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组织召开渔船分类管理“白名单”制度意见征求 “民主恳谈会”
12月2日和3日,市海经局局长丁辉带队分赴松门镇和石塘镇,邀请两镇渔业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渔民老大代表、渔业公司代表共70余人,组织召开专门针对“实行渔船分类管理,提升渔业管理水平”的民主恳谈会活动,就温岭市渔船分类管理“白名单”制度的落地实施广泛听取渔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会上,市海经局相关同志就“白名单”制度出台的背景、细则及考量做了全面讲解,与会同志围绕“白名单”制度的实施细则展开了热烈讨论,两天近5个小时的民主恳谈会活动,共收集到了70多条意见建议,除一部分现场予以答复外,剩下的意见建议将全部带回去仔细研判,并综合运用到后续“白名单”制度的修订完善中去。
本次恳谈会紧紧围绕“建立渔船综合评价体系,拉开渔船综合用船成本”这一底层逻辑,推动建立渔船分类动态管理模式,变“大水漫灌”粗放式管理为“精准滴灌”精细化管理,旨在系统重塑渔业安全管理体系。
温岭作为渔业大市,共有各类在册渔船近2000艘,渔船体量大、类型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如何更好地做好渔船安全管理工作是摆在各级渔业管理部门面前一道躲不掉、绕不开的现实命题,面对安全管理要求趋严趋紧的严峻形势,面对渔船事故险情多发易发的紧迫局面,温岭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十字关口。
推出渔船分类管理“白名单”制度,是温岭着眼渔船安全管理实际,立足系统化治理思维,借助数智化改革东风,经过审慎研判、精心策划、反复酝酿之后作出的改革举措,旨在通过综合评判渔船的船舶状况、船员情况、经营状态等静态风险因素和制度落实、遵纪守法等动态风险因素,划分渔船安全风险等级为A类、B类和C类,在日常监管中实行A类渔船“放心管”、B类渔船“面上管”、C类渔船“重点管”,同时通过制度化引导与市场化调节相结合的手段,大幅拉开A类渔船和C类渔船的用船成本,倒逼落后产能出清,促进渔船本质提升,让“守法守规者吃香、违法违规者吃亏”成为渔区的鲜明导向,让“好船差船有区别、管好管差不一样”成为渔民的价值追求。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一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是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落地性,因此召开渔船分类管理“白名单”制度意见征求“民主恳谈会”非常有必要,将“民主恳谈”这一协商议政的“制度法宝”与关乎渔区、渔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深度融合,切实做到协商与民、问计于民、改革为民,既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也有利于制度的平稳落地,为下步温岭渔船分类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