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08 14:39:3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日前,202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出炉,温岭再次登上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榜单,排名第15位,连续7年闯入15强。
此次公布的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重点从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潜力、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效四个方面展开评价,旨在打造客观、全面、有效、创新的科技创新评估评价体系,服务于国家科技强国建设。
从公布的数据看,浙江有16个县市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名单,前20名中,浙江占5席。温岭科技创新评价成绩在全省县市中排名第三,在台州县市中排名第一。
创新领跑台州的背后,温岭做了什么?
“我们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双倍增’行动,已累计培育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8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6家、省市两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40家,均居台州前列。”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温岭攀“高”逐“新”的过程中,企业始终是挑大梁的存在,温岭的创新“浓度”与高科技企业的“密度”是成正比的。
为激发这些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温岭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30%以上,并出台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和政策,建立鼓励企业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去年以来,共发放科技政策奖励2.56亿元,全市1120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7.08亿元。
“同时,我们持续完善源头供给机制、价值发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探索‘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产学研协同创新,并围绕泵与电机、机床工具、激光电子、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行‘揭榜挂帅’等新机制,支持领军企业、行业龙头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力量,加速攻关一批行业共性难题,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落地。”相关负责人说。
2017年以来,我市共获得17个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个;24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累计实施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项目15项、本级“揭榜挂帅”项目33项;永磁同步磁阻电机等50余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项目稳步推进。
着眼发展大局,温岭更是以科创“塔尖重器”——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为锚点,以九龙湖科创中心、环龙门湖科创带“一心一带”科创湖区为主核,系统架构起“两城两湖”科创走廊空间布局,进一步集聚科创优势、产业优势,激发区域内协同发展新动能,全力打造未来的“科创之湖、制造之城”。
依托科创走廊,我市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服务链“四链协同”,构建起“双创四体”科创平台体系、“六院十转”技术服务体系、“一母N子”基金矩阵体系,畅通“孵化—加速—中试—产业化”全路径,推动民营经济向高端制造攀升、向创新驱动转换、向现代治理提升。
“今年,温岭科创走廊进一步北拓。东南工业区、上马工业区等精密制造功能区被纳入温岭科创走廊规划范围,整体空间面积从原25平方公里扩展至35平方公里,将进一步提升温岭科创走廊首位度、显示度、集聚度。”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撬动全局发展的战略支点,科技创新一直都是温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这位负责人说,“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市之本,高位推动政策集成、资源统筹、区域创新,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县域前列。”
今年1-7月,全市规上工业研发投入25.9亿元,居台州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居台州市首位,比同期全省高9.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为14.4%,居台州市第三位,比同期全省高11.5个百分点。这一组数据,更是生动诠释了创新引领的温岭动力。
(来源:温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