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田长制” 守牢耕地红线 温岭耕地保护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彰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通报表彰2021-2022年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评先进集体荣誉。
2021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行“田长制”,紧扣管好田、建好田、种好田、护好田、盘活田,压实责任体系,依托“天巡地查”和“耕地智保”双重保驾,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切实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巡查员就会通过‘耕地智保’应用进行及时上报处置,现场拍摄照片上传到后台,能直观地展现相关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抓拍到机审再推送巡查员实地核实认定,从拍照到完结,从预警到解除预警,全程闭环管理,这就是“耕地智保”数字化赋能“田长制”后的工作新模式。将农田巡查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责任人及时处置并反馈结果——这一系列的流程,用“耕地智保”应用场景都能完成。
为落实好“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近年来,我市积极部署“田长制”工作和巡查员责任,以耕地保护巡查、“两非”整治、土地综合整治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巡查员“前哨”作用。
目前,我市已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建立耕地“非粮化”、基本农田“非农化”闭环管理机制,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真正做到多举措推行“田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耕地智保”应用场景的使用,不仅实现了巡田工作痕迹化管理,也为我市“田长制”工作的推行提供了保障机制,形成“人人护田”群防群控的浓厚氛围,将耕地保护责任延伸到基层、落实到田间地头。目前,全市范围内共布局156路高位视频监控,实现16个镇(街道)626村1477人巡查全覆盖,覆盖耕地97%以上,延伸田长监管视角,形成一张网、广覆盖的耕地保护格局,违法占耕比从2022年初的8.8%降至0.26%。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不能突破的底线和红线。我市还通过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高水平保护建设,形成以箬横万亩方和松门万亩方为核心的“2+3+X”全域农业提质新局面(即2个万亩方、3个千亩方、多个百亩方)。其中,箬横万亩方项目总面积11074.84亩,涉及7个行政村,目前已通过省级验收,形成集中连片耕地面积8707亩,整治耕地“非粮化”1642亩,耕地100%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松门万亩方项目总面积10857亩,预计整治后连片耕地面积7998亩,规划新增耕地1281亩。
接下来,我市将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好、执行好耕地保护政策,努力做到“藏粮于地”,确保粮食安全,全面夯实共富基底,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