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MB1582444Y/2024-10539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6-24
- 发布单位:
- 市应急管理局
温岭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温岭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强化重点领域攻坚整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有较大影响事件,为我市建设“两城两湖”和推进“两个先行”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安全生产方面:1-9月,我市上报事故7起,同比去年下降22.2%;死亡5人,同比去年下降37.5%(此数据不包括8.19舟山沈家门温岭籍渔船3人死亡的意外事件)。
1.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一是开展安全生产“除险保安”工作。紧盯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城市运行、旅游等重点领域,每月开展安全大检查,不定期组织暗查暗访,及时整改存在的突出风险和隐患。截至10月26日,“除险保安”系统内企业数据21252条,隐患数据1185828条,已整改1185828条,整改率100%。同时建立我市安全生产“除险保安”风险管控指数月晾晒工作机制,对镇(街道)、温岭经济开发区进行安全生产“除险保安”指数每月晾晒,评价指数纳入2023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聚焦9个重点领域和4项专项整治,开展起底式、洗楼式、扫街式常态化作战。截至6月18日阶段性行动结束,累计发现隐患6.7757万条、完成整改6.7346万条,责令停产停业5697家,立案查处9549家,行政拘留233人,追责问责5人。大排查大整治转段后续工作后,“两全两铁”行动,在台州市第一轮大排查大整治指数评价中,我市6项指标均被评定为A等次。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至10月中旬,企业自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58个,部门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63个,帮扶指导重点企业128家次,行政处罚638次,833余万元,责令停产整顿78家,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229家。三是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巡查。今年下半年,我局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责任落实、机制完善、重大工作落实和基层基础等15项巡查重点,抽调20个成员单位共30名同志同10名专家以及11名社会监督员成立10个巡查组,对6个镇(街道)、3个部门(单位)、1个市属企业开展巡查,督促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2.全面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一是开展危化领域专项整治:组织落实危化品经营、使用等11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危化安全专委办组织7次督导检查,全市共排查企业1453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2733条(其中重大隐患135条,均已完成整改),责令停产停业36家,立案查处16家。二是开展工矿领域专项整治。主要涉及21项重点领域、重点环保设施、有限空间,一场多租等,全面加强监管执法检查,做好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的填报。行动共检查企业12560家次,发现隐患24735条,已整改24735条,其中发现上报重大隐患3935条,已整改3935条,限期整改611家,关停453家,立案122家,罚款186万。三是开展电气焊专项整治。加强电气焊企业安全排查,共排查相关企业1214家4070人,排查出电焊机3116台,全部按要求建立“一机一档”。加强安全培训,分街道组织涉电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电焊工培训19场3800多人次;组织4417名涉电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电焊工参加浙江省网络安全学院电气焊专题培训,通过4287人;严格电焊工取证培训,培训电焊新取证人员570人。加大对涉电焊企业执法力度,共检查各类企业场所1254家次,发现电气焊问题636条,整改636条,关停29家,立案36家,拘留119人。四是开展“园中园”“厂中厂”安全生产攻坚整治。对全市的工业厂房、小微工业园、孵化园、电商小微园开展全面排查,共排查“厂中厂”出租企业1382家,承租企业6354家;制造类园区出租25个,承租企业821家;孵化器(众创空间)出租7个,承租企业122家;电商产业园出租1个,承租企业118家。共检查企业9956家次,排查整改隐患13069条,限期整改169家,关停441家,立案69家,罚款106万。成立专家“帮帮团”,到城北街道九份小微园、大溪镇五峰园区等开展服务指导,共服务企业42家,帮助解决问题隐患239条。
(二)防灾减灾方面:
1.抓防汛防旱工作。有效防范5号台风“杜苏芮”、6号台风“卡努”和11号台风“海葵”等3个台风的影响,实现连续第18年洪涝台风灾害人员零死亡。责任落实方面:更新调整防指成员,市、镇、村逐级签订防汛防台抗旱责任书,全市划分2898个防汛责任网格、4448个风险点专业网格,明确防汛责任人0.88万人,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出台《“八张风险清单”分类分层分级研判管控工作机制》《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等8项机制。更新完成镇级防汛防台工作手册,实地更新642个村级防汛形势图。隐患排查整治方面:扎实开展汛前大检查和防汛防台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市投入检查人员18440人次,检查点位17449处次,发现问题隐患1680处,均完成整改或落实度汛措施。夯实防汛基础方面:落实市级经费136万元,聚焦“六张网”建设,完成汛前33项任务,目前正在落实主汛期前11项任务。健全“2+X”物资储备体系,储备抢险物资47万件,实现防汛“三大件”“四小件”全覆盖。组织防汛应急演练28场次,防汛责任人培训63场次9867人次,组建“防汛服务团”,逐镇逐村跟踪指导“三大件”,实操训练演练642场次4519人次。聚焦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强化高等级预警响应“叫应”和联合值班值守,共落实高等级预警响应联合会商值守18次,“叫应”相关责任人1580人次,“六问”抽查责任人1026人次。
2.抓森林防灭火工作。成组建一支温岭市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并对新招录的消防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及森林扑火技能培训。并结合我市原有的铁旗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队伍融合训练及演练,较大的提高了我市森林扑火力量。强化预警监测,组织开展6次火险形势研判会商,及时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警信息6条。各镇(街道)设立检查站(含临时)共542个,出动人员数量10429人次,排查火灾隐患24处,消除火灾隐患24处,查处、制止违规用火30起,行政处罚6人,共罚款3400元。
3.抓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全面完成我市2023年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目标38家,并发文公布名单,在台州市范围内率先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任务。分两批向镇街下拨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补助资金,共计174万元及对电信公司场所可视化安装费用50920元的拨付。完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共72家的房屋质量复检工作。继续开展全市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巡查工作,完成对温岭市避灾安置中心过期救灾物资的更新轮换。
4.抓应急指挥工作。全力完成2023年温岭市防汛防台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综合演练。完成《温岭市烟花爆竹事故应急预案》和《温岭市突发公共事件人员基本生活应急保障行动方案》两个专项市级预案。开展2023年温岭市防汛防台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前置调度演练活动。完成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和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动态考核相关佐证资料的搜集和上传。跟踪落实社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在台州市现代社区建设工作简报发表专报一篇。完成每月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预警通报编报,以及安全生产事故直报工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一是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巡查和督查工作。履行综合监管职责,对各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查检查。二是继续对专业安委办牵头单位的督促指导。定期召开安委会例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三是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对连续发生两起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点隐患挂牌督办未按期完成的进行约谈。
(二)突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一是继续紧盯重点领域工作任务。强化安委办综合统筹和各专委办专业统筹,深入扎实开展自建房、城镇燃气、危化品、消防、涉海涉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大“打非治违”力度,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强化重大隐患挂牌。4月底前,排摸公布一批消防、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等领域重大(重点)隐患整改单位,实行挂牌督办;及时督促落实并消除上级和本市的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项目。
(三)落实防汛防旱各项措施。坚持关口前移,持续开展汛前、汛中、汛后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行清单化落实闭环管理,量化细化风险隐患管控举措,常态化落实风险隐患排查日志、风险隐患报告制度,加大风险提示单、整改督办单运用,确保“发现一个、整治一个、销号一个”。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夺取防汛减灾再次全面胜利。
(四)持续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强化风险会商预警,及时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高风险预警信息。充分发挥森防指办统筹协调作用,让成员单位履职到位。全面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继续加大对全市森林防灭火队伍火灾扑救的专业培训,巩固提升镇(街道)森林防灭火能力。
(五)加强应急处突能力提升。做好应急救援、指挥规范化相关工作。完善“1+3+X”先期处置和应急救援联席指挥机制,进一步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联动机制,坚持每季度结合各类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应急联动点验,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联防联控能力。强化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送纪律,加大督查通报力度,确保信息快速畅通,真实可靠。同时,进一步做好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分析预警工作,做到防范在先,除患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