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亩大麦夏初开镰 “三熟”制度助农增收

发布日期:2024-05-10 14:51:4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字体:[ ]
分享至:

初夏时节,麦浪飘香。在箬横镇东浦农场的大麦种植田里,大麦迎来了夏初开镰“第一收”。麦田里,联合收割机、运粮车来回穿梭,伴随着阵阵轰鸣声,粒粒金黄的大麦尽收“囊中”。

箬横镇种粮大户朱国聪今年种植了近400亩大麦,亩产量最高达780斤。他说,等这几天收完麦子后,接下去马上就要进行耕田、机插,秧苗都已早早育好。与朱国聪一样,连日来,不少农户抢抓晴好天气,迎来夏初开镰“第一收”。箬横镇种粮大户林小青说:“今年麦子的产量比去年要好。收完麦子以后,我就打算播种早稻了。”

近年来,我市各种植户积极探索“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让“冬闲田”变“增收田”,其中“大麦+早稻+晚稻”的模式种植,能够在保障水稻双季高产稳产的基础上发展大麦,目前全市大麦种植面积达1.5万亩,较往年翻了一倍。

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宏辉分析道:“因为温岭的光温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好,总体来看,非常适合‘三熟’制。再加上这几年,我们推广了水稻钵苗摆栽技术,给‘三熟’制争取了空间和时间。”

在冬闲时节种上冬小麦、大麦、蚕豆、西蓝花、甘蓝、叶芥菜等作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巧打“时间差”,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效益。朱国聪尝试了各类“三熟”制的种植搭配后,坦言目前的模式是最合适的。

“‘稻—稻—麦’三熟”制度既保障了粮食产量,还减轻了农户种粮压力。市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还将进一步推广各类“三熟”制,在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和机械助力等方面加入科学化、现代化力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助农增收。

在箬横镇浦岙村青灵家庭农场,一排排大麦正被收割装入运粮车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