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垂直管理部门 > 市气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温岭市气象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4-12-12 14:23 信息来源:市气象局 浏览次数:


 

一、2022年度特色亮点工作

(一)、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3月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增加温岭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事业编制1名,用于招聘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

(二)、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党建与气象业务深度融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融入气象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全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做表率,全面推进温岭气象现代化建设更上层楼。一是以台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加密自动气象站布局,推动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全覆盖,全年共新建自动气象站9个,全天空仪4个,新建辐射仪和毫米波测云仪各1套;二是落实地方资金240万元,完成温岭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业务平台改造项目,使整个气象业务办公环境焕然一新,满足新时期温岭气象防灾减灾需求,提升经济发展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三是以涉海涉渔“春雷”行动气象服务为抓手,落实地方资金186万元,新建海岛自动气象站3个,极大提高了温岭海洋气象监测能力,填补了监测盲区,为海洋和渔业安全提供更健全的气象服务保障;四是落实地方资金1000万元,全面启动温岭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项目

(三)、全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改革指数和效能指数工作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6月份,我局与市行政执法对新划转的31项执法事项进行交流对接。温岭率先签署行政执法事项交接协议。联合发文《关于气象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的通知》。二是在7月27日,率先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完成案件移送损毁危害气象设施案1件,并在10月结案。三是6月份到9月份“六比六看”攻坚行动考评核心指标任务完成率在18个业务主管部门中排名前三。四是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气象事项相关工作纳入对2022年度镇(街道)平安建设性项目考核,考核分为扣1分。五是主体行为更加规范,制定了温岭市气象行政执法领域损毁危害气象设施违法行为的执法指引。六是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有效落实。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地方安全生产和大平安考核体系。七是率先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和无限台州刊登“气象十综合”探索执法协作配合新模式机制各一篇。

以上工作为台州市在气象领域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程提供了可参考模式。

四、清廉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工作。2022年2月,温岭市气象局启动清廉文化进机关示范创建工作,将“风雨清韵”作为温岭市气象局清廉品牌。2月28日向市直机关工委申报温岭市气象局2022年温岭市“清廉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认证申报工作。6月10日向市直机关工委汇报清廉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工作推进情况。10月21日向市直机关工委作“清廉文化进机关”市级示范点培树工作展示。

二、2022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到位。一是建设气象灾害精细化、高分辨、立体化监测网络,今年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15个;二是全面做好“轩岚诺”、“梅花”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测预警服务工作,为政府防灾减灾做好决策服务参考。做好汛期、灾害性、转折性天气气象服务工作,深化海洋气象服务,截至10月26日,发布预警信号194期,气象信息内参21期,春运专报12期,航线预报596期。发送气象短信280多万条次,发布微信590多条。践行了“千方百计将千变万化的气象传递给千家万户”的决心。

(二)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显著。建立以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部门联络员、防雷安全员为主体的“四员”队伍,邀请系统内业务骨干,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培训方式,学习气象预警、灾情收集上报、防雷安全和防灾避险等相关知识。共开展各类培训17场次、接受培训人数600人。  

(三)气象防灾减灾扎实开展今年60家单位完成了应急准备工作认证任务,已经完成59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的创建工作。更新人影作业设备,累计火箭人工增雨作业2次,烟炉作业8次,消耗火箭弹12发,烟条15枚,增雨1783.2万吨,在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完成新一轮气象现代化指标评估按照省气象局气象现代化评估办法(2021版)从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科技人才、发展保障等五个方面对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开展系统量化指标评测,在全台州排名第1名。

(五)完成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开展气象灾害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孕灾要素分析,全面获取我市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评估主要8类气象灾害的致灾危险性等级,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基础数据库。作为示范点完成风险普查工作。

(六)气象科普教育丰富多彩。通过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宣传日等开放气象台和气象观测场,联合省级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高桥小学开展专家讲座、气象观测活动、气象防灾实践、主题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气象知识、运用气象知识,把气象科学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开展松门教育实践基地气象科普馆建设,指导松门镇松建村成功申报省气象局第二批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七)防雷安全保障有力。6月公布温岭市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共128家,其中气象灾害(雷电)103家,气象灾害(其它)25家;按照2022年度镇(街道)平安建设性项目及平安宣传十个一评分标准要求,在全市气象协理员会议上,落实各镇(街道)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要求各乡镇(街道)协理员对所属辖区做好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监督管理工作;结合”浙政钉“掌上执法活动,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并公布抽查计划,完成易燃易爆场所线上防雷安全风险码检查全覆盖和实地检查全覆盖,共出具防雷安全隐患和问题清单14份,防雷安全隐患整改22条,对存在问题项已全部督促整改完成;结合“互联网+监管”制度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与台州市气象局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整治1次,与温岭市应急管理局开展联合双随机抽查4次开展违规施放气球日常巡查50余次,发现违规施放气球8起,处置违规施放气球50只。

(八)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1、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和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能坚定不移把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体现在思想行动上,体现在气象工作中,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推进“双建争先”工程,压紧压实党委(党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开展“风云先锋”行动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作为党组书记领办机关党建服务项目立项1个(争先创优类)。风雨先锋哨——市气象局党支部入取第三批全市机关党建服务品牌名单。积极推进“社区吹哨 党员报到”工作,今年共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志愿服务活动 18人次。

3、认真组织开展第21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和第35个职业道德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20次,节假日编制发送廉政短信6次。积极主动向市纪委汇报,进一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

三、2023年工作思路

1、认真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强化汛期气象服务。做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力求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服务及时。

2、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3、切实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气象社会管理。

4、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5、抓好党建工作,巩固教育成果;紧紧围绕“两个责任”落实,坚持常态监督,转变工作方式,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教育。结合气象工作特点,创新党建机制,深化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环境革命、气象服务等中心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6.结合三服务要求,发挥农气专家联盟作用,年内开展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和水产养殖专业气象服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7.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继续完善沿海气象监测站网布局,拟新建自动气象站9个,升级改造5个,提高海洋气象服务能力。

8.继续完善点对点叫应机制,新建气象灾害和预警智慧叫应平台,扩大灾害性天气智慧叫应的覆盖面,提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能力。

9.加强气象业务科研能力建设,着重提升业务人员综合素质,鼓励撰写论文和科研项目申请,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骨干人员。

10.继续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深化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争取完成更多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建设和气象灾害重点单位认证。

11.根据防汛抗旱需求,继续加强人工增雨作业,为全市抗旱做出应有贡献。

 

 

 

                            温岭市气象局

                                    202210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