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0230340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6-25 15:14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浏览次数:

市政协农业界: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新时代温岭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02303401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温岭是农业大市,当前在市委构建的“两城两湖”战略格局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农业农村潜力和活力得到全面激发。

1.坚守安全底线,保供基础不断夯实。守牢“米袋子”,稳妥推进非农化整治,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05万亩,全市现有稳定耕地面积37.8万亩、高标准农田33.2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5.48万亩;粮油综合生产能力达30万吨,早稻面积、总产量连续15年保持台州第一。充实“菜篮子”,全市年蔬菜种植约25万亩,保障型蔬菜基地22个,万头以上猪场已有2个、在建1个,近两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蔬菜产量分别超55万吨、60万吨;生猪出栏持续上升,2022年达到11.06万头。

2.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聚焦做强优势、做大特色,全市农业主导特色产业面积21.6万亩,其中大棚葡萄面积近6万亩,大棚西(甜)瓜面积稳定在2.5万亩,西兰花面积4.5万亩,面积和产量位居浙江省第2位。滨海葡萄、甜瓜,箬横西瓜、蘑菇、蔬菜,坞根马铃薯、乌骨鸡,泽国果蔗等特色产业体系趋于成型。2022年实现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04亿元,连续14年保持稳定增长,农业一二三产比例分别为7.2%、43.6%、49.2%,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加快平台打造,产业融合步伐加快。目前,全市现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即温岭省级南部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即东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南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即泽国--新河果蔗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即箬横食用菌精品园、城南高橙精品园和温峤杨梅精品园。2022年温岭南部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被评为省级先进,园区总面积44.6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3.48万亩;园区蔬菜瓜果主导产业区以稻、菜(瓜)轮作为主要经营模式,蔬菜种植面积33000亩,播种面积41320亩,年产蔬菜10万多吨;粮食种植面积35000亩;是温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的重要区域,也是最完整的粮食加工产业链。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区9家规模上水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以南美白对虾、青蟹、淡水海水鱼类等名优特色水产品为主要品种的水产加工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9亿元以上。全市现有省级特色农业强镇2个,即滨海葡萄特色农业强镇和坞根渔果特色农业强镇;石塘正在创建国家级渔业强镇。

4.深化“双强行动”,农技水平不断提升。深化科技强农,每年开展水稻优质新品种引进示范、水稻亩产“千公斤攻关”等100多项试验,持续推进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农业、渔业省级高品质科技示范基地。近两年来,“双季稻钵苗机械摆栽技术”列入全省农业主推技术,温岭水稻科技小院入选国家支持建设科技小院名单,温岭“掌上农机”被列为农业农村系统重大改革(重大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台州市数字政府最佳应用。深化机械强农,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畜牧)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省级农业综合性“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分别达到85%91%以上。去年,我局又聚焦“高标准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作业券试点+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农机具补贴+农机共享平台”“六合一”全链条宜机化改造提升,成功列入全省全域宜机化改造试点县。 

5. 加快龙头培育,产业链加速拓展。近年来,我市加大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全市现有龙头企业9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8家,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40家。2021年,全市龙头企业实现年产值达122.54亿元,其中产值超1亿元的有15家,超5000万元的有25家,超1000万元的有55家。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及综合实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全市龙头企业共有基地16.85万亩,带动农户93981户。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21家,其中包括4家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10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现有家庭农场875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61家。与此同时,行业龙头发挥带动作用,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品质和效益的提升。比如温岭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约4000亩优质甜瓜进入国内高端水果连锁平台“百果园”销售,销售价高于市场价15%以上,实现品牌溢价;红日代销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西兰花、毛豆、油菜等蔬菜加工,带动600多户当地菜农共同致富;天和水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由浙江天和水产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采用“企业+基地+渔户”的模式,与十多家渔业企业及渔船联合组成,联系基地30140亩,带动农户9500,打造水产加工品牌,实现合作共赢。

但同时,温岭农业也存在产业优势不足、产业融合水平欠高、龙头企业欠强、科技创新欠缺、要素制约突出等问题。为此,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围绕“奋力争创农业现代化先行市,率先跨入全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一方阵”目标,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突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 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确保一年大突破,三年大跨越,五年创一流。

1.谋划“一张蓝图”,提升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力

做好“五镇两场”规划(五镇:松门镇、箬横镇、滨海镇、新河镇、石桥头镇,两场:东片、东浦农场,涉及10万亩),构建我市“一中心两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中心”即温岭农业科创服务中心,位于箬横镇白水田村,规划面积约105亩,计划布局“农产品展销、农艺师培训、数字农业创新、农创客创业、农业创业研学、农业文化展示”六大功能区块打造“农民之家”大型服务平台,辐射引领全市农业产业链提质增效。该工程已列入今年农业重点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功能区块设计,力争今年完成装修。“两园区”即:南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南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完成创建的基础上,启动“产权回购”程序,依托蔬菜瓜果种植、水产养殖两大主导产业,加大科创企业引入,进一步迭代升级,整体提升,带动产能发展,力争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东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计划今年开展申报,园区将重点发展现代化种植,新品种培育和示范,打造电商孵化平台,招引农创客等主体入驻,打造农业成果转化、产业创意、人才培训等一体化的共富示范园。

2.突出“双强行动”,提升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一是实施科技强农。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新技术,完善“产业+团队+基地”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模式,组建产业技术服务团队8个、高品质科技示范基地15个以上;推广应用轮作、套种套养、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建设“水稻+”生态立体种养基地5个以上。推进院地合作,依托浙江大学专业学科力量和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等资源优势,组建温岭水稻科技小院,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进种资应用,着重打造服务能力5000亩以上区域性水稻钵苗集中育供秧中心5个,年供苗能力达1亿株以上果蔬育苗中心1个。推进数字化建设,贯通应用“乡村大脑2.0版”,争取引进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启动未来农场创建规划。

二是实施机械强农。强化机艺融合,加大先进农业机械装备引进力度,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建设4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5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同时,发挥我市水泵、食用菌机械、拖拉机全动力智能变速箱等农机制造企业技术优势,提升具有我市特色的农机具产业集群发展。深化宜机改造,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重点开展“六合一”全链条整县宜机化改造试点建设,打造县域宜机化改造样板,建设2个设施大棚宜机化改造示范基地。提升农机服务,计划建3家省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10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及若干个专业农事服务站点,实现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达到90%以上,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

3.强化“三大支撑”,提升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力

一是强化粮食保供支撑。守牢稳产保供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充分发挥全市15.4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平台作用, 确保全市3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下降,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29万亩和2.3亿斤以上;新建新希望、创利两个万头养猪场,新增年出栏生猪25万头。夯实农业基础建设,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摸清全市耕地质量底数。对接全域整治,集中连片改造提升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闭环管理;实施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覆盖新河、滨海等地农田2500亩以上;推进农作物废弃利用,谋划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处理中心(投资1亿元),力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逐步推出葡萄等优质特产收益类相关的指数险种,同时推进其他险种的扩面增效,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打造示范基地,计划建设大棚葡萄、西甜瓜、果蔗、高橙、食用菌、茶叶等10个以上高品质示范基地,打造特色产业高品质种植技术“样板”。布局冷链仓储,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布局形成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冷链仓储网点,计划投资3500多万元,新建12个冷藏保鲜库,预计新增库容3.5万立方米,实现产业配套再提升。振兴农业品牌,探索完善品牌运营机制,重新开展温岭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设计并注册,积极争取“温岭高橙” “温岭西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开展西瓜周年庆、葡萄文化节、甘蔗擂台赛等农事节庆活动;依托抖音号、视频号等各大网络平台,开展多渠道矩阵传播,大力推进“温岭葡萄”“温岭西瓜”“温岭西兰花”等产品品牌的宣传推广。通过对接大平台、大企业,组织参与各级农展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吉园”“玉麟”等知名企业品牌,全面塑造温岭农业品牌新形象。

三是强化主体培育支撑。加强双招双引,成立工作专班,绘制招商地图,优化招商政策,针对我市农业产业基数大,底子厚,但品质不高、产业链不长的特点,重点从高效种养殖业、数字农业(植物工厂)、农产品加工、农业人才引智工程、物流产地仓、乡村农旅等六大方向,谋划推进农业科创服务中心、八一塘水木未来农场、西瓜产地仓、万亩方美丽田园、东片农场资源循环利用、东部生猪养殖等项目落地建设。特别要重视温商回归项目,持续支持温岭东片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示范基地暨标准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广东金津果业西瓜产业园项目;同时要对接各地温岭商会,对接在外知名企业,努力争取其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及其配套项目回归做优龙头企业,实施农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农业企业,走出一条“头部带动型”发展新路。同时,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改革,建立“小农户+”的联农、带农、支农、惠农、富农机制。提升农民素质,做实农民培训和终身教育,开展“育新农、促共富”暨农民大培训行动,培育农创客280名,入库师资50名、入库微课视频11个、创建教学基地10个,实施培训8.6641万人次

 

感谢你们对农业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乡村产业科     联系人:郑英堂

联系电话:86121791       邮  编:317500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3619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3份)。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办公室           2023619日印发

 

 

 

附件:提案采纳清单

 

●提案编号:202303401

●提案标题:关于新时代温岭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类型:B类

●采纳建议:3条,解决问题:3条。具体条目如下:

1-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 聚焦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这一目标,全面稳定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

1-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谋划“一张蓝图”,做好“五镇两场”规划,提升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力。

2-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始终坚持粮食数量质量并重理念,坚守粮食供应安全和质量安全两条底线。

2-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突出“双强行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农;实施机械强农,全面提升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3-1提案建议(或问题)内容:实施生产高效化、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智慧化、产业融合化。

3-2提案办理采纳(或解决)说明:强化粮食保供支撑,守牢稳产底线、夯实农业基础;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振兴农业品牌;强化主体培育支撑。