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184G/2024-10537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6-24
- 发布单位:
- 市经信局
市经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温岭“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嘱托20周年。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市”战略,大抓“项目推进年、双招双引年”两年活动,推动“工业强市向2000亿奋进”。今年以来,我市入选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名单,与三门共获省政府财政专项激励每年1亿元。
(一)攻坚调度,全面稳定工业经济运行
打响工业稳进提质百日攻坚行动,开展项目“双进双产”大会战,狠抓“七张清单”“赛马比拼”,充分释放热刺、富岭、爱仕达等新投产重大项目产能,11个省重大项目全年投资完成17亿元以上;深度挖掘26家月度升规企业产值增量,拉动全年规上产值增速约0.9个百分点;重点关注电产不匹配、产成品异常等运行风险,强化企业留驻和稳规保规,全力以赴补短板、挖潜力、争进位。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38.4亿元,同比增速-1.9%,居台州第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居台州第8;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5.3%,居台州第5。
(二)腾笼换鸟,全域推进产业空间优化
围绕“两城两湖”战略布局,以“全域治理+跨域整合”为创新路径,滚动迭代亩均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工作,强势推进沿海冷冻、船舶修造产业收储整合,统筹推进老旧工业点改造、零地技改、数字化改造“三个100”工程,全面盘活利用土地存量。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全面深化“标准地+项目库”精准供地机制,推广小微园区扩容利用,新增工业用地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2.0,源头防范低效用地产生。今年以来,共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39家,基本完成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销号;腾出用地2027.7亩,腾出用能23918吨标煤,投产小微企业园厂房面积380万平方米;有机更新老旧工业点1186.7亩,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投资4.46亿元。我市入围全省2022年度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核评价激励名单,获150亩用地指标奖励。
(三)筑巢引凤,全力加速产业集群升级
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同频铺设“海陆机芯光医”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泵与电机、鞋帽服饰2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两大赛道,谋划推进“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倾力建设芯片控制、泵业智造、电子信息三大“千亩产业园”,高质量搭建国家水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等综合创新平台,招引落地30个亿元上产业项目,签约引进上海电气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及纬景储能、嘉合劲威、匹克智能科技等10亿元以上项目,加速“链长+链主+伙伴企业”向大平台和主阵地集聚,推动“6+2”重大制造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今年以来,农用机械排灌用泵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创成“浙江制造”第二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激光电子信息园打造“浙里光谷”经验做法获卢山副省长批示。
(四)数字赋能,全效聚焦产业创新提质
印发《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行动方案》,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智造体系,强化华中数控曙光云等行业及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支撑,持续升级“四链提升”“远程设备检测”等智能化场景应用,以主导产业集群产品智能化转型提升为重点,加快智能水泵、智能机床、智能医械、智能汽车配件等智能产品研发和生产,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资源整合和优化。今年以来,泵业产业大脑获评工信部2023年度先进计算应用典型案例,爱仕达厨具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森林包装、利欧泵业荣获全省首批“5G全连接工厂”,泵业“N+X”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典型经验助力我市获评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市。
(五)夯基健体,全情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实施“雄鹰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根据雄鹰培育企业利欧集团“一企一策”培育计划书,落实奖励资金、土地要素等保障工作,推动其成为全球泵业产业领导者。精准服务,分行业分领域完善企业培育机制,指导推荐利欧集团企业申报“雄鹰企业”,钱江摩托、绿驹申报“链主企业”。实施“壮腰工程”,推行“专精特新”梯度培育计划,构建“订单有序分配、供需有效对接、生态有机共享”的链群协同机制,对各级首次获评“专精特新”企业发放20-150万元不等的政策激励,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配套专家”和“单打冠军”。今年以来,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培育示范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49家,东部中小企业孵化园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园区。
(六)助企纾困,全方位深化服务集成保障
承接省“8+4”政策体系,出台《温岭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一揽子惠企政策,依托“政策计算器”应用,汇集等各级惠企政策9005条,进行政策匹配651次,经信系统兑现资金3.6亿元。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助万企”助企行动,组建“部门+协会+属地”助企专班,走访规上企业,梳理困难诉求,逐一交办落实。对高频共性问题开展会商,推动服务效能从“单次受益”向“综合提升”转变,共走访企业5100多家次,办结企业诉求274件。开展“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13场,举办全国工业母机第三届高质量发展论坛,开展泵与电机、热刺激光等专场对接会,促进产业上下游供需对接。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以主题教育为指引,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4+1”新期望新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强工兴市”战略部署,按“干最好、当标杆、争第一”的要求,全力以赴加速企业培育、深化助企服务、推进数字赋能、抓好“四链”提升和“两鸟”攻坚,锚定工业强市向2000亿奋进目标,提速打造“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聚焦经济提质,全力以赴稳运行
一是抓重点清单统筹调度。狠抓数据异常(用电产值不匹配、低库存、财务法产值异常)企业、主要拉动拖累企业、亿元上负增长企业、高增加值率低价格指数企业、月度升规企业、稳规保规企业、拟竣工投产项目“七张清单”,用好工业运行监测和产业链预警体系,充分掌握企业生产安排、产能发挥、在手订单、用电数据等情况,以稳保调、以调促稳。二是抓重点区域压实责任。以“三比三看”“赛马比拼”为指引,强化镇街道、开发区工业经济领域考核力度和效能,开展日监测、周研判、月分析,全面压实中心镇、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工业经济稳增长责任。三是抓重点项目做大增量。紧盯2024年146个5000万上制造业重点谋划项目,全力推进城西数字经济产业园、上海电气年产20Gwh储能电池及配套项目、年产5万台低压电机项目和纬景科技年产1GW锌铁液流储能电池项目等4个10亿元以上新建项目,力争完成制造业投资90亿、冲刺100亿的工作目标。争取扭转主导行业、龙头企业增长乏力局面,进一步释放新入规企业、新投产项目等主要增量,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速10%以上。
(二)聚焦产业提档,坚持不懈优结构
一是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提能升级泵与电机、机床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激光电子信息、风光电及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体推进“高原造峰”“新星启明”集群培育行动。深化泵与电机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爱科赛、谱罗顿等优质控制器企业,实现泵与电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协同发展;发挥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灯塔效应”,积极谋划“机床+机器人”“机床+激光”“机床+数字化”等产业领域,争取机床装备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专项激励;做好以热刺激光为核心的“群+圈”同频共振文章,加速建设激光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突破光纤激光器、光电半导体、光电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国产化替代技术和产品,打造“浙东光谷”产业地标。二是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治理、产业集聚,以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实施意见牵头管总,配套出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相关政策,联动自规等部门编制“一企一档”“一地一档”,综合选用收回收购储备、置换整合入园、企业整合重组、“退二优二”提升、限期开发建设、倒逼腾退出清等手段,加强供而未用土地盘活利用和低效用地连片开发,支持以“工业上楼”、零星地开发等模式促进产业园区容积率有效提升。三是实施企业规模质量双倍增行动。推动利欧集团创成“雄鹰企业”,钱江摩托、绿驹车业创成“链主企业”,加快培育打造更多领航企业、“链主企业”,巩固产业链头部优势。联动市金融工作中心,推进企业上市“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推动优质上市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资本与技术、产业融合。用好“专精特新”培育政策激励,持续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增强腰部企业发展韧性,打造创业创新生力军、主力军,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
(三)聚焦创新提速,多措并举增动能
一是建强科创阵地,围绕九龙湖科创中心、环龙门湖科创带总体空间布局,发挥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浙江温岭电机与驱动系统联合研究中心等创新极作用,加快“硬核”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依托温岭东部中小企业孵化园等本地“双创”平台,发挥杭州、上海飞地及省级才创园、孵化器的内外联动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台州市“500精英计划”创业人才项目孵化引进,引导创新型小微企业迭代核心技术、升级主导产品、站稳细分市场。二是攻关核心技术,围绕“海”“陆”“机”“芯”“光”“医”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和泵与电机、鞋帽服饰2大传统产业升级赛道,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缺失链路,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攻关,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个以上,实施省级以上首台套装备项目2个以上,推动“科创+产业+产品”融合发展。三是深化数字赋能,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结合省数字化改造评价工作,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估全覆盖,实现数字化改造1.0覆盖率90%以上。积极在泵行业创建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培育泵业“N+X”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样本10家以上,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模式,推进泵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争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示范区。推动企业级、产业链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迭代泵业产业大脑供应链集采等深度应用,力争创建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四是引领绿色转型。持续加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深化推进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节水型企业2家、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9家,争取5个项目以上列入工业节能装备目录,谋划开展省级“节水标杆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以绿色创新引领工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
(四)聚焦服务提效,千方百计强主体
一是强化政策集成夯基础。围绕工信部关于十个重点行业稳增长的举措精神,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强市、商贸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已出台政策的宣贯解读和落地兑现,加快出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历史遗留补办证等产业新政,进一步落实“8+4”政策体系,继续优化升级“政策计算器”惠企平台,加快实现惠企政策即享快享,全年经信条线兑现惠企资金2亿元以上。二是聚焦服务保障提信心。持续推进“万名干部助万企”精准服务,运行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突出组团式服务,优化企业问题诉求统一归口管理和闭环管理机制,重点针对人才需求、投资进度放缓、外汇服务、供应链韧性、商务人员出入境、利润下滑等共性问题实行集中攻坚,确保首次办理满意率保持97%以上,变“单次收益”为“综合提升”。三是优化要素供给破制约。聚焦绿色铸造等要素“卡脖子”环节,谋划亿泰机械、狮峰机械等一批外迁至福建、江苏等地的优质铸造企业有序回归,实现泵与电机、机床装备、汽摩配件等主导产业基础工艺自主可控。创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标准地+项目库”供地机制,力争年度工业用地出让2000亩以上,保障优质企业成长空间。加强与IDG、中金、深创投等大型基金的战略合作,提升市级产业基金、科创基金增值服务能力和资源协同能力,产业基金运作及双招双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