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速递一份《青草地》征文攻略,请收下!
投稿啦!!!投稿啦!!!
《青草地》的小读者们,
快来投稿啦~~
各位小读者们,你们是否发现《青草地》作文版悄悄地出现了变化。这里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日常作文展示,经常会出现主题类的习作专栏展示。最新一期,小学版再次增加了《三十年,镇街新变化》的习作展示。
这是开学来,我们开设的第一期征集。自3月以来,《青草地》开设了多个征集。本期,小编特地准备了《青草地》最全征集指南,爱写作的你,千万不能错过!!!
习作展示
太平 牛轭街的变迁
●太平小学五(3)班 陈思宇 指导老师 王灵平
太平街道牛轭街,一条古老的小街,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
我家原本就在牛轭街。爷爷说:“在三十年前,温岭除了人民路和万寿路这两条主街,牛轭街也算是热闹繁华的街市了。”以前,牛轭街两旁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前街以面馆居多,每天食客络绎不绝,后街以秤和藤床等手工制作为主。后来,前街的餐饮店慢慢被市场淘汰,形成童装一条街。2010年以后,店铺就越来越少,变得冷清了。
在我记忆中,那条阳光照耀下的老街,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在悠闲地休憩。细长狭窄的石板路,车辆难以通行,只要有人经过,石板路就会发出暖心的叮咛:“当心啊!”道路两旁都是木质或石板结构的老房,透着悠长的岁月气息。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诉说着各自的经历,沉淀了曾经的喧嚣。去年的我,还在为周边的居民做消防宣传。望着老照片,我又看到了修秤的大伯正在调整校对;听到了做藤绷的阿公在穿引藤条的声音;闻到了“武大郎烧饼” 店里透出来的香味……
回眸间,牛轭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痕迹。当下,温岭老城区块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建筑工人们正在辛勤工作,拆除了老旧房屋,清理建筑垃圾,为下一步的新建做好准备。我听着安全围墙里面传出“砰砰砰”“突突突”“哐哐哐”的声音,竟觉得这些声音也不惹人恼,倒是有一种别样的韵律,恰似在为我们奏响新生活的乐章。
新的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勤劳人民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份智慧都融入缤纷的色彩,即将在这幅画卷上一笔笔地勾勒:成片华丽的高楼大厦如以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条条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如巨龙般通向四面八方,还有那芳草萋萋,繁花袅袅,绿柳依依……牛轭街将蝶变新生,活力迸发。
城东 房屋变迁记
●百丈小学四(1)班 陈俊宇 指导老师 张健
我的家在城东街道,过年时节,听家人闲聊,聊到我们家房子的大变化。
第一间房,早已不住人。那是一幢二层石板屋,正无言地立在田地旁,它曾是爷爷的骄傲,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这房子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村实行包产到户政策后,爷爷奶奶靠辛勤劳作一砖一瓦盖起来的。爷爷聊到这儿就刹不住嘴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他深情的介绍语言里,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烈日炎炎下的水田里插秧、施肥和割稻,看到了石板屋盖好后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
第二间房子,是马路边的五层通天房。屋前就是一条通向城区的快速路——横湖中路;屋后则是绿植环绕的小花园。当年这套房也是我们村富裕人家的象征,个个都羡慕。提起这房子,爸爸脸上满是自豪。原来,九十年代国家加速开放,农村老家也兴办起了各种小工厂,一派欣欣向荣。爸爸妈妈一边种地,一边去工厂打工,省吃俭用攒下了钱盖起了这幢通天房。而且,这房里还添置了不少当时的新鲜玩意——家具、电器呢!
第三间又在哪里呢?原来就是现在住的城区的商品房。温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楼房遍地开花,我家新买的房子所在小区的门口有超市、菜场、饭店和各种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放假期间,白天,我可以独自坐公交车到乡下跟着爷爷奶奶料理瓜果蔬菜,养鸡喂鸭;黄昏,我又能够返回到小区,陪爸爸妈妈跳广场舞,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放松心情。随着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也纷纷在城区买了房。
这三套房子是爷爷奶奶艰苦奋斗的见证,是爸爸妈妈辛勤打工的结晶,更是我认识周围事物发展变化的参照物。一只海螺,能够联想到海的声音;三套房子,也能够反映出温岭撤县设市30多年来城东街道农村家庭的巨大变化。我家房屋变迁的故事,也是祖国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城北 磊石山的见证——“石粘”不变,镇变了
●春晖小学五(2)班 王启源 指导老师 潘巧巧
磊石山巅有两块巨石,它们紧密相连,在狂风骤雨中能自由摆动却不分开或掉落,犹如黏在一起,我的家乡石粘因此得名。这里的山水充满灵性,饱含真情。
每日清晨,黄茅山最先苏醒,欣然睁开双眼,向东眺望,村落星罗棋布,金清大港奔腾入海,气势恢宏。日出江面,晖光映照一群麻花鸭,泛起五彩涟漪,圈圈荡漾开来,又隐匿于运沙船掀起的波浪中……江上的三孔琅岙桥,连接古今,朴素的桥面布满青绿的斑驳痕迹,似乎见证了“石粘—城北新城”的变迁与发展。
妈妈小时候,想去长桥外婆家,必须经由麻车桥下的埠头,乘船向东而行。那时自行车是稀罕物,外公买的还是全村第二辆呢!听邻居阿公说,他年轻时在民兵队,晚上扛着枪轮流守护麻车桥……那些往事对我来说遥不可及,难以置信!
如今,村里的老街已拆除,即将建起现代化小区。村口直通高速和高架入口,大石一级公路、226省道穿境而过,轻轨站和高铁站近在咫尺,水陆纵横,交织成网,城北人出行极为便捷。
城北人敢想敢干,推动鞋业升级发展,使城北成为中国鞋类出口基地,获“中国童鞋之乡”的美誉。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此创业,为小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更令人欣喜的是,温岭第一所大学——台州第一技师学院也在此落户,为城北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现在的石粘街焕然一新,繁华的商贸融入各地特色人文气息,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虽无大都市的喧嚣,却有自己的温润,处处展现新颜。曾经的小镇,更像人们心中温馨的小城,充满和谐的人间烟火气。人与人之间,如那两块“粘石”,虽有缝隙,却相依相伴,永不分离。
两块巨石依然耸立,昔日的石粘镇已变了模样,明日的城北怎不让人充满期待?
看到这些展示的文章,你是否跃跃欲试?
这里有《青草地》最全征集指南,
感兴趣的你,快来参与吧!
01三十年,镇街变形记
具体内容点击上图查看
城市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学生们可以参考上述角度,从一条路、一所学校、一家店的变化出发,或自选其他角度,通过实地探访、采访他人的方式,或者以一张老照片、一个老物件切入,以小见大,反映今昔对比,讲述镇街的变迁,共同回味曾经难忘的历史。
投稿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讲述你所在的镇(街道)的变化
投递方式 登录掌上温岭App,点击“总有一款活动适合你”横幅,再点击“变形记”
02漫话老师
具体内容点击上图查看
亲爱的同学们,请用“慧眼”来观察,用“慧心”来感悟。
用灵动的文字,“话”老师的最美形象,记录老师的经典语录、招牌话语,描述你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用图画,为亲爱的老师“画”张美美又可爱的“像”!
投稿要求 用文字或绘画记录老师不一样的一面
投递方式 登入网址http://qcd.wlxww.com,编辑栏上传姓名、学校、班级、内容,选择“漫话老师”专题进行投稿。
03校园一角·遇见春天
具体内容点击上图查看
春光怡情亦悦景,请你来当小导游,现《青草地教育周刊》发出“校园一角”征集令 !同学们,快来介绍春天里,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
投稿要求 选择校园的某个地点,进行介绍,并凸出春天的特色,你喜欢它的缘由。
投递方式 登录掌上温岭App,点击“总有一款活动适合你”横幅,再点击“校园一角”。
04《青草地》报头题写
具体内容看下文
2019年,《青草地》曾向我市中小学生征集报头,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大家独有的创意让报纸亮点不断。去年,《青草地》重启报头征集,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诚挚邀请。“青草地”三字,等你挥毫泼墨!目前,征集仍在继续!!!
投稿要求 字体舒展大方、易识易辨、构思新颖;同时也欢迎报头整体设计的平面作品。
投递方式 拍摄作品正面照,上传至掌上温岭app投稿后台,选择“青草地报头征集”专题进行投稿,根据页面提示输入姓名、学校、班级。
心动不如行动
别再犹豫,赶快加入我们吧!
我们热切期待你的参与,
一同在语文世界里探寻无限可能,
展现你的才华与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