻孵化科技项目7项;才创园、科技孵化器新入驻项目7项;新增台州市级众创空间2家。加强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全年共转化高校科研成果24项;实现技术交易额达27.2亿元。

(六)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制订《温岭市落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7)》。2023年度财政科技投入达4.55亿元,增速达30%。落实科技惠企政策,2023年度兑现研发投入、高企培育等各类科技政策奖励补助1.72亿元,获省补资金6201万元。全市1120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7.08亿元。修订出台《温岭市科创基金项目评审实施细则(试行)》,完善基金投资机制,精准支持科创项目5个。创新驱动赛道“赛马比拼”红榜数稳居台州首位。

(七)党建工作统筹引领。坚持聚焦科技创新主业,树立“一盘棋”意识,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抓实政治引领。认真开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做实“科技大讲堂”等自主品牌,共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15次、党员学习33次、机关学习31次、科技大讲堂8次、调研课题4个,获全市机关党建理论文章三等奖1篇。抓严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等机制,推进“三书两报告”制度,共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9份,党组专题会议2次,建立干部政治素质和廉政档案22份,廉政约谈19次。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建立意识形态和社会舆情分析制度,成立科技局网评员队伍,严格落实新闻发布制度,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全年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4次,召开新闻发布会4次,被“温岭发布”微信公众号录用10余篇,台州市级以上媒体录用近40篇;获评台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抓好年轻干部培养。坚持选贤任能,唯才是举,注重在重点工作中锻炼和培养干部,今年推荐年轻干部综合比选工作,我局王景源同志被选派至泽国镇担任服务专员。规范选人用人工作,2023年公开招录事业单位1人,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科技局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创新深化大会精神,紧扣“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要求,以创新突破年为抓手,在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平台提能、关键技术攻坚、创新主体育强、科技人才招引、创新环境优化、党建引领等7方面全面发力,为我市“两城两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强“315”科技创新体系。认真对标落实“必须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指示要求,扎实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抓牢各项重点指标,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15%以上。抓好“315”重大创新平台项目投资和建设,争取更多项目入选“千项万亿”科技创新强基类项目。实施研发提升攻坚年行动和“两清零一提升”行动,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有明显提升。

二是聚焦科技基础能力提升,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围绕“两城两湖”建设,实施创新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平台与产业平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科创平台体系,计划2024年新开工创新平台11个以上、新谋划15个以上。其中,在九龙湖科创中心,扎实推进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创新产业园区、温岭(海宁)科创大厦等建设进度;省级工量刃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成三年建设期。在环龙门湖科创带,开工建设环龙门湖科创带孵化园区一期,加快创新转化服务中心等项目招引,加快省级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步伐,2024年度园区营业收入450亿元,研发强度达5%以上。以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科创平台为重要载体,探索教育科技人才高效贯通创新温岭模式。2024年,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省级创新联合体、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启动省级以上攻关项目11项,与20余家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形成温岭经验,在全省争创优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海陆机芯光医”等六大创新产业赛道,抓紧谋划建设科创平台,提升已建科创载体服务能力,打造“一产业一平台”新格局,2024年计划引进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院校入驻。

三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任务牵引,深入探索多主体参与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温岭路径,重点围绕三大科创高地战略领域和我市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力量,向上争取实施省级重点研发项目5项以上;重点围绕全市机床产业、泵与电机等传统产业共性发展难题,提炼一批技术需求,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12项。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在温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力量,攻关一批行业共性难题,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争取列入省科技进步奖3项以上,促进科技成果在温岭转化落地。深化过程管理和验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绩效评价。

四是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科技主力军队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科技企业“储备库-培育库-成长库”梯次培育库,纵深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高新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专项行动,确保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力争省级科技领军企业(省级科技小巨人)2家;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占比达35%、每万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50家。引导企业梯次建设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进一步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力争实现省科技领军企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两个全覆盖,力争实现国际联合实验室零的突破,新增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省级国际合作基地)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台州市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0家。

五是聚焦高端人才项目落地,加强科技精准招商。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聚焦芯片控制、电子信息、激光等产业园区建设,发挥科技招引作用,加快高端科技项目落地。抓牢“精密制造城”“未来汽车城”等建设机遇,以省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精准招引孵化一批精密智造项目。发挥省级才创园、孵化器和杭州“科创飞地”招引优势,实现内外统筹联动,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台州市以上众创空间2家。探索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提升高层次人才项目招引、孵化、加速、产业化全流程服务能力。

六是聚焦全面创新氛围营造,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机构改革精神,发挥科技领导小组作用,强化科技战略规划计划、科技创新资源、科技政策、创新平台、重大任务实施、项目督导评估等“六大统筹”,提升“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科技管理能力,有力激发全市创新活力潜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创新机制。落实《温岭市坚持创新制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科技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有力发挥科创基金作用,支持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科技多元化投入,持续推进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创新驱动赛道赛马比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七是聚焦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建、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统一战线等工作,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意识形态管控,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深化主题教育结果运用,以党组理论中心组、每月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为依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各级重要会议精神,确保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强化自身队伍建设,重视政治理论和科技政策法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局机关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打造过硬科技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