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053L/2023-971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26
- 发布单位:
-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J1201号建议的答复
詹秀芬、王海波、李保宋、王林超、王玲英、冯玲岳、梁荣华、孙安妮、王云华、梁建平、颜文君等11位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的建议》(第2023J1201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问题。有序推进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当前,全市累计建成并开放乡村博物馆7家、文化驿站13家、自助图书馆18家、村级文化广场195个、乡村文化客厅1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1个。深化“乡村艺校”公益文艺培训,今年上半年,共计开设课程254门,招收学员3579人。实施温岭市“文艺赋美”工程,常态化开展“草地音乐会”等“文艺赋美”演出361场次,参演志愿者达2939人次。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已完成送越剧下乡招投标工作,完成送综艺下乡30场,送书下乡15556册。
二、关于提升传统文化艺术生产力问题。持续深化市民艺术节、文化礼堂艺术节、“乡村艺校”、全民读书月等文化惠民品牌。一方面,静态线作品挖掘本土特色。紧扣“大美温岭”主题,围绕乡村生态、基础建设、非遗传承、文明新风等内容,创作反映温岭本土地域特色的作品。2022年度,静态线共计创作荣获地市级以上(含)奖项的精品66件。另一方面,动态线创作弘扬本土风情。从温岭的山川、风貌、历史褶皱中发掘特色人物与细节,涵养出对淳朴人文的向往、思乡恋乡的情怀,继而编创出一批独具本土风情的舞台艺术作品。2022年度,动态线共计创作荣获地市级以上(含)奖项的精品56件。我们正在积极努力包装,推广民间特色文化,争取早日入选“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关于提高文化服务效能问题。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继续挖掘温岭剪纸、温岭草编等传统工艺特色,依托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体验点、非遗工作室、非遗广场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邀请传承人参与展示、展销、展演活动。目前共有抖音、快手等视频号30多个,温岭剪纸走上《央视里的非遗》。2022年,共举办文化遗产日等重大节庆节日活动4场次、“非遗进基层”巡演14场、非遗研学活动50余场。
四、关于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问题。近年来,我局和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岭上明月》栏目,播放传统文化方面的保护传承故事,共播出20余期。对于推出新一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这个问题,不能追求“高大上”,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决定。作为后申报时期,现在国家着力对非遗进行保护、融合和创新以及做好产业发展,逐渐减少了项目申报的数量,延长了申报的时间和频次,包括非遗评审项目都要求的更加严格。
五、关于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加强课程引领实践问题。目前,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长年邀请传承人进校园教学。该学校还开设了锣鼓、戥秤、剪纸等传承教学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传承兴趣。目前,我市共有非遗基地50个,其中校园教学传承基地14个。道情、剪纸、洞房经、草帽、越剧、花灯等都有专门的传承教学基地。
六、关于着力保障非遗项目正常运行问题。每年,省级通过因素分配法给予温岭财政相应的非遗保护资金,加上市级一部分资金,组成了温岭非遗保护资金。实事求是地说,温岭非遗资金在文化总资金中占比较少,只能用于保障节假日、遗产日等活动,还有开展全市非遗巡演,代表性传承人培训、带薪授徒奖励和补助,另外就是用于国家级、省级项目。为了更好地吸纳社会资金和资源,我市于2018年成立了温岭非遗保护协会,目前,有保护单位20多个,成员100多位,对非遗活动更好开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七、关于着力弘扬传统节日问题。恢复和繁荣节日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重点保护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石塘七夕习俗(小人节),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石塘元宵习俗、石桥头元宵迎灯,以及泽国三月三庙会等。我局深挖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文化内涵,出版《石塘七夕习俗》《石塘元宵扛火镬习俗》等非遗专著14本,拍摄传统节日专题片,扩大普及宣传面。节日的保护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付出努力,做好包装和提升,扩大文化影响力。
八、关于方言传承问题。方言传承是文化的基石,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符号。2017年开始,我局结合全省的非遗普查工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于2014年和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方言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编撰出版了《温岭方言俗语》专著,共收条目2540条,全部用国际音标标注,同时邀请方言代表传承人共同录制了光盘,给我们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打下了基础。多次和电视台联合举办全市方言大赛,借此选拔出了方言栏目主持人,在电视台专设栏目予以传播。同时,每年结合“少年非遗说”,推广传统文化故事。
我们将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助推温岭文旅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名实相符“东海好望角”。
感谢你们对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文化遗产科 联系人:邵银燕
联系电话:86128096 邮 编: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