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卫生健康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023037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7-10 17:13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

202303724号提案答复的函

 

黄福华委员:

你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统筹推进温岭市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202303724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以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深化综合医改,聚焦全民全程健康,奋力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2022年,我市3家医院同时创成三甲医院,成为全国拥有三甲医院数量最多的县市,医共体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被推荐为省政府督查激励项目,卫生健康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县域资源统筹

我市于2018年初开展医共体试点工作,12月根据统一部署,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2019年3月正式运行。目前我市分别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市中医院、台州市肿瘤医院、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17个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延伸辖区公办村卫生室,组建5个医共体。以医共体建设统筹医疗资源,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医共体牵头医院定期组织对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医疗质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专项检查,实现同质化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二)聚焦硬件设施提质

我局按照“迁建、改建、扩建、新建”的思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舒心的就医环境。推进温岭市高端医学中心(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市中医院新院址改扩建、温岭市肿瘤医防公卫中心(台州肿瘤医院)、温岭市妇幼公卫中心(温岭市妇幼保健院)、温岭市第五人民医院新院等工程项目建设,其中市五院新院计划今年投入使用。

(三)聚焦机构设置均衡

我市9家二级及以上市级医院均衡分布在8个镇街道,辐射全市所有镇街道,形成“内外双环”看病就医30分钟交通圈。其中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位于城西街道、温岭市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位于太平街道、台州市肿瘤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位于新河镇、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3月通过省级现场评审)位于泽国镇、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二级乙等综合医院)位于松门镇、温岭市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位于城东街道、温岭市第五人民医院(二级乙等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位于城南镇、台州骨伤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骨伤医院)位于城东街道、温岭东方医院(二级乙等综合医院)位于大溪镇。

(四)聚焦卫生人才引育

我局推出重点专科“登峰计划”,遴选专科重点培育,打造优势专科群,共设立各级重点学科、专科5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台州市级8个)、温岭市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示范实验室1家、台州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建成温岭市曙光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引、育、留、用力度,2022年三级医院通过自主招聘引进医学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1人,现我市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近3年,共柔性引进领军人才6人,入选省卫生高层次领军人才、省级名中医、省卫生创新人才各1人、省医坛新秀10人,成立省级知名专家工作站3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进一步聚焦县域资源统筹、硬件设施提质、机构均衡设置、卫生人才引育等工作,优化我市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医政医管科         联系人:刘小晗

联系电话:86215984             编:317500

 

 

 

 二三年六月十


附件


                       提案采纳清单

采纳意见

体现方面

整合城乡医疗资源,组建区域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体

我市于2018年初开展医共体试点工作,12月根据统一部署,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2019年3月正式运行

加快新建医院立项

推进温岭市高端医学中心(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岭市中医院新院址改扩建、温岭市肿瘤医防公卫中心(台州肿瘤医院)、温岭市妇幼公卫中心(温岭市妇幼保健院)、温岭市第五人民医院新院等工程项目建设,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我市9家二级及以上市级医院均衡分布在8个镇街道,辐射全市所有镇街道,形成“内外双环”看病就医30分钟交通圈。

加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

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引、育、留、用力度,2022年三级医院通过自主招聘引进医学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1人,现我市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近3年,共柔性引进领军人才6人,入选省卫生高层次领军人才、省级名中医、省卫生创新人才各1人、省医坛新秀10人,成立省级知名专家工作站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