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民宗局 > 工作信息

聚焦有形有感有效 打造浙鄂两地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05-06 16:35 信息来源:市民宗局 浏览次数:
分享:

台州市恩施商会,是浙江省首家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工作体系,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新经济组织”的新模式。近年来,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积极推进湖北恩施和浙江温岭两地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打造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可复制、 可借鉴、可推广的新模式。2024年1月,台州市恩施商会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商会将以此为动力,持续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努力。

一、组织互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

(一)党建引领筑牢思想之基。商会注重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基层党建中,成立台州市恩施商会党支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党建品牌。定期组织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最新理论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世界读书日”、慰问抗美援朝老兵、学雷锋、抗战老兵“代祭扫”等党员志愿活动,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思想之基。

(二)团体维系筑牢情感之基。2021年5月,温岭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成立,目前共有71名会员,台州市恩施商会会长周德广担任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台州市恩施商会执行会长牟建兵是大溪镇“石榴红”共富工坊负责人,台州市恩施商会常务副会长牟宁担任城西街道“石榴红”共富工坊负责人,台州市恩施商会秘书长陈良春担任箬横镇“石榴红”工作室负责人。各位饱含家国情怀的商会成员一起主动作为,与各族群众共事、共建、共治、共乐,为维护温岭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企业联盟筑牢组织之基。台州市恩施商会于2021年10月18日成立,会员单位包含汉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等124家各族企业,涉及塑料原料、建筑装饰、水泵电机、机械设备、模具制造、汽车销售、物流运输、医美康养、鞋帽制衣、家居卫浴、五金工具等行业。商会以“服务建会、文化兴会、创新强会”为经营理念,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积极把具有土家族、苗族等各民族特色资源的恩施商会建设成为“四好商会”“5A社团”。

二、文化互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感

(一)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台州市恩施商会以“融”字为要, 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商会成员参与“曙光石榴红宣讲团”,到基层群众中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法律维权知识、中华传统文化等宣讲。发动在温岭的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共累计宣讲5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

(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台州市恩施商会利用自身的各类优质资源,主动为在温各族群众打造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新载体。共累计组织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各种民俗活动300多场次,有力推动温岭各族文化繁荣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例,开展“中华心·疆浙情”各族青少年系列交流活动和 “民族融合 鼓瑟齐鸣”艺术培训系列活动,相关活动得到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

(三)助力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商会坚持以和合文化为精神纽带,以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目标导向,绘制好各民族“和合同心圆”。依托石榴红数字化场景实现信息共享,助力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综合运用教育、引领、协商、调解等方法助力城市民族工作。组建石榴红志愿服务队,在“五水共治”、文明城市创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中贡献力量。例如,商会联合浙江清泉泵业、云帆建材商行、朵瑞鞋业等二十多家爱心企业力量,为甘肃省积石山县灾区的孩子们送去5024双保暖鞋。陈良春争做本地外来媳妇的“娘家人”,共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动员民族外来媳妇参与平安建设展演活动300余次,组织心理咨询服务活动50余次,通过直播带货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年均销售蔬菜水果近 100余万元。商会设立中小学生助学基金,结对帮助恩施与温岭两地困难学生家庭,目前已资助250户困难学生家庭,30名学生考入当地重点高中,20名被资助学生走出大山,来到大城市学习生活。

三、经济互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

(一)东西部劳务合作。商会以“德广·石榴红家园”为信息汇聚点,构建起温岭、恩施两地劳务协作的民间平台。通过整合企业、务工人员的劳务用工需求信息,创建用工需求清单,经过数据比对,生成初步的双方岗位匹配方案,并组织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进行线上面试,最终达成用工协议。目前,已整合生成16批用工需求清单,完成了新一轮信息匹配,先后帮助20000余名来自恩施的各民族群众来台州务工,其中自主创业600多名。此外,商会还为有需要的各民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近年来共帮助5000余名两地各民族群众提升职业技能,为两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例如,为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新疆内职班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进行直播带货、自主创业等技能培训,为他们毕业后顺利就业创造便利条件。

(二)民营企业共富联盟。商会积极发挥各优秀民族企业“头雁领航”作用,带动本地民营经济共同富裕,并积极招商引资,助推恩施和温岭经济合作共赢。为商会鞋类原材料、鞋类配件企业,鞋类生产加工企业,鞋类销售企业等提供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平台,不断推动完善产业链,优化集原料生产、产品创新、市场销售等一体化模式,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其中,艾朵恋商贸有限公司通过抖音等电商平台直播销售各类鞋子,日销售额达50余万元。同时,商会还定期组织召开招商引资服务座谈会,邀请恩施与温岭相关政府部门、民营企业进行两地双向考察走访,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先后组建20批考察团,初步达成8个合作意向,促成近1.8亿元的民族共富项目。接下来,商会将利用好恩施当地生产要素市场,以降低物流、信息、库存等流通成本为驱动,吸引政府、企业、劳动力多方建立“同心共富”乡村振兴产业集群,推动温岭民营经济与恩施民族地区互嵌式发展。

(三)特色山海文旅融合。依托湖北恩施和浙江温岭两地特色资源优势,培训一批文旅新亮点项目。积极发挥恩施和温岭两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出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土家女儿城等兼具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的旅游路线,宣传温岭海韵风情为主的旅游路线,推动“山的文化”与“海的文化”交流。建立“观光体验+互动消费”平台,设立恩施特产展览品鉴馆,介绍恩施州自然风景旅游景区的同时,展示来自恩施的茶叶、果蔬、干货等“绿色、生态、富硒”的农副产品,同时也将海产品推介给400多万恩施人民,促进“山的味道”与“海的味道”融合。商会还积极配合协助两地政府,不断在提升恩施文旅服务能力上下功夫,跟市场消费需求,形成标准化接待服务规范,为游客提供优质、贴心的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夯实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持续描绘“山海幸福图”。例,探索以温岭石塘小箬村向明明(土家族)民宿为桥梁纽带,建立民宿联盟,抱团发展,为温岭文旅画卷抹上一笔民族色彩。此外,商会以温岭市职技校新疆班的师生为切入口,主动挖掘新疆优秀人才,开拓新疆文旅合作市场,现已初步达成1个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