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通知公告

温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7-12 10:11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在温垂直管理各单位:

《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泵与电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泵与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泵与电机产业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质量强省(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五大战略”,加速泵与电机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泵与电机产业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污染风险排查整治,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产业发展,为加快建设“两城两湖”、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坚实支持。

二、目标任务

坚持整治规范、帮扶引导、治标治本相结合,深入分析制约泵与电机产业质量提升的相关因素,解决一批影响泵与电机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督促企业落实落细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消除涉及高温熔融、涉爆粉尘等重大隐患,持续规范浸漆烘干作业,建立完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开展监督抽查、执法打假、风险监测等系列产品质量专项治理活动,查处一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提升行业环境管理水平,督促企业完善环保手续、配齐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力争到2023年底,帮扶指导100家重点生产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培育产品质量风险与隐患双预防标杆企业4家、品字标企业2家,全市泵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率较前期下降50%或合格率达90%以上,污染物排放达标、环境管理规范,不发生区域性产品质量重大安全事件,擦亮“温岭泵业”金名片。

三、整治重点及工作内容

(一)全面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加强水泵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规范整治规定点流量扬程、接地装置、安全标志等高风险项目,提升产品合格率。强化电线电缆、机械密封等配套产品监管,严查电线电缆生产企业未取得强制性认证从事生产加工、“偷工减料”、“中间瘦身”等违法行为。深化电机产品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强制性认证管理工作,推行自愿性标志认证制度。全面加大泵与电机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破除虚标伪标产品性能参数等行业“潜规则”,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二)全面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持续开展“雷霆”“亮剑”系列专项行动,围绕泵与电机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大型展会,聚焦直播、微商等新兴领域和商标印制、生产流通、网络销售等关键环节,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专利等侵权违法行为。拓宽违法线索发现渠道,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溯源”专项行动,着力强化源头追溯,切断流通链条。在侵权判定、办案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跨部门合作,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提高泵与电机产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泵与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开展行业安全监管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传教育,督促企业严格对照“钢8条”“粉6条”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查处企业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未及时整改、重大隐患未及时消除等违法行为。加强环保政策宣传和对接指导,大力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反面典型案例,督促企业完善环保手续,提升工艺装备和污染防治水平,加强环境管理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宣贯,推动《工业产品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落地落实,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与隐患双预防机制,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或)质量安全员,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安全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探索建立内部原辅料(零部件)产品数字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可溯可控。深化行业安全监管,指导企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消除涉及高温熔融、涉爆粉尘等重大安全隐患。

(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健全靶向监督抽查机制,确保生产企业抽查覆盖面不低于20%,提升问题精准发现率。依托国家水泵质检中心等技术机构和温岭泵业协会、龙头企业建立的风险信息监测点,加强对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的动态监测、实时报送和沟通衔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风险分级预警和处置能力建设。深化原辅材料风险监测,探索建立供应商原辅材料负面清单。

(三)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建立质量技术攻关会商机制,组织高校专家、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重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水泵产业链质量升级共性问题研究,梳理难点问题,破解发展瓶颈。充分发挥国家水泵质检中心等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持续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资源、靠前服务,打造小微园区质量服务小站。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标准研制、品牌培育等公益培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国家级温岭(通用机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的功能作用,建立泵与电机产业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绿色通道,推动形成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优势。积极发挥浙江(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作用,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储备,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强企。

(五)深化环境污染整治。明确泵与电机行业准入要求,制定各产污环节治理标准,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及时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手续,对照标准安装或升级配套防污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和全过程管控;开展泵与电机产业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反面典型案例,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六)加强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产品质量“亮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在对规下企业实施常态化地毯式检查的基础上,将近三年各级各类监督抽查不合格、投诉举报高发、有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等不良信用记录的高风险企业列为重点对象,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和监督抽检频次,重点检查假冒厂名厂址、虚标技术参数、伪造冒用认证标志、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严查大案要案,强化行刑衔接,并将违法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开展产品质量责任生产流通双向追查,对不合格产品追踪溯源、一查到底。

(七)创新质量治理模式。放大特色产业(小微企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和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应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综合治理场景。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完善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深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定期召开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加快建立跨部门、跨镇街的协作联动机制,实现市场监管、经信、科技、应急、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及产业集聚地镇(街道)信息共享、工作共推、平台共建,共同推动区域块状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引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金融保险业等社会多元力量,推动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的产品质量共治格局。

五、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自2023年6月开始,到11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准备阶段(6月上旬)。相关单位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安排,召开工作动员会,加强宣传造势,督促企业完善相关制度,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措施,合法合规经营。

(二)整治攻坚阶段(6月中旬-10月底)。按照整治方案,对辖区内泵与电机产业链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检查,摸清基本情况,完善产品质量信息和环境管理档案,开展质量监督抽查、质量比对和风险监测,严查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典型案例。深化巡回问诊、技术帮扶和培训指导,靶向治理化解风险隐患,实现动态清零。

(三)巩固提升阶段(11月)。相关单位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查漏补缺,提出意见建议,强化治理成效,防止问题反弹。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成立由徐明副市长、梁海涛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市泵与电机产业安全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办公室要及时分析研判重大风险隐患问题,加强沟通指导和督查考评。相关镇(街道)要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明确1名领导牵头负责,因地制宜制定行动方案,抓好落实。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二)集中整治,综合施策。要结合“综合查一次”,凝聚执法合力,提升执法效能,切实做到“上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要充分整合基层网格员、村两委成员、园区主办方等各方力量,摸清底数,建立台帐,确保整治全程留痕。要结合泵与电机产业链特点,以产业集聚的小微园区、电商基地为重点开展分类集中整治和综合治理提升,充分运用行政指导手段规范引导企业自我整改,对轻微违法行为采取“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等柔性执法措施,对严重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

(三)加强宣传,引导共治。要以“质量月”宣传活动为抓手,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新媒体为载体,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普法宣传,积极宣贯产品质量安全“两个责任”,培树先进质量文化。要通过新闻发布会、典型案件曝光、案件深度报道等形式,加大对泵与电机产业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的宣传力度,及时通报进展,发布风险预警,曝光违法案件,形成有效震慑,共同营造浓厚的社会共治氛围。


附件:1.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安全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2023年泵与电机产业综合整治提升行动重点任务推进计划表

附件1

 

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安全整治提升

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长:徐  明(副市长)

梁海涛

副组长:张玲辉(市府办)

蒋文超(市府办)

童庆波(市市场监管局)

 员:林  荣(市经信局)

张富昌(市科技局)

林正才(市公安局)

  盛(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卢江河(市应急管理局)

阮兢青(市市场监管局)

 玮(市行政执法局)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童庆波任办公室主任,林荣、张富昌、林正才、潘盛、卢江河、阮兢青、王玮任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2

 

2023年泵与电机产业综合整治提升行动重点任务推进计划表

 

序号

重点任务

任务措施细化

进度安排

责任单位

1

一、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一)开展《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律政策集中宣贯。

6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

2

(二)实现在规上企业配备配齐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规下企业配有质量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质量管理工作机制。

10月底前完成

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道

3

(三)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与隐患双预防机制,培育双预防标杆企业4家。

9月底前完成

市市场监管局

4

(四)组织企业开展质量安全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20家以上。

9月底前完成

市市场监管局

5

(五)组织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消除涉及高温熔融、涉爆粉尘等重大安全隐患。

7月份

市应急管理局、各镇街道

6

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

(一)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含年度抽查、专项抽查)150批次以上,电线电缆产品监督抽查25批次以上,确保生产企业抽查覆盖面不低于20%。

6-10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

7

(二)建立泵与电机风险信息监测点2家以上。

8月底前完成

市市场监管局

8

(三)开展原辅材料风险监测30批次以上。

6-8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

9

三、开展质量技术帮扶

(一)组织开展水泵产业链质量升级共性问题研究,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破解发展瓶颈。

6-10月份

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10

(二)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小微园区质量服务小站3家以上。

8月底前完成

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

11

(三)开展质量管理、标准研制、品牌培育等培训5场次以上。

6-10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

12

四、深化知识产权战略

(一)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立泵与电机产业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绿色通道。

6月底前

市市场监管局

13

(二)推动泵与电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

7-11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

14

(三)开展泵与电机产业知识产权专项检查。

6-11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

15

五、深化环境污染整治

(一)结合生态环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涉重点环保设施企业开展排摸。

6月份

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16

(二)开展涉重点环保设施企业专项整治,完成一轮次一般环境风险源企业隐患排查。

7月份

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17

(三)以“双随机”检查为基础,开展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法检查,帮助企业提升环保管理水平,打击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8-9月份

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18

(四)对前期排查环境隐患开展回头看,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10-11月份

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19

六、加强专项执法行动

(一)对规下企业开展部门“综合查一次”,每月安排联合检查指导3次以上。

6-10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20

(二)开展“亮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严查产品质量、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

7-11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21

七、创新质量治理模式

(一)放大小微园区产业领取和示范引领作用,探索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综合治理。

6-10月份

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22

(二)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深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7-10月份

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23

(三)召开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建立跨部门、跨镇街的协作联动机制。

8-9月份

相关职能部门、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