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27 15:12:3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人民政府
6月20日下午,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专题恳谈会。政协委员、镇(街道)代表、幼儿园代表等围绕主题积极开展协商座谈,相关职能部门一一作出回应。市政协主席江金永、副市长王敏峰参加恳谈,市政协副主席颜惠珍主持。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把学前教育作为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来抓,逐步构建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150所,在园幼儿35889人,其中公办幼儿园63所,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51.5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72%;二级以上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73.96%;全市幼儿园共有教职工5150人,其中专任教师2753人,教师持证率达到10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7.16%;打造省先进教研组3个,台州市先进教研组2个。
由于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我市整个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2023年是温岭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的迎检之年,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助推普及普惠市创建,市政协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列为本年度课题内容,开展协商议政。
议题一:加快扩充资源供给
幼儿园代表王海军:目前,我市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总体不足,且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要加强公办幼儿园项目的谋划和建设,特别是大溪、泽国等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地区。同时,根据人员的流动趋势和规模,统筹考虑幼儿园布点和规模,并考虑托幼一体所需。此外,还要加强幼儿园项目用地保障,对具体项目用地安排和规划留有余地,建筑标准也应适当提高。
政协委员邵丹琪:应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建公办幼儿园,以新建、改扩建、购买商业楼盘、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内外挖潜,协同推进,实现“多条腿走路”模式下的办学教育共赢。如采取“土地划拨+直接融资+发行专项债券”形式,由国有企业负责新建公办幼儿园,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登记在国有企业名下,政府以租用园舍形式举办公办幼儿园,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办园格局。
议题二:着力加强师资建设
政协委员郑娴:按照规划,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覆盖率从目前的51.58%要提高至80%,公办园师资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二胎政策放开后,我市出生人口在2017年短暂恢复到阶段性高点之后急剧下降,到2022年出生人口下降54.44%,相应的小学入学人数今后几年也将急剧下降。为此,在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背景下,应打破学段壁垒,动态调配小学、幼儿园编制,将小学师资编制适当调配给幼儿园使用。
政协委员陈梦媛:为有效调动幼教队伍工作积极性,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建议将劳动合同制教师与事业编制教师合计纳入公办园岗位设置的基数,岗位设置方案核准按原有关规定办理,以解决职称晋升难问题。建议调整合同制教师每人每年固定待遇15万元的薪酬制度,建立健全合同制教师岗位薪酬有效考核体系和薪酬稳步增长机制。
议题三:发挥幼教品牌效应
政协委员程金戈:建议定期开展区域或市级保育师技能大赛,同时对理论和技能进行考核,加快0~6岁保育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提升婴幼儿照顾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并建立保育名师团,通过托幼机构保育员业务培训、国家级婴幼儿照护专家授课等形式,全面提升我市托幼机构保育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规范管理水平等举措,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普惠、便捷、高品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幼儿园代表马艳丽:因人员配备问题,园区很难开展特色课程的探索。在保证园区行政管理人员到位的情况下,可尝试由总园把握课程建设总方向,各园区开展个性化课程创新优化,实现园区“合而不同”特色发展。
议题四:优化监督管理机制
幼教专干代表李卫青:探索统筹调配管理16个镇(街道)幼教专干,根据其特长统筹安排指导全市学前教育。兼职督学除了完成督学检查任务,还要从顶层设计、内部管理、保教提升、课程梳理方面给予幼儿园指导。统筹各类评估,创新评价机制,构建良性的学前教育多元监管机制,让幼儿园的中坚力量把重心放回保教工作。
镇(街道)代表陈娅婷:建议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引导当地企业家、乡贤参与社会捐助,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的作用,缓解教玩具设备、图书等紧缺的燃眉之急。希望下一步各部门能联合,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等方式,探索租赁式办园、登记设立公办园等创新办园模式具体做法,促成全市符合条件的部分幼儿园私立转公立。
部门回应 〉〉
●市教育局:“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改)建公办园 51 所,其中太平、泽国、大溪等人口集聚区块共34所。全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完善,石桥头、坞根、温岭经济开发区已实现公办园全覆盖。2021年以来,我市投入3.7亿元,推进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38个,重点推进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确保配套幼儿园与小区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交付“五同步”,现已投用公办园18所,今年9月拟投用5所,共新增学位762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今年可提升至58%。我局还将争取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合同制教师、非编教师工资待遇。
●市委编办:根据省委编办《关于公办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创新》文件精神,一是扩大公办园范畴,将各类主体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非营利性普惠性幼儿园纳入公办园范畴;二是实行分类管理,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总量包含事业编制数和劳动合同制教职工控制数。
●市发改局:基本上,全市每年新建、改扩建的学前教育项目不少于10个,特别是“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每年都有大批的项目竣工。从2020年到今年,学位增加了1万个。同时,遵循“规划建设一盘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市司法局: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通过,禁止举办营利性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成了《民法典》规定的捐助法人,因此,如何进行转制也是当前一些民办学校面临的问题。
●市财政局: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包括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等。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包装项目,向上争取分项债券,保障项目建设。同时,建议启动新一轮幼儿保教费调整。
●市人力社保局:当前,我市幼儿教师群体有事业编制和合同制。就如何解决这两个群体的岗位设置问题,我局已跟教育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对接和沟通,建议事业编制的,在政策范围内,允许分片进行岗位设置;建议劳动合同制的,由教育部门参照事业编制岗位设计办法,单独进行岗位设置。
●市自规局:根据调研报告,2023年到2025年,学前教育用地需100亩,加上小学、初中、高中等,整个教育用地需求比较大。目前,全市每年的计划指标为1000~1500多亩,土地保障压力较大,建议进行分期、分类保障。
●市卫健局:我局配合市教育局加快托幼一体化布局,充分考虑区域平衡,根据0~3岁常住婴幼儿数合理设置托班。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温岭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设保育员从业培训、技能大比武等,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能力。
●市交旅集团:下一步,我们将全力进行项目包装,做好资金落实,确保工程尽快启动,展现国企担当。
领导发言 〉〉
副市长王敏峰:
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起始的环节,汇聚着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通过恳谈,把准了学前教育问题、重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方向。
要聚焦扩容提质,改善办学条件。紧盯民生关切,坚持优化增量、提升存量双管齐下,增加普惠资源供给,努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要聚焦队伍建设,提供优质师资。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实现教师配备结构优化、队伍稳定和素质提升,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要聚焦内涵发展,提升保教水平。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城乡一体发展的同时,还要把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纳入学前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赋能区域教育发展的贡献度、显示度和辨识度。
市政协主席江金永:
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不断提升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不断优化规范办园工作,在学前教育工作上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方面仍存在一些痛点和难点。
要坚持统筹谋划。统一规划布局,做好学前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增加要素保障,在财政、土地指标、编制问题上予以优先保障;拓宽扩容渠道,鼓励社会资金通过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工作。
要坚持严管厚爱。落实教师待遇;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对幼儿园教职工资质和配备、卫生保健、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动态监管;落实保教结合,健全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要坚持优化提升。发挥名师作用,持续完善幼儿教师培育体系;深化课程改革,融合“互联网+教育”模式,数字赋能实现教材与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创新办园模式,以城带乡、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
市政协副主席颜惠珍:
如何围绕创建短板弱项,紧盯目标任务,以评促建、以创提质,全面提升我市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多措并举,持续加快公办园的建设。根据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统筹优化学前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差异,确保均衡发展;解放思想,加强国企融资建设、民办园社会转型等方面探索。
要多管齐下,持续加强师资队伍的优化。破解制约,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综合施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素质,完善师资培训制度。
要多点突破,持续加大政策保障的力度。重点对照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38项指标,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